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池
摘 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實踐性、多樣性、綜合性等特征,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在開展的過程中容易與專業教育產生矛盾。因此,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之間的融合刻不容緩。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融合;路徑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交流的日益頻繁,產生了機械化作業、無紙化辦公、信息交流無時空障礙等新的辦公元素,使得人員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2015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逼近750萬,而2014年畢業的727萬大學生中還有一大部分想要“二次就業”,就業壓力非常大。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各大高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希望通過推動大學生創業來帶動就業,符合高等教育的育人要求和發展趨勢[1]。而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常常因為其實踐性、多樣性、綜合性等特征,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與專業教育產生矛盾,因此怎樣才能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成為了值得探討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誤區
在現階段,大多數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在指導學生怎樣創辦企業,以及培養學生在創辦企業時必備的一系列素質和能力,其中存在著幾個誤區:(1)創新創業教育僅僅是就業教育的一部分。許多高校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通常是對政策與形式的分析,對創業中最重要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和創業意識還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2) 創新創業教育只針對那些想開公司的學生。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一般都是以講座、規劃大賽和社團的形式展開的,參加的也一直是一批對創業非常有熱情的學生。但真正創新創業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的,但只有極少數人的參加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教育效果并不樂觀。(3)創新創業教育是教學生怎么賺錢,與他的專業背景無關。在我國,很多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校級公選課,統一進行授課,無論什么專業的學生講述的內容都是一樣的,缺乏針對性,沒有將學生所學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使學生不明所以,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在以后也不會對自己有什么幫助。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要使創新創業教育真正的對學生起到作用,必須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1) 專業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大學生一般都是以自己專業知識為基礎開始的創業之路,在需要人才的社會,大學生也深深認識到專業知識才可以幫助自己發展事業,這樣更有利于他們創業的成功。所以將專業教育作為基礎,讓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在一起,從而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2) 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是高等院校改革發展的趨勢。隨著近年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看到了現有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只有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才能培養出更多有利于社會的人才。
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路徑探究
(1)培養專業課教師的創新創業思維。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起著重要銜接作用的是教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大部分的知識都來源于教師,對于教師布置的任務也會認真對待并及時完成。然而由于很多專業的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認同感,使得本專業學生也對此了解不多,只有商學院、管理學院等商務應用性較強專業的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有一定程度上的認同。所以要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將專業知識與創業知識相結合,找到兩者切合點,適當的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中,并要求學生認真學習對待。(2)建立培養人才新方案。由于創新創業教育屬于新興課程,屬于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很多學生和教師都感覺陌生,在學校的根基比較薄弱,不易得到關注。因此,要及時為創新創業教育建立規章制度,設立對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有傾斜的新育人方案。(3)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去,在未來尋求發展,這也是高等院校最主要的目的。所以學校應多舉辦與創業有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企業、走進社會。如與企業簽訂實習合同,到崗位上得到鍛煉。圍繞專業知識,舉辦創業大賽,進行學術交流與辯論。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進行教育,改變原來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教學的模式。
馬云的成功為杭州師范大學帶來了諸多榮譽和價值,學校的發展影響著學生,學生的發展又能反哺學校,對于高等院校來說更是如此。高校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不僅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學校未來發展著想。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并不是簡單的將兩者進行相加,而是將兩者進行銜接,在恰當的位置讓兩者互相滲透,讓學生對專業知識與創業實踐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申麗輝,張二樸.關于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4:93-95
[2] 劉志侃.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