湯順燕
在大班幼兒學習素養的培養的研究背景下,結合新苗的美術培訓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特對本班幼兒的學習素養之精細動作的培養進行了實踐和觀察。
情景一
“我們的瓶子圣誕樹上沒有禮物盒和小鈴鐺怎么辦呢?”
“老師,我知道,我們可以畫上去呀!”
“好主意。你來試試看!”
說干就干。兩位孩子忙活起來了……
“這么漂亮,小馬,你畫了什么?”
“這是小鈴鐺、這是禮物盒、這是新年心愿……”孩子見我詢問,一口氣向我介紹了好幾個圖案,真想把他所有的想法都告訴我。
“畫得真好看。”
“老師,你發現了嗎?這是我畫的小掛鉤,這……這有小洞洞。”孩子見我要轉移觀察,馬上向我介紹他的得意之處。
“寶貝,你真細心哪!”
(分析:“老師,我知道,我們可以畫禮物盒。”這說明我們的孩子有豐富的繪畫經驗。“這是小鈴鐺、這是禮物盒、這是新年心愿……”孩子一口氣向老師介紹了許多圖案,說明孩子渴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和關注,這種心情是非常強烈的,因為他見老師要挪步,便馬上向老師介紹了他的好方法:在圖案上畫上了小圈圈來表示掛鉤。這是孩子注重細節的結果,也說明這孩子有一定的觀察和仿生能力。)
反思:
曾經在新苗培訓中聽王老師說過:在繪畫過程中技能、技巧并不是最大的追求,現在所需要的真正畫家注重的是:“心”“腦”“情”。孩子在繪畫中從實物的觀察出發,根據他的個人需要繪畫了他心中的圣誕樹裝飾內容,在此期間,他的精細動作得到了鍛煉。這進一步說明了提供毛筆、顏料、水桶、包有綠色餐巾紙的瓶子、伴有裝飾的圣誕樹等材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從側面,老師為增強幼兒手的動作靈活與協調性提供了有效的操作材料和環境。這完全是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健康領域——動作發展的目標出發的。包有綠色餐巾紙的瓶子有的是半成品,需要孩子繼續完成,細細想來,用毛筆摻水包裹餐巾紙的過程也是一個精細動作的培養……我們的孩子需要這樣的練習。
情景二
“你看,老師,我終于完成一半了。”我細細觀察了孩子的動作,雖然他們調整的過程有些慢,但是可以看出孩子根據圖片的切面在努力擺放,盡可能地讓切面與切面間相吻合。
妍×的手有些顫抖,切面與切面間的銜接時密時疏……
“呼”,聽到孩子長長地呼了口氣,終于把兩塊拼圖完美地拼在了一起。
(分析:孩子能根據切面銜接的要求,運用他們的耐心和細心完成拼圖的挑戰,盡可能地讓切面與切面之間有完美的銜接。)
反思:
為了增強游戲材料的層次性,從培養孩子的精細動作出發,將孩子的動作培養與游戲巧妙結合起來。提供了這幅拼圖,難度不一、對孩子精細動作的挑戰也層次不一。孩子們樂于這樣的挑戰,從操作過程來看,孩子具有一定的耐力。能用細心和堅持完成任務,收獲成功的喜悅。這是從游戲方面發展了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這不是機械的訓練而是需要手眼一致,不斷反復和調整才能完成。
情景三
“你先夾,我來看。”珍女把機會先讓給了同伴。說完,她的小眼睛一個勁地盯著小鈴鐺,生怕小鈴鐺發出的響聲太輕而沒發現它已經搖動。
“鈴鈴鈴……”小鈴晃動了。
“換我啦!你也要在這個洞洞里夾,這樣才公平。”
兩個孩子商量著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比賽!
(分析:“你先夾,我來看。”“你也要在這個洞洞里夾,這樣才公平。”可以看出孩子們具有一定的規則意識。從他們對游戲的積極性上看,這類精細動作的游戲深受孩子的喜愛,他們樂此不疲。)
反思:
從材料的提供上分析,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蠶豆、吸管、扭扭棒、木珠和各種各樣的筷子,讓幼兒的操作有不同層次的難度,給幼兒豐富的體驗。在多次游戲中,幼兒能熟練地使用筷子,而且是各種各樣的筷子。每種筷子給他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幼兒的精細動作也一次次地被挑戰。這也完全符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健康領域——動作發展的目標。
除此之外,我們還為幼兒提供了剪紙、夾麻將壘高、塑料板刻畫、夾蘋果等,均能培養幼兒的精細動作。
策略:
大班幼兒學習素養有邏輯思維、精細動作、語言發展。其中精細動作能力是指個體主要憑借手和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在感知覺、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動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手部動作的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抓握動作和依靠手眼協調來實現的繪畫、寫字及生活自理動作,是幼兒精細動作能力發展的。
要促進幼兒精細動作能力的發展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將鍛煉機會巧妙滲透于幼兒一日活動中:從自理能力培養出發、從游戲能力培養出發、從運動能力培養出發等,不同的途徑均對幼兒的精細動作能力發展有著促進作用。我們可以從精細動作的準確性、精細動作整合性和手部靈活性三個維度考查幼兒的精細動作發展水平。我們的培養和觀察指導完全也可以圍繞這三個重點出發,進行對策調整。
今天我的觀察只在游戲,明天我的觀察會在角角落落……就僅為了一個目的: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