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新輝 陳琳
摘 要:教學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課程是高校教學建設的基礎,課程建設是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經費是高校日常運轉的重要支撐條件。課程建設與教育經費的投入密切相關。文章以會計學專業課程建設為研究對象,找出教育經費投入對課程建設的作用機制,并對我國高校教育經費來源進行歸納,對不同地區高校的教育經費投入模式進行比較,最后提出會計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建設的教育經費投入的四種創新模式。
關鍵詞:課程建設 教育經費 投入模式 會計專業
中圖分類號:F233,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1-211-03
課程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最基本、最關鍵的因素和環節,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教學經費的投入力度可以直接反映出高校領導對學校教學的重視程度,一個學校的人、財、物力的投入程度高,體現的是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綜合實力。各高校非常重視課程建設,逐步加大了課程建設經費投入,以加強人才培養質量工程建設。目前,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人數在全國各高校中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大,為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特別是加強課程建設經費投入,以確保教育教學質量。
一、教育經費投入對課程建設的作用機制
1.教育經費的構成。教育經費指國家和各級政府及社會力量與個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費用,是發展教育事業和提高質量的重要物質保證。高校教學經費的構成有兩個條件:一是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參與教學;二是對教學質量起促進作用,即與教學質量之間有明顯的相關性。教育經費包括教育事業費(如各級各類的學校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和教育基本建設投資(如建筑校舍和購置大型教學設備的費用)等。綜合而言,教學經費的構成應由教學人員經費、學生實驗實習經費、教學設備經費和實驗室建設經費、課程建設經費、教學研究的經費、圖書資料經費六個部分組成。
2.課程建設經費使用范圍。課程建設投入是教學經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會計專業中,課程建設經費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是項目管理費,用于會計核算、精品課程的建設評審和驗收費用;二是硬件建設費,購置課程建設所必須的電腦、儀器、教具、耗材等費用;三是軟件建設費,教材建設(編寫教材、講義、實驗指導書等)的有關費用,購置所需的圖書資料、用友、金蝶會計核算軟件、聲像資料等費用,研制或購買CAI課件、課程考核與試題庫建設等費用;四是聘請專家費、外出調研和參加學術會議的差旅費、與課程建設有關的論文版面費等費用,主講教師培訓費;五是獎勵費,對評為市教委重點課程、市級及國家級精品課程的獎勵費用;六是其它費用,與課程建設直接有關的其它支出。
3.教育經費投入促進課程建設水平。每所高校都十分重視自己的專業與課程建設,有的甚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牌,以至于高校每年都要投入重金支持這些建設。與一般中小學相比,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在某種程度上是依靠課程建設的經費投入作保證的。2003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全面推動高校對教學工作的投入,建立各門類、專業的校級、省市級、國家級三級精品課程體系。要求各高校切實加大和保障對精品課程建設經費的投入,在確保“學校學費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學的經費一般不應低于20%”的基礎上,各高校還應從事業費撥款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精品課程建設。同時,教育部還將對入選的“國家精品課程”給予一定經費補助。目前提倡的國家級、省市級、校級精品課程的建設,都是高等學校經費重點投入的結果。
二、我國高等教育經費投入的主要來源
我國高等教育經費來源整體上可分為兩大塊: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和非財政性教育經費。為了進一步緩解中國教育經費僅由國家財政投入所帶來的不足問題,中國逐步實現了由過去單純的政府投資,向由國家、社會、外商、學校、集體與個人多元投資方向的轉變,從而使得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教育經費總支出中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非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教育經費總投入的比例有了明顯提高。
1.財政撥款。政府投入是高校經費來源的主體。我國高等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應是國家撥款。中國早在1993年就提出要在2000年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4%的目標,直到2012年才實現這個4%的目標。由于我國開展高等教育的歷史較短,高校自身“造血”功能較差,加之由各級政府舉辦的高校所占比重較大,決定了國家財政撥款是高校的主要資金來源,也是最穩定的資金來源。2010年,在普通高校教育經費來源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901.80億元,占普通高校總教育經費的52.78%,其中預算內教育經費2718.80億元,所占比例為49.45%。
2.事業收入。這部分資金主要包括學費、雜費和其他事業費收入。1989年,國家開始對高等教育實行收費制度。自從1994年實行并軌收費制起,學費收入已經成為學校收入的主要經費來源。這部分收入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繼續教育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隨著高校擴招和收費標準的提高,這部分資金在部分高校已占學校總收入50%以上,是高校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2010年,我國普通高校總經費中學雜費為1676.08億元,占普通高校總教育經費的30.49%。
3.社會捐贈。社會對教育的捐贈主要包括企業、個人、機構的捐贈等。社會捐贈經費投入在我國普通高校教育經費來源中所占比重遠遠低于國外。從我國大部分高校的情況來看,該類收入占比不高,受制約的因素較多,并不能成為高校教育事業投入穩定增長的可靠來源。2010年,我國普通高校教育經費來源中社會捐贈經費數額是29.64億元,占普通高校總教育經費的比例是0.54%。
4.貸款籌資。在很大程度上講,高校貸款是一種良性貸款,如果政府能對學校發展建設產生的貸款利息給予部分貼息,這將對學校、銀行、社會都有利。但是這部分資金來源形成高校的負債,是以高校自身的信用為擔保形成的,運用的不適當,容易形成高校財務危機,因此不能成為高校教育事業投入穩定增長的可靠來源(現有高校教育經費投入模式主要包括:計劃投入模式,即高職院校經費由財政部門按計劃確定;績效投入模式,即以完成指標的情況作為撥款依據;招標投入模式,即政府就職業教育培訓項目或課題公開招標給予經費。社會捐贈在一些發達國家是籌集教育經費的重要渠道,美國一些名校接受的捐款與捐贈基金投資收入已占年度預算的20%至40%,日本私人捐贈占公立高校總收入15%、私立學校則超過50%)。
三、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高校教育經費投入模式歸納比較
1.不同地區高校教育經費投入模式比較。
(1)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所占比例情況。2010年,在東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西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少數民族地區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較多,占60%以上;在中部和東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經濟文化中心地區,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較適中,在50%~60%之間;中東部人口眾多、經濟發展相對較快以及西部人口較多的地區, 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比例在50%以下;而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比例在40%以下的只有江西省。
(2)社會捐贈收入所占比例情況。2010年,社會捐贈經費所占比例較高的地區主要是經濟發達地區,如江蘇2.02%、福建1.19%、廣東0.69%、;該項經費在總教育經費中所占比例較低的五省區為:山西0.02%、內蒙古0.05%、河南0.07%,它們主要集中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區,處于中東部的僅有河南省和海南省。
(3)學雜費收入所占比例情況。2010年,我國各地區普通高校學雜費收入占總經費比重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我國經濟并不是十分發達的中部地區,如河北44.60%、廣西42.65%等省,數值均在40%以上;該年度學雜費收入所占比重較低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和西部地區,如北京14.66%、上海21.86%、西藏12.90%、新疆18.88%等本年度學雜費收入所占比重最低的省區。
(4)其他投入所占比例情況。2010年,其他教育經費數額較高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較為發達的省市,如江蘇(40.21億元)、北京(35.00億元)、湖北(25.42億元)、浙江(22.92億元)等省區;其他教育經費收入數額較低的地區主要是經濟發展較慢、文化相對落后的地區,如西藏(0.01億元)、青海(0.72億元)等該年度普通高校經費來源中其他教育經費收入較少的地區,均在3億元以下。
2.不同類型高校教育經費投入模式比較。理工科高校由于學科的優勢有一部分經營收入,文科類高校基本沒有經營收入,就是有經營收入也顯得極其有限,醫學院的經營收入相對較多,最高時候多達870萬元,而部屬重點大學由于是文科性質,其經營收入少得多,最高時才223萬元。新建本科院校就更難過了,幾乎沒有自己的經營收入。另外,地方高校捐贈收入很少,而名牌大學、重點大學在其它渠道籌措的資金要多得多。中部重點大學每年都能獲得數額較大的捐贈收入,最多有589萬元。地方院校數額很小,不超過300萬元,新建本科院校歷年捐贈為O。少數民族類院校由于受政策導向的緣故,反而得到了更多的捐贈收入,平均每年可獲得捐贈收入200萬元左右。還有在西部高校,學生多來源于西部地區,受家庭經濟水平的限制,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按時交納學費,導致高校收入不足,直接影響了教學經費的投入。
四、會計專業理論、實踐課程建設的教育經費投入模式創新
1.會計專業理論、實踐課程的建設經費投入。在我國,各高校普遍開設了會計學專業,會計學課程建設已歷經多年,并已取得初步成果。高校以學生的健康發展與就業為主導,以教學內容的建設為動力,以課程建設規范化、科學化為標準,大力倡導并實施先進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課程教學水平,促進會計學專業建設。會計學專業的主要理論課程包括: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審計學、稅務會計與稅法等。
會計專業是社會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必須加強其實踐能力的培養。既注重學生對會計學科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也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如要求學生熟練應用金蝶、用友等軟件。會計學專業主要實踐課程包括:財務與成本會計綜合實驗、企業理財方案設計、審計案例操作設計與分析教學實習、會計財務課程論文、畢業實習等。主要專業實驗:會計學原理實驗、財務與成本會計綜合實驗、企業理財方案設計、審計案例操作設計與分析、統計學原理、電子商務實驗、計量經濟學實驗、計算機財務管理實驗。
不管是理論課程還是實踐課程的建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和保持較高的質量,都需花費一定的資金投入。以湖南農業大學會計專業課程建設經費標準為例,2013年湖南農業大學規定課程建設經費標準為:院級精品課程建設費用每門2000元,校級每門10000元,省級每門45000元,這是各院校普遍的資金投入標準,但一門課投入三四萬元是遠遠不夠的。暫且不說聘請專家、教材建設、外出調研等所需支付的費用,購置所需的用友、金蝶會計核算軟件等費用,研制或購買CAI課件、試題庫建設等費用。要加大對會計專業實踐課程建設經費的投入。
2.會計專業理論、實踐課程的建設經費投入模式創新。建立課程建設專項資金,本著擇優扶持、重點建設、分期分批的原則,著重支持會計精品課程建設。充分利用學校根據課程建設計劃給予課程建設的分階段投入,并根據課程評估結果,合理安排建設經費。組織教師參加教學研究立項,促進廣大教師積極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和研究。根據課程建設需求,按比例配備課程建設經費,提高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的主動性。
(1)內部開展培訓班創收。應鼓勵高校在完成國家指令性教育、科研任務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學院現有的條件和優勢,大力開辦各類自主收費的成人教育和職業培訓。如:開辦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培訓班、會計專業雙學位的培訓班、ACCA培訓班等,增加學校用于會計專業課程建設的經費收入。
(2)外部校企合作創收。可以通過校辦產業、科研合作、技術轉讓與服務、金融活動等方式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來籌集資金。如:校企合作設立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稅務籌劃咨詢服務、開展課題合作研究等,從而一定程度上解決高校會計專業課程建設教育經費相對短缺的問題。
(3)發行教育彩票。美國最有影響和成效的“希望獎學金”項目,就是通過發行彩票籌集資金的。考慮到當前國家教育投入財力不足而財政壓力又很大的背景,再加上彩票市場在中國所具備的巨大潛力。我國高校可以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通過教育彩票籌集教育經費的經驗,發行專門的教育彩票來籌集建立會計專業課程建設基金。
(4)課程建設相關人員投入。由于會計專業課程建設需要的資金較大,尤其是一門新的、精品的課程。學校在加大投入的同時,也可要求下屬二級學院有科研項目的帶頭人按一定比例投入一定經費。如:學校投入60%,二級院校投入30%,會計系投入8%,會計學科帶頭人投入2%。
參考文獻:
[1] 劉改蓮.論高校教學課程經費分配原則與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
[2] 廖文萍.高校教學成本管理效益現狀與對策研究[J].會計之友,2011(3)
[3] 隋玉敏,王秀英.高校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10)
[4] 張強.美國高校教育經費籌措及對我國的啟示[J].理論觀察,2008(6):104-105
[5] 邱南南.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多元化教育經費來源研究[D].河南鄭州:鄭州大學,2013
(作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湖南長沙 410000)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