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虹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更是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俗話說:習慣成自然。當學生養成了各種好習慣后,會使學生學習更自覺,更有效;逐步適應學校生活,使學生更主動積極地投入到集體生活中。”由此可見,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作為一名從事美術教師的我更認識到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我觀察到一年級的孩子在語文、數學、英語課上自我約束能力持續時間相對綜合學科時間要長,在美術課上聽課注意力時間短,好動,上課不聽講,做小動作,美術課不能按時帶學具,美術作業完成質量不高甚至不完成,盡管有些學生對美術有較高的熱情,但由于美術課堂習慣的未養成導致課堂秩序稍顯混亂,經過多年的教學和對一年級學生的觀察,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好習慣。
一、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的特點之一是好奇心強,在美術課上,教師要為學生立下美術課的規矩,如老師講話時認真聽,對有疑問的地方舉手提問,其他同學發言時也要認真聽,有不同意見要等同學發言之后,舉手示意老師,進行補充,對聽課認真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進行鼓勵,用學生身邊的榜樣教育學生。
二、培養學生準備學具的習慣
美術課是操作性較強的科目,它需要準備大量的資料和許多特定的工具。低年級學生在美術課上用得最多的學具是橡皮泥、水彩筆、蠟棒、彩色紙、膠水、剪刀,由于每次美術課內容的不同,所帶美術用具也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教師提前1~2天通知學生帶齊學具,我用的方法是用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提醒,同時利用各班級QQ群,請家長協助教師對孩子進行提醒,并告訴學生上課帶齊學具的學生能得到老師親手畫的卡通畫,集齊10個卡通畫教師進行獎勵,這種做法極大地激發了孩子美術課準備工作的熱情,上課不帶學具的情況日漸減少,這為美術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好習慣能否最終養成,需要教師堅持不懈,需要教師多想方法去督促孩子、提醒孩子,這樣孩子一定能養成良好的認真準備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能力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作為一年級美術課,教師應盡量用豐富的兒童語言授課,來吸引學生,力求通過教師的兒童語言把孩子們帶到一個童話故事的世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對構思奇特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鼓勵表揚,讓學生感知想象力的魅力,讓他們能積極主動激活思維,在美術課上盡情發揮,享受創造的幸福。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