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慶云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現如今,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落實到各個階層的教育當中,而小學教育又是一個人受教育的開端,是決定一個人素質發展、健康快樂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只有順應教育改革的理念,實施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現如今小學語文教學也不斷朝著素質教育的目標邁進,而如何實施素質教育,也成為老師和家長所煩惱的問題,就如何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提出幾點建議,旨在為了更好地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貢獻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關鍵詞:小學;素質教育;語文教學;建議;問題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是學生人文思想和文學品質發展的基礎,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必要環節之一。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學也應當以素質教育為核心,進行不斷的創新和發展。
一、提升素質教育意識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課堂完全成為教師“一言堂”,教師不斷地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只需要坐在座位上,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存在著一些優點,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上來看,無法滿足社會對當今學生的要求。教師首先應當有素質教育的意識,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教學模式,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靈活的素質教育。如,《難忘的八個字》一課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左耳失聰、先天裂唇的孩子在耳語測試的時候,老師對她說:“我希望你是我女兒”八個字,這短短的八個字讓這個孩子感受到了溫暖,重新認識了人生。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個故事,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身邊發生過的讓人感到十分溫暖的事情,并讓學生用心感受其中的溫暖,培養學生的同情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
二、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理念被不斷提出,尤其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模式,旨在引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被完美地運用在了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中。
我國的小學語文課堂普遍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而大多數教師只有一套教學方案,這就導致在教師教學完成之后,有些學生學得好,而有些學生卻聽不懂的情況產生。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師一定要轉變這種情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正確認識到每名學生之間在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上的差距,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的不同,將學生分為幾個層次,進行分層次的、有針對性的教學,保證每一名學生的成績都能得到提高。如,在教學《快樂國奇遇記》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個層次,對于語文能力較差、理解能力不夠的學生,教師主要教學課文中的生字,并引導學生認識到皮諾曹的錯誤。而對于語文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中隱含的更深層次的意思,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其中的內涵,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明白好好學習的重要性。這也是“因材施教”教學理念落實的關鍵。
三、加強對學生的德育
德育是素質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小學生尚處在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階段,價值觀體系仍然沒有完全成熟,在這個階段,如果教師能夠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引領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
行,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那么,對于學生一生的素質發展都是極為有益的。在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中幾乎都有德育的素材,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素材,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德育。如,在教學《柳笛和榆錢》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課文中描寫的作者熱愛家鄉生活的段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需要長篇累牘地對學生講大道理,只需要讓學生體會課文當中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情感,學生就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懂得課文所傳達出來的道理,潛移默化之中,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被不斷養成,學生的思想也更加有深度,能夠明辨是非,思想端正。
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入素質教育,讓更多的小學生逐漸成長為被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實際上有著多種多樣的方式等待教師去挖掘,本文列舉的幾個方法不過是冰山一角,語文素質教育的領域還是一片神秘的寶藏,等待著語文教師們去不斷挖掘。相信在未來,隨著教師的努力,我國學生的綜合素質一定會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一定會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范雪嬌.淺談合作學習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