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海
【摘 ? ?要】如何在小學數學實踐中凸顯素質教育,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面臨的問題之一,也是當前我國數學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數學作為小學基礎教育的學科,教學過程不僅僅是關于知識的積累,而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數學思維的能力,從而讓學生智力得到有效發展,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關鍵詞】素質教育 ?小學數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73
由于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學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忽視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也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人們都感到教育要樹立新的質量觀和教育觀,只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適應合格人才培養的要求和需要,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智能型人才。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會學,能學,善學,懂得學習的方法,能夠主動思考,主動探索。那么怎樣才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呢?
第一,要明確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課程,特別是對于抽象思維仍未發育成熟的小學生而言,學習數學簡直就是受罪。小學數學的學習是打基礎階段,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及未來的學習都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表現出抵抗的情緒,由于無法理解,很多學生干脆放棄。此外,由于數學具有連貫性,這節課無法理解,接下來的學習會更加困難,很多學生由于上節課沒認真聽,這節課想認真聽卻發現很多都不懂,根本無法進行,由此導致小學數學成績在眾多課程中排名靠后。作為教師,在數學的教學指導中也覺得困難重重,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及思考能力,教師僅憑講解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機械式的教學、計算及記憶是主要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只要求學生單純重復各種數學公式及法則,小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喪失對數學的興趣。而實施素質教育有助于緩解這一局面。素質教育強調探索與創新,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正處于好奇心強烈階段的小學生來說,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通過創造性的方式及貼近生活的實例或采用新奇有趣的故事,都能夠讓學生親自體驗,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對于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習效果,都有很大的益處。
第二,要培養創新精神,讓學生敢于創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使之敢于創新,關鍵是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和諧、民主、寬松的人際環境。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長和教師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獨立于家長和教師之外并有自己的意志與愿望的人。學生是一個充滿情感、有理想、有個性的完整的生命體。教師的任務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促進者。舉個例子來講,在講《圓的周長計算》一課時,首先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學具分別測量出大圓、中圓、小圓的周長。當學生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時,我提出“圓形水池能立起來滾動嗎”?迫使學生不得不另辟蹊徑,想出了“繩測”的辦法。能不能探索出計算圓周長的普遍規律呢?又一次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創造的欲望。學生們認真操作、觀察、思考、實踐,終于發現了“圓周長總是比它直徑的三倍多一些”的規律。層層設疑的提問,不斷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科學而深刻的提問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把金鑰匙。
第三,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升素質教育。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師教學的目的在于不教”。其內涵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進而自主探究、學習。俗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生的行為習慣在其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權,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凸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小學數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的知識性相比,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尤其是算數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出現馬虎等現象而導致錯誤發生,因此,教師應從認真開始誘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數學的態度。具備了正確的學習態度,那么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將會不斷的完善和約束自我行為,進而將這種行為習慣帶人到生活中,形成一種理性的、分析同題、解決同題的綜合能力,在生活中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傊?,學生的良好學習行為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教師要更新觀念,緊跟社會步伐,積極的進行教學改革,在教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化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四,整合數學教材內容,滲透素質教育。教材是教師教育學生學的重要依據。同時數學教材中的內容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新課程標準也倡導教師“返璞歸真”,“生活化”教學。因此,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整合數學教材內容,堅持教材與育人相結合的原則,滲透素質教育,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順其自然的滲透素質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而不是將素質教師牽強附會的體現在數學教師中。如:在學習應用題的教學內容,教材中有時候出現的題目,不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題目難以理解,可以采取整合教學內容的方法,將其改編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同時在題目中滲透一些思想道德教育。如:題目與節水、節電、低碳生活、增產等良好行為習慣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在練習、探究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接受道德偏執教育。小學生正式處于性格塑造的初期階段,教師應結合其發展方向、心理特征等,加強研究教材,挖掘其內在的思想性,進而整合運用,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實現素質教育的終極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閆寶軍.淺析小學教育的重要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5).
[2]徐金燕.淺談小學數學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3(12).
[3]王強.論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J].考試周刊.2012(37).
[4]楊吟,金惠丹.談增強數學素質教育與數學思維的形成[J].民營科技.2014(12).
[5]禤宏蓮.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科技經濟市場.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