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英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老師應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
一、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以往的課堂是老師負責教授知識,學生負責聽講,毫無生趣,長此以往使得大家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我們提倡在語文教學中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可以自己學習書本知識。比如:學習《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通讀課文,自己通過查閱字典學習新字詞,指導學生細讀文章熟悉文章結構,掌握課文宗旨,與大家共同確定學習目標;指導學生研究人物(晏子、楚王)特征。老師在課堂上應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為學生提供自主實踐的空間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語文實踐已被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所運用。新課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上課時要安排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新的語文教材就安排了許多實踐內容,使得教學更加開放。比如:在學習《四季的腳步》這篇課文時,學生對“四季”充滿了興趣,老師就可以乘此機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對四季的熱愛。學生可以寫一篇文章、畫一幅畫、唱一首歌、跳一支舞,表達的方式有很多種,全都體現出大家對四季的熱愛。這樣就調動了大家的學習熱情,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了學校的教學水平。
三、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育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教師的努力,還需要學生的配合。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少教學生多自學。比如:學習《秦兵馬俑》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先自行預習,熟讀課文,了解兵馬俑的歷史文化。上課時,老師可以通過提問對大家的預習情況進行了解。提前預習可以讓大家先熟悉文章中的新字詞,了解秦朝的歷史文化,有助于大家學習課文。老師在上課時可以讓學生組隊探究在預習時遇到的問題,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更好地掌握文章宗旨。
總之,教師在上課時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時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學習能力。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