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秀芬
英語教學如果純粹靠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內容是有限的,因為要照顧到大部分同學,教師在教學中很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課外閱讀和語文學習一樣,能讓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不斷鞏固和提高已學過的語言知識及其運用能力。
一、課外閱讀,培養興趣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英語教學要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對于低年級的孩子,我鼓勵他們去學習兒童英語歌曲、兒歌和童謠,每星期在班級中組織一次英語歌曲大PK;對于中年級的同學,就不單是學習歌曲等,還鼓勵他們去學習一些英語小故事,同樣每星期組織一次比賽;而對于高年級的同學,除了前面提到的這些活動外,我還定期讓他們制作英語手抄報。比賽時,我把學生分成固定的小組,由每組學生輪流充當參賽者,全班其他同學擔任評判者,并設置獎項。小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強,這樣他們就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報紙雜志上的小幽默、小對話、諺語、兒歌、謎語、繞口令、韻律詩等課外知識,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學習興趣也就提高了。
二、課外閱讀,豐富知識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而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首先必須要有語言的輸入,才能拿出來交流。作為老師的我,又可以怎樣來幫助他們呢?我在班中設計了一個英語角,安排學生每隔一個星期,就輪流在黑板上寫他們學到的10個課外單詞和一條諺語。在英語角中,我放置了一些適合他們的英語圖書,每個星期都有一節英語閱讀課。每個星期我們都要開展一次英語角活動,低年級的同學可以在英語角中唱歌,說歌謠,講故事。而對于高年級的同學,我會提前告訴他們一個Topic,每一次的Topic內容都與課本或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學生可以先圍繞這個Topic查閱資料,久而久之,他們語言交流的詞匯量都增加了許多,也為他們在江蘇省“英語時代之星”比賽中獲得的好成績提供了鋪墊。
三、課外閱讀,拓寬視野
每一種語言都經歷了長久的歷史洗禮,每一個國家都有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必須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對于西方人來說“I love you.”不像我們中國是羞于啟齒的一句話,所以我在課堂上也愛跟學生說這句話。五年級有一篇文章講的是holidays,里面就提到了中西方的幾個特色節日。于是我推薦學生去看一本英語課外讀物Holidays,這本書列舉了西方一些傳統節日,萬圣節、復活節等,文字簡單并附有圖片,每篇小文章里面都有一些單詞的注釋,很好地對課本知識進行了拓展。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豐富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四、課外閱讀,提高寫作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單詞與句子能夠會聽、會說、會讀、會寫,這個四“會”的要求當中就有“寫”。但是在高年級教學中,平時要求學生寫一些簡短的英語小作文時,我常常會發現,很多學生覺得無從寫起。基于這樣的實際,我覺得在英語教學中應該重視通過加強課外閱讀,讓學生積累詞匯、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從而提高寫作能力。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言簡意賅地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
實踐證明: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拓展他們的知識,培養他們的興趣與語感,對課內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也有很大幫助。讓“課內”與“課外”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強大支柱,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海洋中盡情遨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