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畢業生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因此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成為社會的重點話題。大學生自主創業是解決就業難問題的重要辦法,因此受到國家和社會的支持,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對創業的心理做輔導,因此本文對大學生創業心理品質的培養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心理品質;培養路徑
社會發展需要更多的大學生人才資源的支持,他們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不僅需要有健康的體魄還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這是促進大學生向良好道路發展的關鍵。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這不僅是解決就業的關鍵也是提升大學生能力的重點。
1 大學生良好創業心理品質的內容分析
1.1 堅定的創業信念 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過程中,由于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培養大學生頑強拼搏的毅力品質以及高度的自我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大學生畢業以后就會走入到工作崗位中,或者進行自主創業,因此頑強的創業信念可以讓大學生更快地適應目前社會的發展形式,盡快地投入到服務社會的行列中,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創業信念是大學生創業行為的方向指導,也是內部驅動,因此,堅定的明確的創業信念可以讓大學生擁有一個較為積極的創業心態,在創業過程中起到激發和引領的作用,幫助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2 堅強的意志品質 創業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很對困難,很多荊棘,因此作為創業者的大學生一定要具備堅強的意志品質。創業過程中,意志能夠催促大學生進行自覺地創業,并且根據創業需要來調動自己的行為和思想,遇到困難時主動克服。以實現預期目的作為精神支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呈現出自覺性、堅毅性以及果斷性。堅韌頑強的創業品質是促使創業走向成功的關鍵。每一個行業的創業都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性,需要經歷很多的風雨,只有在不斷地犯錯與糾錯的過程中,熬過各種艱難困苦才能邁向成功。大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是百折不撓精神的體現,也是創業的根本條件,只有堅持,才會走向勝利[1]。
1.3 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綜合能力 創業是一個艱難的并且復雜的過程,對大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需要大學生不僅有專業知識還要有綜合知識以及各種能力,例如克服困難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等等。創業能力是保障大學生完成創業活動的一種心理特征,也是促進此項活動成功的基本要件。創業能力包含了大學生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經營管理能力以及市場情況預估、調查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只有對這些能力有所掌握,才能提升自己的創業基礎,才能使自身的知識結構得到完善,因此才能促進創業實踐的順利進行[2]。
2 培養大學生良好創業心理品質的途徑
2.1 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 創業意識是激發大學生進行創業的基本條件,也是驅動大學生創業的心理因素,這種意識可以對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以及創業實踐活動有指導作用。高校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過程中首先需要幫助大學生認清當前社會發展的局勢,看清就業的狀況,幫助大學生樹立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正確地引導大學生對創業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轉變傳統安穩就業的觀念。其次,學校要積極地引導大學生認識到自主創業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部分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最后,學校要在平實的教學當中融入創業意識,幫助大學生最大限度的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認識廣度,看問題的高度,等等,不斷灌輸他們創業知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品格,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3]。
2.2 高校要構建起創業課程體系 高校在鼓勵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需要對自己的課程體系進行完善,不斷加入創業知識和教學內容,加快教學改革步伐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心理品質,讓他們對創業有興趣,愿意投入到創業的行業中。首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創業觀,引導樹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標;學校教育要在各個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都要融入到創業理念和創業的相關教育,這樣不僅進行了專業資源的有效利用,也開拓了學生的創業思路。其次,高校自主的創建學生創業心理輔導教育課程,從而有效地指導大學生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幫助大學生解決一些創業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逐步樹立起創業信心,確定創業目標和創業精神。創業心理教育課程的內容需要包含創業心理的提升、創新和創造、潛能開發、人際交往、市場觀察,等等,重點在于大學生心理品質的輔導。讓大學生在這些課程中明確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和優勢,激發他們的創業潛能,促進良好創業品質的提升。
2.3 積極地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是對大學已有知識的檢驗,也是把理論上升到實踐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要認真的堅持和秉承政治教育的路線,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提升他們的創業能力,并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大學生在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可以有效地運用自己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不但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提升,應用能力也有所提升,為以后的自主創業打下了基礎。實踐活動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學校組織的自我實踐活動,例如學校的團委、學生會等舉辦的各項創業設計大賽等,在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案例的討論、調查和訪談以及各種創業情境的模擬,以此提升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另一方面是積極地拓展校外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大學生到工廠、企業中進行各項實踐活動,幫助他們搭建創業舞臺,讓他們更加了解企業了解社會,體驗創業的樂趣與創業的艱辛。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大學生創業心理品質的培養進行了分析。在當今社會中,鼓勵自主創新和創業已經成為社會和高校對畢業生的一種期望,因此更要關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心理品質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才能促進大學生的創業,才能讓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鄧麗芳,劉祖良,慕麗偉,等.大學生創業心理勝任力的特征與培養模式研究[J].學術論壇,2012,35(9):204-208.
[2]羅晨,魏巍.談大學生創業心理和創業精神的培養[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12(4):30-32.
[3]車麗萍.大學生創業力心理教育機制探索[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58(1):95-99.
作者簡介:王瑞霞(1981—),女,漢族,山東昌樂人, 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教育管理、大學生創業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