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燕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深入,對高中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實踐證明,把數學史融入教學這種教學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筆者主要從數學史融入教學實踐中的策略做了深刻的分析。
一、見縫插針,把數學史巧妙融入課堂教學實踐
由于高中數學內容復雜、煩瑣,教材設置的重難點較多,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知識系統。教學還分為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教師要想在規定的范圍內完成教學任務,就顯得頗為緊張。新課程理念教學又要求數學教師融入數學史,教師必須合理安排好時間。因此,數學教師在介紹相關的數學知識點、數學概念時,要讓學生理解記憶,結合教材內容,把相關知識概念的由來簡單闡述。數學教師要結合教材恰到好處地融入數學史教育,在課堂或是課程結束時,見縫插針的介紹數學史,操作簡單,容易實施。例如,數學教師在講授“等比數列”相關的知識時,可以預先在黑板上板書相關習題。同學們做完習題,自主探索答案后,數學教師可以融入數學史的知識,向同學們介紹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這本書中是怎樣利用合分比的原理,證明等比數列相關的求和,讓學生對等比數列有根深的理解與掌握,了解等比數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數學課堂實踐中,數學教師采用設置問題的方式,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然后結合數學史的思想,使學生對知識點更易接受,并從中獲得學習的樂趣。
二、數學教師合理應用教材閱讀材料,完善數學史教學內容
在當前的數學教材中,有很多關于數學家的閱讀材料,很多數學教師只重視給學生講授課本知識,而把這部分內容忽略。數學教師要想在教學中融入數學史,就必須要重視閱讀材料,結合閱讀材料給同學講授與數學相關的名人軼事。例如,在幾何證明中,四棱錐P的底面ABCD是矩形,其中PA與底面ABCD相互垂直,AB、PC的中點分別是點E、F ,證明CD與PD垂直。在這個幾何證明題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幾何證明的相關規律,然后在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幾何數學史的資料,讓學生感受閱讀材料的靈活應用,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學過程變得豐富多彩,也可以逐步完善數學史的教學內容。
三、成立數學史興趣小組,開展數學史主題相關的活動
從目前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在課堂上融入數學史的時間還是有限的。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利用課余事件成立數學史興趣小組,舉辦與數學史主題相關的知識競賽活動,讓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擴寬自己的數學史視野。同學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圖書館查找數學史資料,從而達到數學史融入教學實踐的預期目標。例如,教師可以確定“概率統計”的數學史主題,讓學生自主查找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數學史資料。學生通過查找資料,還可以擴充到孟德爾發現大自然生殖奧秘,也是概率在遺傳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數學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經驗。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另一方面,成立數學史興趣小組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數學教師定期開展課外活動,把數學史的教學思想融入教學策略中,提升教學質量。
四、教學實踐中融入數學史趣味啟發學生
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促進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就是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引發學生對數學家的故事產生好奇心,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模式。高中數學的知識點大都包含了很多數學家的故事,都是為了社會生產力的需求而得出的結論。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啟發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特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結合數學史上的重要事例、經典著作,從具體事例中挖掘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周易》中對數系的記載,通過史料說明數的發展歷程,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畢達哥拉斯學派最初所說的樹是指整數,認為宇宙間的現象都能有效歸納為整數比,為此還引發了數學史的危及,進而建立無理數,并為此犧牲了生命。數學教師讓學生了解數系的歷史,進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將數學史融入教學實踐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擴寬學生的創新思維。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將數學史融入教學實踐過程中,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做出巨大貢獻。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蔣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