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剛
【摘 ? ?要】初中物理的教學在新課改中作為重要內容受到重視,教育者在也提出了不少新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局限,仍然存在許多誤區有待改變。以下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 ?興趣 ?實驗 ?分層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135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物理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物理知識,還要具備發現物理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素質,培養科學的物理精神。但是當前物理教學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無法真正實現以上教學目標。雖然在實行新的教學方法,但是流于形式,穿新鞋走老路,沒有真正的改觀。那么如何真正推進物理教學的順利開展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興趣的建立是第一步。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導師,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實現課堂的積極參與。但是當前物理教學中教師過于看重學生的成績和課程進度,一節課下來教師以自己為中心開展教學,采取我教你學的滿堂灌方式,學生沒有自由思考和發揮的空間,被動接受知識,按照教師的安排生搬硬套,導致學習興趣完全喪失。這個階段學生具有強烈的表達自我、表現自己的內在需求,但是受到教師的壓抑,因此學習態度比較消極。另外物理教學確實比較困難,因為物理學科本身是對世界本質的探索和一些微觀世界和抽象事物的把握,因此一般都在初二開始展開教學。但是此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導,抽象思維發展不夠充分,在理解上出現難度,這時如果沒有興趣的支撐學生很容易因為氣餒而放棄學習。那么怎么切實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第一,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改變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只是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和監督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和中心。及時根據學生需求和發展的變化來轉變教學思路和計劃,為學生提供最高效的學習方式。例如在課堂開始可以采取問題情境的導入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和主動性。
第二,采取實物教學可以有效打破思維的局限性,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習慣,便于學生的加強理解。例如在學習凹透鏡和凸透鏡的成像時,教師可以拿來實物讓學生觀察,比單純地背收效明顯,并且豐富課堂形式,帶動學生的積極參與。
第三,教師要把最新的科學技術、網絡、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結合起來,根據現有條件為學生開設生動的模擬課堂,轉變教學形式,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讓學生不斷發現物理學科的新天地,從而激發學習興趣。總之,興趣的建立就是要以學生的參與為旨歸,調動其主體性為中心,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其次,物理實驗是把知識與理論進行轉化和重構的主要環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水平,并且在此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和創造力,實現其綜合能力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一方面,當前物理實驗課開設次數極少,學校為了節省教學資源、保護實驗器材,只有在應付檢查的時候才開展實驗課。另一方面,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占用實驗課,因為實驗見效慢,并且對于考試成績影響小,而忽視了學生的長遠發展。第三方面,即使開展實驗也都是一些傳統的老套實驗項目,學生耳熟能詳,只是為了驗證課本實驗結果是否正確。學生按照課本流程“搬實驗”,然后“背實驗”,不需要思考和動腦,沒有創新和發現,導致實驗流于形式,無法實現其對學生能力的提高。我認為教師要對實驗給出足夠的重視。
第一,多開展自主探究實驗,其實新課改教材中有不少創新性實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分組合作課下自主查找資料,設計實驗然后合作完成,教師協助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增強其獨立動手能力的培養,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
第二,很多教師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都不在場,有不少學生對自己做實驗沒有信心,需要教師從旁引導鼓勵;有的學生自制力不夠,容易走神影響他人的實驗進度,需要教師給出警告和規范等等。教師要實現自己與學生的互動和合作,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實驗,建立自信,并且引導其積極反饋總結,不斷完善實驗技能。由此可見,教師必須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與學生開展平等的交流溝通。
第三,實驗還需要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教師要鼓勵小組之間的合作與競爭,學生之間的互動也不可忽視。有的學生理論學習扎實,但是具體操作能力比較弱,而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強,敢于大膽創新,但是性格浮躁,不夠細心容易出現錯誤。教師要幫助學生完善實驗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實驗的高效實施。
最后,分層教學是推進物理教學的必備教學方法,是在貫穿于教學始終的一項教學模塊,是對其他教學方法的完善和補充。物理學習的難度是教師們都知道的,而學生之間在物理上的差距相比較其他學科更加明顯。這是因為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不同所致,因此教師要注意到學生都是作為單獨的個體存在,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能對后進的學生置之不理,要求過低,而過于關注優等生的培養,導致兩極分化,后進生的自尊心受到挫傷,更加頑皮搗蛋擾亂課堂秩序。
分層教學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第一步,教師首先要把學生根據現有發展水平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但是這個劃分是根據學生的發展變化不斷進行調整的。第二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知識點按照難度級別進行分層,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置具體的學習內容和范圍、深度等,分清重點和難點,實現每位學生的發展。第三步,教師要在教學時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分配稍經努力就能達到的知識層次,使學生都能獲得學習的成就感,獲得學習樂趣,產生對于物理的興趣。第四步,分層教學要求教師在評價機制上也不斷完善,過去教師都是把學生作為整體看待,對比之后表揚成績好的學生,批評落后的學生,使學生的自信受到嚴重打擊,逐漸對自己的失去信心。評價時教師應該關注每個學生的進步和努力,給出口頭表揚或者眼神肯定抑或物質獎勵,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告訴學生自己始終在關心他的狀態,學生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和關注就會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實現自己的超越。
總之,分層教學就是為學生提高均等的發展機會,實現教育的公平,為學生營造平等的氛圍,實現后進生學習扎實的基礎,中等生全面掌握物理規律,優等生在深度上不斷挖掘探究。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論述我們發現物理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協作,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根據學生的現實需求及時調整教學觀念,實現學生的最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