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柏華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實施,為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難得機遇的同時,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我們只有真正深刻透徹地把握好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和學科特點,才能引導我們的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一、合理運用好多媒體,積極開展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要把學生放在中心位置,師生間要做好角色轉換,教師要扮演好傳授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自己探究進步。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模式,網絡技術是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工具。如,在教學《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時,為了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我們要鼓勵學生對司馬光砸缸這個行為的好壞進行分析,并創設教學情境,提問學生如果是他們自己碰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做。有的學生覺得用石頭砸缸有可能會傷害缸里的小朋友,也有的學生好好的缸砸壞了挺可惜……對于司馬光砸缸這個事件,學生都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看法,非常有新意,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在學習《在希望的田野上》時,在導入課堂之前,先為學生播放圖片或者視頻,展示一幅寧靜的鄉村清晨,炊煙裊裊,萬物伊始,一派其樂融融的美好景象,幫助學生深刻體會希望的田野給他們帶來的歡樂與希望。
二、積極運用歸納演繹,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歸納演繹指的是把已經掌握的學習方法及認知過程中所獲取的知識與舊的知識框架加以重新整合,形成完全不同的新認知體系,掌握新的自學技能,并在新情境中運用它來解決重難點問題,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學弈》的教學為例,由于學生對文言文是第一次接觸,學起來有一定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加以耐心指導,幫助他們歸納學習方法,并逐漸學會如何自學文言文,等到了學習《兩小兒辯日》時,教師再啟發他們回顧學《學弈》時使用的方法,掌握自主歸納法,如此一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歸納演繹法是不斷發現、深入內化和自主運用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積累,由量變過渡到質變,才能真正實現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三、發揮小結“點睛”優勢,讓學生更好掌握知識
一個好的收尾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要重視課堂小結,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知識體系,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例如,學過《秋天的懷念》后,我會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描繪一幅自己心中的秋天之景,深化文章主題,來一個完美的收尾。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利用多種手段發揮學生主體性,使課堂充滿活力,激活學生的內在潛能。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