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洪

【摘要】在移動互聯網業務的飛速發展的今天,無線接入網逐漸實現由3G網絡向4G網絡的轉變,移動基站對流量的需求迅速增加,為了緩減快速增長的流量需求和有限的寬帶傳輸之間的矛盾,移動網絡的全IP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傳送網絡也逐漸向基于分組交換的面向IP的分組傳送網轉換,目前主要的分組傳送技術有PTN技術與IP RAN技術。本文通過對PTN與IP RAN的技術特點分析,對比了PTN與IP RAN各自在傳輸網建設中的優勢。
【關鍵詞】PTN IP RAN 傳輸網 對比
作為新型的、現代化的分組傳送網絡技術,PTN和lP RAN技術的出現使得這一難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PTN和IP RAN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當前無線接入網的建設當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大運營商都加強了對PTN和IP RAN技術的研究,并將PTN與IP RAN的組網計劃應用于實際當中。
一、PTN技術分析
PTN將網絡分層為三層結構:第一層是可以將客戶信號裝進虛信道,并傳送虛信道的信道層,信道層給客戶提供信號的端到端傳送;第二層是能將虛通道封裝并且復用到虛通道,之后傳送虛通道的通路層,通路層允許多個虛通道業務的匯聚。第三層為傳輸媒介層,這一層可分為能夠提供虛段信號OAM功能的分組傳輸斷層和物理媒介層。
PTN的功能平面也可分為三層。第一層是用來實現分組信號傳送、復用、配置保護倒換以及交叉連接等功能的傳送平面,傳送平面采用PTN的上述三層分層框架,利用標簽交換來進行數據的轉發,構成了端到端的傳輸路徑,并且要保證所傳送信號的可靠性;第二層是控制平面,控制平面的主要作用是利用信令的支持來建立、拆除以及維護端到端的連接,通過選路為連接選擇合適的路由,當網絡發生故障的時候進行保護并恢復正常,自動發現鄰接關系和鏈路信息,通過發布鏈路的狀態信息來支持連接的建立、拆除及恢復等;第三層是管理平面,其主要功能對傳送平面、控制平面和整個分組傳送網進行性能、配置及安全方面的管理,并且讓各平面之間的相互協助工作。
二、IP RAN技術分析
IP RAN即無線接入網的所有接口的網絡傳送層都使用IP傳送,是一種IP化的移動承載網,其核心是以路由器構架為基礎,可以靈活地進行路由尋址,有著多業務承載能力、超高寬帶、高可靠性和服務質量高的優點。IP RAN技術采用IP與MPLS技術的路由協議和信令協議,主要功能是動態建立路由、轉發路徑、保護以及執行故障檢測,并且兼容靜態路由的方式,能夠解決承載綜合業務的路由器方案。IP RAN有兩種業務承載方式:一是基于IP路由的通過IP轉發的普通業務和組播業務;二是由MPLS VPN承載通過標簽轉發的電信級業務,其中包括的L2 VPN業務既支持通過VPWS方案實現點到點的技術,也支持通過VPLS方案實現多點到多點的技術,L3 VPN業務則支持通過VPN路由實現多點到多點的技術。在IP RAN建設中路由器是其核心構架基礎,通常在PE與P設備之間的網絡側、PE與CE設備之間的業務側啟動路由協議,由路由協議跟蹤報文所要到達的IP地址在表中查找該地址網段的路由,這就是路由協議的更新路由表以及動態計算功能。IP RAN技術通過路由器實現端到端的IP化,端到端1P化的實現大大減少了網絡協議的轉換次數,使鏈路變得透明,并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網絡的復雜度,使得網絡配置得到了簡化,減少了基站的工作量。IP RAN采用動態方式進行尋址,使得承載網內的路由能夠自動進行優化,降低了用于網絡優化的成本。IP RAN實現了多業融合務承載技術,更大程度地提供了多業務綜合的承載能力,對融合承載的多業務進行統一管理與協調,從而大大提高了運營商的綜合運營能力。
三、PTN與IP RAN技術的應用對比
PTN和IP RAN都傳承了面向多業務傳送平臺網絡的多業務、高質量、可管理以及時鐘同步等方面的優點,呵提供業務都可達到電信級,也都具有以太網統計復用和彈性帶寬的優點,但二者也有著根本的原理差別。PNT采用L2VPN技術,是基于二層的面向連接的分組傳送技術,支持點到點的業務模型,PNT主要承載的是二層以太網業務,也可承載TDM業務,但大量承載小顆粒TDM業務導致1bit的成本較高,PNT以靜態組網的方式用在有大規模組網的網絡之中,其組網方式相對與IP RAN來說較簡單,并且后期對網絡的運行維護要求較低,在數據固定業務對寬帶的需求量比較大的時候多采用PNT技術;IP RAN采用L3+L2技術,是非面向連接的分組傳送技術,在其核心匯聚層用L3VPN技術,在接人層用L2VPN技術,支持點到多點的業務模型,較為靈活地承載著二三層的以太網業務,IP RAN的組網方式相對復雜,后期對網絡的運行維護要求也較高,因此要嚴格控制其組網規模,其承載TMD業務的成本高,在數據傳輸業務對寬帶的需求量比較大的時候多采用IP RAN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