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義坤 賴卓平 姚琪
摘 要: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國家重大戰略方針的指導下,我國村鎮建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為了掌握我國村鎮非標民宅功能現狀,保護村鎮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有效解決非標民宅帶來的危害,從建筑結構、建筑基礎形式及用材、墻體形式及用材、建設者及其是否有資質和各項建筑功能評價入手,對我國村鎮非標民宅功能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分析調查結果,發現我國村鎮非標民宅功能缺失嚴重,主要體現在建筑質量方面缺陷較大,結構安全存在隱患,安全性能、耗能、室溫舒適性能、使用功能以及破損情況等各項建筑功能評價很差。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了有效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村鎮建設 非標準民宅 功能分析
中圖分類號:F28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1-019-02
一、引言
我國正處于村鎮建設快速發展時期,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國家重大戰略方針的指導下,我國村鎮建設和發展確定了創建文明生態村、加快村鎮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加強村鎮生態環境建設等一系列重點工作{1}。那么如何加強村鎮建設的管理,提高村鎮建設的質量和效益,成為需要研究的課題。為了掌握我國村鎮非標民宅功能現狀,保護村鎮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有效解決非標民宅帶來的危害,從建筑結構、建筑基礎形式及用材、墻體形式及用材、建設者及其是否有資質和各項建筑功能評價入手,對我國村鎮非標民宅功能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分析調查結果,發現我國村鎮非標民宅功能缺失嚴重,主要體現在建筑質量方面缺陷較大、結構安全存在隱患,安全性能、耗能、室溫舒適性能、使用功能以及破損情況等各項建筑功能評價很差。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了有效的改進策略。
二、村鎮非標民宅功能的界定
村鎮非標民宅是指在村鎮范圍內建設的,未按照相應的工程建設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造(以村鎮居民個人或集體的經驗、要求等),以至于功能和使用效果存在不足的民用住宅建筑。
建筑構成的基本三要素是:建筑功能、物質技術條件和建筑形象{2}。建筑功能,即指建筑的實用性,是房屋的使用需要,它體現了建筑的目的性,任何建筑都有為人所用的功能。建筑功能的要求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建筑功能的要求也將日益提高,滿足新的建筑功能的房屋也應運而生。
村鎮非標民宅功能,即指在村鎮范圍內建設的,不符合工程建設標準的,民用住宅的質量狀況、安全性能、耗能、室溫舒適性能、使用功能以及破損情況。
三、我國村鎮非標民宅的調查情況
通過對我國村鎮民宅基本情況進行調研分析,獲悉我國村鎮民宅大多數屬于非標民宅。本研究報告將所調查的17個樣本的非標民宅根據建筑結構、建筑基礎形式及用材、墻體形式及用材、建設者及其是否有資質和建筑功能評價這些不同的方面進行統計和分析。
在所調查的17個村鎮樣本中,其中15份為村,2份為鎮。樣本村的總居住戶數為13058戶,鎮的總居住戶數為34000戶。以下是村鎮非標民宅在各方面的的調研情況。
1.建筑結構。在所調查的村鎮中,村和鎮的居民居住的結構類型有很大不同。村居民主要居住在磚混和磚木結構的非標住宅中,而鎮居民主要居住在混凝土結構的非標住宅中。
村居民居住在建筑結構為磚混結構和磚木結構的非標住宅戶數分別為6332戶和6322戶,均占調查樣本的48%;居住在混凝土結構住宅的居民有331戶,占調查樣本的3%;居住在土坯結構非標住宅的的居民有73戶,占調查樣本的1%。
鎮居民住在混凝土結構的非標住宅中的居民最多,為19865戶,占調查樣本的58%;其次是磚木結構的非標住宅,為7830戶,占調查樣本的23%,其余居民居住在磚混結構的非標住宅中。
2.建筑基礎形式及用材。村非標民宅基礎類型為磚石基礎的住宅戶數最多,為9224戶,占調查樣本的71%;基礎類型為灰土基礎的非標住宅戶數為1775戶,占調查樣本的14%;非標住宅基礎為混凝土與樁基礎的戶數為1669戶,占調查樣本的13%;在調查樣本中,無基礎的村非標民宅戶數為390戶,占3%;沒有非標住宅使用鋼筋混凝土基礎。
鎮非標民宅的基礎類型分布與村非標民宅的區別較大,其中基礎類型為混凝土與樁基礎的戶數有19865戶,居首位,占樣本的58%;村非標民宅中未使用的鋼筋混凝土基礎在鎮非標民宅中有7830戶,占樣本的23%;基礎類型為磚石基礎的鎮非標民宅戶數為6305戶,占樣本的19%;鎮非標民宅未使用灰土基礎作為基礎類型。
3.墻體形式及用材。據調查統計結果,村和鎮的居民非標住宅墻體主要用材均為普通磚。
村居民非標住宅墻體多用材料主要為普通磚,為11802戶,占調查樣本的90%,只有少部分的非標住宅墻體是混凝土多孔磚、土坯或木材。
與村居民非標住宅相同,鎮居民非標住宅的墻體主要用材也是普通磚,為17160戶,占調查樣本的88%。其余非標住宅采用的是多孔磚。
4.建設者及資質。在所調查的村鎮中,村鎮居民非標住宅的建設者主要是工匠和村民,占樣本的86%,建設者是施工隊的非標住宅占樣本的數14%。在所調查的村鎮中,村鎮居民非標住宅的建設者大部分沒有資質,為27565戶,占樣本的86%;有資質的有4993戶,占樣本數的15%。
5.各項建筑功能評價。在所調查的近3~10年建成的非標民宅中,超過1/2的村鎮該種建筑功能均在一般及以下。1/2的村鎮近3~10年建成的非標民宅使用功能、建筑物質量情況評價為一般,接近2/3的村鎮近3~10年建成的非標民宅的建筑安全、建筑耗能、室溫舒適性、建筑物破損情況評價為較差。但是建筑各項功能評價為很差的村鎮卻較少。近3~10年建成的非標民宅主要是在2004年和2007投入使用的,包含此類非標民宅的村鎮數為10個占所調查村鎮數的59%。
在所調查的建成超過10年的非標民宅中,超過2/3的村鎮該種建筑功能均在一般及以下。1/2的村鎮的建成超過10年的非標民宅安全、質量、破損情況評價為較差,建成超過10年的非標民宅的使用功能、建筑耗能和室溫舒適性情況評價為較差的分別占29%、35%和24%。建筑功能評價為較好及以上的村鎮極其稀少。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建造的該類非標民宅的村鎮為7個,占所調查村鎮數的41%;在1990—2004年之間建造的該類非標民宅的村鎮為10個,占所調查村鎮數的59%。
四、我國村鎮非標建筑功能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分析
根據調研報告顯示,我國村鎮非標民宅產業化水平低,住宅建設仍屬粗放型生產方式,基本上還處于自己建設、自己組織、自己管理的狀況,缺乏規劃、定額、質量監督、建筑安全等必要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因此,導致我國村鎮民宅建筑功能嚴重缺失。
1.質量缺陷較大。首先是建造材料存在質量隱患,村鎮居民建造民宅時不按規范隨意采購建造材料的現象普遍存在。在一些欠發達村鎮,由于受到經濟條件及資源的制約,村鎮居民經常忽略建材質量問題而選擇價格低廉的產品。村鎮居民所選的建材中,“三無”產品比比皆是,這些材料根本不能滿足標準民宅的質量要求,這就是村鎮中出現大量非標民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次是村鎮非標民宅建造人員存在較大問題,我國村鎮非標民宅建造人員都是工匠和農民,均未接受專業知識的系統培訓,僅憑借經驗施工。由于各地地理環境、水文環境、氣候環境及風俗習慣各不相同,工匠憑借經驗施工的方法給建筑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最后是建造過程的質量問題,整個建造過程沒有規范的約束,偷工減料現象時有發生{3}。施工工序的安排不當以及建造材料的使用不當給村鎮非標民宅帶來了極大的質量安全問題。
2.結構安全存在隱患。根據調研報告顯示,我國村鎮非標民宅的建筑結構形式絕大多數為磚混結構和磚木結構。磚砌體強度不高,特別是抗拉、抗剪強度很低,因此結構截面尺寸一般較大,體積大,自重也大,對基礎相當不利{2}。無筋磚砌體的抗拉、抗彎和抗剪強度低,延性差。因此,磚混結構和磚木結構建筑抗震性能很差。磚混結構和磚木結構材料本身抗拉、抗剪強度低,在局部溫差過大、凍融循環作用和地基不均勻沉降等外界條件下容易產生裂縫{4}。裂縫的產生對房屋的承載能力和抗震能力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再者,我國村鎮非標民宅均無正規設計單位提供的設計圖紙,鋼筋等重要承載建材皆是憑借經驗布置。基礎、柱、墻、梁、板等主要構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并未嚴格按照規范執行。因此,我國村鎮非標民宅的結構安全令人堪憂。
3.建筑功能評價很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村鎮居民對住宅的建筑功能的要求正日益增加。例如:要求“三獨”(獨戶、獨廚、獨廁)、“三明”(明廳、明廚、明廁)、“三好”(朝向好、通風好、采光好)、“三利用”(平面利用、空間利用、一間多用);要求“二臺一院”(樓上主臥室有陽臺、廚房有服務臺、底層每戶有庭院,對于臺階式住宅還有屋頂曬臺){5}。然而調研結果顯示:對非標準民宅的使用功能、建筑物質量情況、建筑安全、建筑耗能、室溫舒適性、建筑物破損情況等各方面的建筑功能評價為不好或差的村鎮居民人數占樣本總數的78%。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我國村鎮非標準民宅前期未進行專業的規劃設計,使得住宅布局不合理,使用功能存在缺陷。再加上無專業人員對住宅進行修養維護,防潮、防水、防寒和防火功能嚴重缺失。
五、改進策略
1.加快村鎮規劃標準的實施。根據村鎮的特殊情況,加快完善村鎮規劃標準體系。在完善體系之后還應加大宣傳力度,可通過編制相關圖集、播放動漫畫、發放宣傳手冊、安全知識讀本,有獎競答等多樣式的活動來達到宣傳目的。派遣專業人員向村鎮居民解釋村鎮規劃標準的內容和優點,逐步引導村鎮居民摒棄非標準民宅所采用的舊的建造方法,改用標準里面規定的各項建造技術。讓村鎮居民盡快做到“知標準、懂標準和用標準”。
2.盡快在村鎮推行工匠制度。加強村鎮民宅建筑工匠的業務技術培訓,徹底消除村鎮民宅施工人員連基本的建筑識圖和結構抗震知識都不懂的境況,加快速度建立一支為農村建房提供專業服務的工匠隊伍。對經考核符合條件的工匠個人,頒發農民住房建筑工匠資格證書。讓具有工匠資格證書的人員對村鎮民宅進行施工,從而確保施工過程質量過關,提高建筑物結構的安全性。為加快工匠制度的建立,政府可采取一定的政策扶持:凡在本地區村鎮由政府資助或投資的住房新建和改造項目,都必須由取得工匠資格證書的專業隊伍承擔。
3.做好建材下鄉工作。地方建設行業管理部門對建材的質量、功能宣傳,提供質量認定服務。加快制定建材下鄉補貼制度,合理規劃、合理布局,為村鎮民宅建設實行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縮小城鄉差距做出貢獻。鼓勵企業積極行動,抓緊啟動建材下鄉,研發下鄉產品,鋪設下鄉渠道,做好品牌宣傳。企業應加大適銷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力度,把質優價廉、環保低碳、品類齊全的建材產品送到農村。完善農民建材服務體系,確保建材下鄉順利實施。
4.做好免費提供村鎮標準民宅備選圖紙的工作。大型設計單位、行業管理部門協作,免費為村鎮建筑提供可被村鎮居民認可的建筑設計方案。可由政府贊助,由大型設計單位主辦一個向全國征集村鎮民宅優秀設計方案的比賽。設計方案應滿足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宗旨,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抗震、安全、資源綜合利用為設計核心,按照經濟、美觀、實用的原則,從當地村鎮的實際出發,突出當地特色,適應新時期村鎮居民的需求。也可由城鄉規劃建設主管部門向村民免費提供具有地方特色和鄉村特色的農村住宅標準圖集。
六、結論
通過建筑結構、建筑基礎形式及用材、墻體形式及用材、建設者及其是否有資質和建筑功能評價入手,對我國村鎮非標民宅功能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本文確定了我國村鎮非標民宅建筑質量方面缺陷較大,結構安全存在隱患,質量狀況、安全性能、耗能、室溫舒適性能、使用功能以及破損情況等各項建筑功能評價很差。從村鎮規劃、工匠制度、建材下鄉以及免費提供設計圖紙幾個方面提出了改變村鎮民宅功能的措施建議,為我國村鎮居民提高居住質量,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課題編號:1.東北林業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我國村鎮非標建筑功能分析及標準化研究;2.“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J19B00)]
注釋:
{1}王鵬,王舟,李勇,戴昌強.村鎮建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24(10):100-101
{2}李鋼,劉曉宇,李宏男.汶川地震村鎮建筑結構震害調查與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9,49(5):724-730
{3}毛文娟.村鎮建筑工程的質量控制淺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2(14):62-63
{4}楊威,王滿生,紀曉東,趙作周,陳俞,朱爾玉.北京農村磚木結構抗震加固動力特性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14,47(3):26-32
{5}王力爭.我國村鎮建筑安全問題分析[J].建筑安全,2007(12)6-9.
(作者單位:東北林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作者簡介:第一作者:蘇義坤,東北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第二作者兼通訊作者:賴卓平,東北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第三作者:姚琪,東北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 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