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詠梅
【摘 ? ?要】新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重視語言的交際作用,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視語言知識和技能為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英語課程標準》的目標旨在強調讓學生在未經安排的真實或接近真實的語境中創造性的運用語言,在功能型和任務型教學中培養學生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 ?口語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19
口語交際策略是交際技巧、交際觀念、交際方式、交際方法、行動措施和個人交際經驗的綜合,是滿足交際需要的戰略性和戰術性選擇(交際的方式方法)。交際策略有助于把握交際的正確導向,它具體體現在方法和技巧的選擇、組合和應用,交際步驟的階段性設計,個人交際經驗的提煉,交際觀念的滲透,交際規律的發現和措施的采用等方面。比如:以攻為守、以我為主;化零為整、流暢為先;言語結合,技能轉化;信息互補,趣味領先;擺脫束縛,縱深拓展。
一、口語教學策略
口語教學策略包括原認知策略、交際認知策略、交際情感策略、交際技術性策略和交際行動策略。交際的原認知策略的核心就是及時與交流對象分享關于口語交際的經驗和體會,對交際效果有意識的進行反思和行為調控;交際的認知策略就是指交際過程中對交際對象的注意和觀察,從言內之意分析到言外之意的領悟,從已知言語推導出未知意義;交際的情感策略包括交際興趣的激發(比如選擇趣味性交際主題和交際方式)、交際的良好動機、克服交際恐懼和焦慮、不怕犯錯、能與交際對象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情感;交際技術性策略包括交際技術性互補轉換策略(轉述、借用、求助、回避)和非言語替代策略(非言語交際策略);交際行動策略是對交際經驗的理性加工,是在對交際經驗的反思過程中形成的交際指南。
二、以攻為守,以我為主
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要想在一場交際活動中占據主動位置并成為談話的中心,就要學會在恰當的地點、把握恰當的時機主動出擊,掌握交際的主動權,才能更好地通過與人交流來適應陌生的環境,從而增強自己的生活適應能力。但是如今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成為了交際的主要形式,長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問答式訓練讓學生具備了較強的應答能力,非常適應“應答型交際”。在這種“應答型交際”中,教師永遠控制交際的主題,控制交流的量和度,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傳達的交際信息,并作出相應的、設定好的、機械的回應。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缺乏主動的交際意識,且心理素質差,習慣在別人引導之下的被動交際,一旦失去被引導的前提,就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話題、切入話題。因而培養學生主動交際的意識是初中英語教學的當務之急。
“以攻為守”的交際策略要求學生在平時的英語教學活動過程中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主動選擇話題、轉換話題、駕馭主題,如果學生的交際能力有所提高,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交際的方向引導向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在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能力和特點,實施針對性訓練,并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進步。
新課程改革要求初中英語的教學要在真實的語境下運用真實語言來交際,但是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面臨許多的客觀困難,譬如語言教學環境缺乏真實性,學生交際對象缺乏主動性,教學語言材料缺乏實用性等。要一一解決這些客觀困難從現實上來說還有一定難度,但是如果要從主觀上,激發學生去克服這些客觀困難,打通這些障礙,就能很好的培養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交際能力。“以我為主”的交際意識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想象力來營造所需要的語言環境,在腦中為自己設定一個交流的對象,設想英語口語對話和交際所需要的種種條件,力求在“自言自語”中強化自己的語言能力和激發自己的交際潛能。
三、化零為整,流暢為先
當我們運用自己的母語與別人進行交流和談話時,絕大多數人都能做到“出口成章”。但是當我們用英語與別人進行交際和談話時,卻感到連“出口”都難,就更別提“成章”了,那么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要想做到出口成章就應該讓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大于知識的輸出量。顯然,在英語口語的交際中之所以大部分人感覺到連“出口”都難,更別提“成章”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儲備量還遠遠不夠,遠遠達不到要“輸出”的要求,要做到“出口成章”也就非常困難了。因此,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要督促學生夯實自己的英語知識儲備量,為學生將來“出口成章”打好堅實的基礎。
其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注重對學生將零散知識整合成一個完整體系的能力的培養,即所謂的“化零為整”。這種能力要求學生注意將平時所學習的零散知識在大腦中進行重新的分類、排列、整合等,使自己所學過的英語知識以一個整齊、有序、完整的狀態呈現在自己的腦海中。這樣在某種特定場合中進行交際時,學生的大腦才不會是混亂的,學生就會在腦海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搜索,找出適合這一交際場合所要運用到的相關單詞、語句等。比如我們要求學生用英語進行問路時,學生的頭腦中就會出現一連串有關地點、方向的單詞,一組相關的地圖、一組備用的表達方式、一組問路的畫面,學生表達時信手拈來,不經意間就可以出口成章。
表達流暢和說明準確在日常的口語交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發音的糾正和表達流暢的培訓。在日常的英語交流中,教師對學生發音和表達的糾正也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理解和寬容程度決定著學生交流和表達的流暢性。因此,教師的糾正也就需要有一定的度,這個度也可以說成是教師的理解和寬容,主要體現在:輕微錯誤不糾正,中等錯誤婉轉糾正,重大失誤事后再糾正。如果教師過度貧乏的糾正會導致學生喪失自信心,認為自己一張口就錯,從而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事后再糾正可以使學生完整的展現自己的思路,如果教師中途為了糾正學生表達上的錯誤而打斷學生的思路,這樣就會破壞學生的思維形成過程,不利于學生今后獨立交際思維的建立。
由于篇幅的原因,筆者還未對言語結合,技能轉化;信息互補,趣味領先;擺脫束縛,縱深拓展等策略做出論述,沒有論述并不是說這些策略就不重要。因此,作為初中英語教師,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就要善于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去指導學生學好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