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東紅
摘 要:新課程理念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教師必須認真領會新課標理念,不斷改進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以新課標為依據,對如何開展語文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語文教學;有效性;教學建議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新的挑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只有不斷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讓課堂教學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此,本文就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開展有效語文教學談幾點教學建議。
一、開發課程資源,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彼哉Z文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善于“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其中“用教材”并不是簡單地教好教科書,而是根據具體教學要求,加強內外聯系,實現上下遷移,跨學科運用教材,充分利用課內外多種課程資源,并加強教學資源之間的整合與重組,滿足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同時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二、預設課堂空白,為自主學習提供機會
新課程改革以來,積極要求在教學中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開展自主學習,而課堂結構是否明確對實現教學目標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需要教師設計科學合理的課堂結構,在實際教學中及時調整預設的教學環節,避免傳統教學中簡單演練教案的情況。教師可以利用課堂空白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可以精心預設教學過程。通常,我們設計的教學環節主要包括:整體感知、細讀文本、總結歸納、深入探究等,基于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需要,我們可以在細讀文本之后增加一個“交流討論”的環節,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我學習的成果,這也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對課文進行品讀、討論、感悟和沉思,使學生獲得深層次的認知和體驗。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這一環節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對學生的疑惑點進行點撥和指導,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合理安排下一步教學環節。
三、提倡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
合作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也是新課程改革以來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鍛煉學生合作意識、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為學生的差異性,導致認知角度和思維方式不同,對同一事物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抓住了學生這一特點,根據學生的特長分配適合學生的學習任務,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各盡其職,集合小組成員的力量完成個人無法完成的學習任務,使學習效率最大化,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我們要提倡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首先,小組成員要明確分工,根據學生能力專長負責不同的學習任務,擔任不同的角色。比如,有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指揮,有的學生負責記錄數據,有的學生負責搜集數據,有的學生負責總結匯報。另外,為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們可以采取動態分工的方式,同一個崗位輪流擔任,讓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在學生需要的時候介入小組活動,和學生交流互動,幫助學生及時糾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比如如何組織、如何搜集資料、如何傾聽、如何發言、如何質疑、如何總結、如何匯報等等,從而提高活動內容的豐富性和活動形式的多樣性,保證合作學習井然有序地進行,既增進了師生友誼,又有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一舉兩得。
四、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信息技術作為當前最先進的教學手段,以其自身的優勢在學科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語文教材中包含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如果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將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重要影響。但是由于有些文章距離現在年代久遠,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情感體驗并不相符,所以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還是利用老一套方式實施教學,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們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真實直觀的教學情境,實現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性與真實性,促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并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此外,教師要充分了解信息技術的優勢特點,并善于將其融入語文教學,讓這一技術為語文教學而服務,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語文新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不斷積極研究,總結教學經驗,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打破常規,尋求一套高效的教學途徑,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趙麗.中學語文有效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