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昆蓮
縱觀我們地區的小學英語教學,大部分課堂還是傳統的講授式和“填鴨式”教學,教師只注重自己的教,忽略學生的學,學生以聽和被動接受為主,課堂教學既沒有英語學科特點,也沒有遵循英語課程標準。因此,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亟須改革,結合十六年的從教經驗,從小學英語的學科特點出發,略述一下關于怎樣創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一、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探究適合現代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模式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目標描述可知,小學英語教學既要注重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即工具性的培養,還要注重文化意識的培養,這樣才能盡量避免英語學習者在交流中的誤解。因此,英語教學中要采用多手段、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在實踐與參與中學習、生活化地學習、直觀地學習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設置情境的教學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體驗語言工具性與實用性的價值。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把學生無法或暫時不能接觸感知的東西實實在在地呈現給學生,減輕學生猜學的難度與壓力,可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實物、教具、卡片、簡筆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可為沉悶的課堂增添一些學習的激情,就像漆黑的夜空繁星點點,顯得格外美麗動人,這樣原本枯燥的英語課堂會讓學生覺得流連忘返、回味無窮,期待著下一堂英語課馬上到來。游戲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既能滿足學生年齡的需要,更能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寓學于樂的教學方式培養了孩子繼續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體驗參與式教學是替代傳統英語教學的基本模式,讓孩子參與體驗、把主體地位還給孩子、讓孩子感受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不斷進取的精神,英語學習才能最終堅持繼續,最后學能運用、學有所用。
二、培養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學習策略、學習方法的培養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其中本課題在推廣運用中重點對以下學習方法進行研究推廣: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體驗參與運用學習法、歸納總結學習法。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在反復實踐中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強調學生必須先自己思考提出疑問,學生通過自學發現自己能力范圍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便提出疑問,并在后面的課堂或者實踐中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存在與努力的重大意義,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先思考再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內化的效率。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小組合作交流;另一種是全班合作交流。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提出個人的疑難問題,簡單的立即解決較重要和較難的問題,經過認真篩選,讓全組成員討論或讓全班同學討論,篩選問題的形式不僅是選擇,還可以是完善、合并、修正說法等,最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可以避免教師直接提出問題而省略了學生的思考過程,也避免了個性的問題共性講,本身共性的問題卻沒有得到解決。體驗參與運用學習是一種注重將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有效學習方法,學生將已學的知識及時與生活和現實相聯系,在實踐中二次發現問題并進行再解決或再實踐,從而形成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學習鏈,是一種學好英語的重要方法,對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興趣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歸納總結學習要求學生對知識本身作深入探討,了解來龍去脈,悟出它們之間深層的聯系,不僅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還應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總結、改進,提出獨特的見解,歸納總結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把前后知識有機聯系,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既復習了前面已學過的知識,同時鞏固了新學知識,學生在歸納總結中將知識系統化歸類、分類,為今后的繼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之前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主要以傳統的講授型為主,學生處于非常被動的聽與接受,而真正的體驗式參與學習對學生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然而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打破常規教學模式,充分激發了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將來繼續學好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