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占倫
在進行生物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首要考慮的問題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理角色分配。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向來是教師一人站在前面講,學生坐在下面聽,教師扮演著課堂教學中的主角。實際上,這是一個嚴重的教學誤區(qū)。既然學生才是知識的最終接收者,那么,他們理應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這是新時期教學改革當中應當予以重視的新思路。
1.培養(yǎng)自主學習動機,樹立學習愿望
學生是自主學習的主體,因此,開展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最為常用的方式便是在學生頭腦中樹立起一個自主學習的愿望。這個愿望將會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讓學生的觀念由“要我學”轉變成為“我要學”。這個環(huán)節(jié)通常被放置在某個整體學習階段的開端,為學生注入初始動力。
例如,在進行遺傳內容教學之前, 我先提問學生們:“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男孩像媽媽,女孩像爸爸?”“當然聽說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這個問題一出,教室里立刻安靜了下來。我繼續(xù)引導學生:“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遺傳這個詞呢?其實,孩子與父母長得像,就是因為遺傳的緣故。”在這樣一個懸念的設置之下,學生的情緒立刻高漲起來,都想要知道這中間是什么樣的原理。簡單的幾句對話,便激發(fā)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愿望。
自主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其實并不難,更不必花費太多時間,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自覺主動的學習愿望。很多時候,一個現象,一個問題,就足夠引起學生對于生物知識學習的愿望,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具有發(fā)現問題的眼睛以及與將之與課程內容相聯(lián)系的能力。學習愿望的樹立是自主學習開展的奠基石,教師一定要特別重視。
2.營造自主學習氛圍,開啟學習大門
學習愿望樹立起來之后,就可以進入課堂教學實體階段了。在廣大教師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背景下,各種高效的主體內容、教學方法已經是層出不窮。筆者想要特別強調的是課程導入階段中對于自主學習的關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內容數量明顯增加,許多教師為了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便將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省略了,這是非常不應該的。課程導入作為營造自主學習氛圍的啟動因素,應當得到每個教師的重視。
例如,在減數分裂教學內容開始之前,我沒有直接進入知識講解,而是先向學生們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問題一,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數量變化是怎樣的?問題二,減數分裂當中的“減數”二字所指的是什么?問題三,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復制發(fā)生在什么時候?這樣的問題提出之后,雖然學生們還沒有相關知識儲備,無法回答出正確答案,但是,在這種問題氛圍的營造之下,已經對于接下來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個大致了解。帶著這樣的“心理準備”,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思路便清晰起來了,對接下來的學習很有好處。
由此可見,自主學習氛圍的營造并不需要耗費太長的時間。教師可以考慮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與技術手段,只要能夠貼合本次教學內容,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教學內容當中來,并且激發(fā)起學生對于某一個問題的求知欲即可。帶著熱情和問題投入教學,自主學習才具有保證。
3.設計自主學習練習,延續(xù)學習過程
課程主體內容教學的完成并不是整次教學的結束。生物學是一門來自于實踐而又用于指導實踐的實用性學科。因此,想要較好地掌握生物學知識,在嚴謹的理論學習之后,一定要配合以相應的實踐活動進行檢驗。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及時將所學知識進行應用,更能夠在練習的過程中繼續(xù)激發(fā)學生們的自主學習熱情。
例如,在人體穩(wěn)態(tài)章節(jié)的知識學習完成之后,我為學生布置了一個小練習,讓學生當一次小醫(yī)生,分別為大家講解糖尿病以及普通感冒的成因,并且給出一套科學完整的治療方法。這種形式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大家紛紛開動腦筋,以文字和圖表的形式呈現出了一個個精彩的答案。這個小練習也讓學生意識到,每一個生物學知識都是可以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的。
主體知識教學過后的小練習,有效實現了本次學習過程的延續(xù)。教師可以將這種課后小練習設計為較為開放的形式,給學生預留出足夠的思考空間。這樣一來,整個課堂教學的自主學習活動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過程。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習到自主學習的方式,將這種思路運用到自己的個人學習當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個人認知素質。
在自主學習的狀態(tài)之下,學習便會成為學生的一個主動需求,而非在教師要求之下的被動灌輸。在這種主動的心理狀態(tài)之下,學生往往可以在完成既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繼續(xù)主動探究周邊知識內容,效果遠比教師逐一要求要好得多。只要教師能夠進行巧妙引導,并適當放手,自主學習之下的教學實效的提升將會格外顯著。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