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解當代大學生每月話費消費的真實現狀,筆者進行了一次情況調查。發現大學生話費消費的主流是理性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兩極分化明顯、上網話費較多、與家人聯系較少等。需要從學生、學校、家庭等方面共同努力,培養大學生的理性話費消費習慣。
關鍵詞:大學生;手機;話費;消費
一、調查目的、問卷情況及調查過程
(一)調查目的。一是通過調查大學生的手機話費情況的調查數據,分析大學生的每月消費中的話費所占比例和影響其話費消費的主要因素。二是解讀當前高校大學生們的消費理念、消費意識以及消費心理等。
(二)問卷情況。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11份,回收率92.5%。其中有效問卷100份,樣本分布結構為大一28人、大二26人、大三36人、大四18人,男生比例36%,女生64%。以身邊同學及朋友為主要調查對象。
(三)調查過程。本次調查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新校區大學生為調查對象。調查過程如下:1、確定調查主題:關于大學生每月話費消費的調查;2、設計調查問卷;3、通過紙質問卷的發放和網絡問卷的鏈接的方式隨機地讓同學們填寫;4、匯總調查結果,分析調查數據;5、形成調研報告。
二、問卷分析
(一)關于不同身份學生話費支出的差別。調查發現,農村戶口的同學話費使用量比城市戶口的同學使用量小;戀愛中的同學話費比不戀愛的同學話費多,在戀愛中的同學尤其是男生的話費量更大。而且在學校擔任學生干部或者參加社團活動較多者的話費也較不擔任社團職務的同學的話費多。在學校擔任社團職務的同學所聯系的人員數量也隨之增多,沒有社團職務的同學所聯系的人員數量較少。從大一到大四的同學的話費總體趨勢逐漸上升的人數占大多數;每月生活費較高的同學,手機話費的消費也較高。總體上而言,話費為50元以下,50——100元之間和100——150元的同學人數相差不大,但是還是話費在100元以內的同學人數還是占大多數。在未來的手機消費中,預計學生的手機消費仍在增長,性別、年級之間的差距將會逐漸縮小。
(二)關于手機話費消費結構。學生手機話費消費結構中短信及彩信業務和手機上網業務的花費所占比重較高,分別達到了29%、31%。這也說明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各大商家的上網服務套餐的普及,讓手機上網業務得到了加大的發展,現在手機上網業已經非常普遍,人們可以用手機在線瀏覽新聞和各大網站,搜集各種資料,極大地豐富了手機的功能和人們的生活。
(三)關于選擇手機運營商的情況。同學們使用聯通卡的人所占比例最多,為百52%,使用第二多的是移動卡,為34%,剩下14%的同學使用電信。在很多學校,新生報到開學時都會發一個學校的卡,這種卡一般都是和開學季相匹配的相應各種優惠套餐。一般比較便宜,而且學校發的卡和卡之間的聯系和通訊也會更便宜。不少同學使用移動的運營商大多是因為移動的通話質量和信號比較好。有92%的人開通了套餐業務,只有8%的人沒有使用套餐業務。而在眾多使用套餐業務的同學中,上網包月的套餐業務成為了同學們的首選,所占比例高達49%,其次是有25%的同學選擇免費通話業務,還有22%的同學會首選短信包月的業務。
(四)關于手機話費支出的消費對象。同學們手機話費支出的消費對象比例最高的是朋友或者同學,比例達到44%,比例位于第二的是和戀人聯系,比例達到30%。而和家人的聯系的比例只有12%。對于這一點,估計是由于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非常豐富,有很多活動可供同學們參加。大學也不像高中一樣學習壓力較大,因此同學們上了大學之后增加了人際交往的比重,所以社交范圍加大。
(五)關于話費支出結構是否合理的自我評價。在對自己的話費支出結構是否合理的問題上進行自我評價時,有43%的同學覺得自己的話費支出結構一般,有35%的同學認為不合理,有18%的同學認為自己的話費支出很合理,而有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話費支出結構非常不合理。
三、大學生話費支出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一)理性消費仍是主流。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的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學生花費話費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套餐的功能和價錢。可見,大多數學生對于自己的話費支出較為理性。
(二)兩極分化嚴重。有的同學擔任社團職務較多,社交較廣,所花費的話費支出就比較多。有的同學比較內向安靜,沒有擔任什么學校社團職務的話費支出就相對較少,兩極分化比較明顯。
(三)學生的社交面逐漸擴廣,與家人聯系較少。調查結果顯示,在同學們所聯系的對象中,朋友、同學和戀人占了極大的比重,但是與家人的聯系只占12%。很多同學只是沒有生活費的時候才跟父母聯系,平時很少給父母打電話。
(四)在手機的話費支出中,上網包月和短信包月的服務項目仍然比重較大。用手機上網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很多同學沉迷于手機和網絡的世界無法自拔,導致生活作息沒有規律,學習上課沒有精神,對于傳統的紙質書本和傳統的搜集資料方式不屑一顧。
四、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大學老師和管理人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矯正大學生消費觀念存在的偏差。
(二)引導學生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引導大學生在個人消費時不忘傳統觀念,科學規劃安排,盡量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要及時客觀地分析社會上的消費觀念,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消費心態,自強、自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三)大學生要多與父母交流。經常跟父母聯系是對父母關心的一種表現,同時可以增進對家庭經濟狀況的了解,也是培養自己的家庭責任感的重要途徑。
(四)大學生應增強內生動力,自覺擺脫對手機的依賴。手機只是一個通訊工具,而不能代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作為青年中的精英群體,大學生應該多想想自己應該承擔的人生責任、社會責任,多想想父母老師的期望和時代的需要,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知識、拓展素質、完善人格上,不斷增強生存能力、學習能力、適應能力,而不能被一個小小的屏幕和虛擬的世界所綁架。在科技發達的時代,應該理性地學會與手機等各種機器和諧相處,既能使機器為我所用又能保持獨立。在人際關系復雜、生存壓力倍增的情況下,自覺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宣泄排解,不管境遇如何都能始終保持一顆強大的內心。要多參加體育運動,頑強鍛煉身體,主動承擔有挑戰性的任務,鍛煉自己的意志力。
作者簡介:饒丹,女,1993年生,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