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班
【摘要】閱讀是學習一門語言必須掌握的能力,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優秀有趣的課外讀物,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老師在培養初中生閱讀興趣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引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層次,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閱讀能力
流暢的閱讀是一門語言掌握程度的綜合體現,尤其是在書面形式表述的過程中,通過閱讀來達到獲取知識和信息的目的。《初中語文新課標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思考的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甄別自己閱讀文章,并推薦學生更多角度和層次的閱讀內容,提升閱讀質量的同時,幫助學生豐富語文學習的知識面。同時,還應該教會學生在閱讀過后,對內容進行思考,讓學生最終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書中的知識為我所用。
一、培養學生自身閱讀興趣
閱讀在整個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想要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從學生自身的興趣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去接觸更多的閱讀內容。每一個初中生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思想個體,都有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因此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閱讀興趣,如果語文教師在不考慮大家的興趣方向的前提下,一味的要求學生去閱讀一些教師自己感覺優秀的文章,也會遭到學生消極的對待以及抵觸,造成最后閱讀效果和質量都十分差。但是,初中生的閱讀興趣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老師的影響,因此,老師在選擇閱讀內容方面應該更加慎重,不僅要推薦優秀的作品,又要考慮到學生初中階段的心理和興趣。學生只有對閱讀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接受作品中的知識,也才會更好的學習初中語文知識,這樣老師才能更好的完成語文課堂教學任務。
另一方面,老師應該在課下引導學生去閱讀更多優秀的課外讀物,例如:《小作家》、《中學生選刊》等。對于課后的內容也應該以興趣為主,教學內容為輔。讓學生去自由選擇一些自己喜愛的內容去進行閱讀。讓學生的思維和興趣融為一體,這樣學生就會融入到作品的內容當中去,激發了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自然會提高學生閱讀的動力。
二、加強引導,廣泛閱讀
當一名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之后,就應該擴展自身的閱讀的深度和廣度。老師應該在學生產生了閱讀興趣而又對需要進一步閱讀的內容不知所措的時候,主動進行引導,為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作品。讓學生能夠在興趣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學習和理解,幫助學生認識到閱讀需要融入自身的情感、觀點、經驗的同時,又要學會獨立思考,對閱讀的內容有獨到的見解。同時,老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要把文章本身正確的思想和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應該在課上以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去向正確的方向去思考。例如:學生在理解曹雪芹《紅樓夢》四大家族內部復雜的任務關系時,老師應該將一些特別難以梳理的關系以問題的形式告知學生,然后再設置一些符合初中生思考難度的內容讓學生去思考并解答。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紅樓夢》這樣較為復雜作品中的人物關系。同時,對于一些有難度作品的學習,還可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進一步培養自身邏輯思維。
三、提高閱讀層次
通過對于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文章的梳理和積累,可以真正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而一個人閱讀水平的高低對于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都至關重要,學生在能夠初步讀懂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應該能夠學會對文章內容進行更加深層次的理解,能夠通過閱讀來發現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內容等等。以文章“范進中舉”為例,在了解到基本的文章內容和結構的同時,應該深入分析范進中舉前后強烈的反差表現,并通過身邊不同人的表現,能夠認識到那個時代的人文背景以及社會結構層次等,對為何會產生前后強烈的反差去進行分析而得出自己的結論。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涉獵的知識面往往較為廣闊,閱讀空間通常更加自由,因此僅僅靠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老師應該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去刻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真正的掌握閱讀能力和技巧。再用這樣的閱讀能力去在社會這個更加廣闊的舞臺去磨練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老師應該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要勤奮,還應該對于一篇文章、一部作品能夠反復閱讀,能夠做到精讀,因為一部優秀的作品,通過反復的閱讀和思考,往往每一次都會得出不同的心得,會有新的感悟,爭取做到溫故而知新。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要僅僅是“看熱鬧”而是學會邊看邊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糾正原有不正確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僅要在語文教學課堂上進行訓練,在課下,也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去體會閱讀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李維靖.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0(2).
[2]韋雪.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J].現代教育科研論壇.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