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媛
摘 要:該文旨在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滲透于職業生涯規劃之中,從而有針對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性,有助于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現和價值觀,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感,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就業心態。該文分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切入點的積極意義,探討如何加強現階段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而真正的從根源解決現階段的就業問題。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 切入點 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2(c)-0124-02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大學生就業形勢越發嚴峻。從國家到地方,各個高校都重視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針對性的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學生的思想,貼近學生的情感,貼近學生的實際需要,處處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該文分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切入點的積極意義,探討如何加強現階段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而真正的從根源解決現階段的就業問題。
1 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契合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變得愈發艱巨與復雜,探索一種適應新形勢、新發展、新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的迫切需要。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發展的深入,大學生就業已經進入了雙向選擇的時代,加之高校近幾年來的相繼擴招,高校畢業生人數迅速增長,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統籌分配的就業方式已經離我們遠去。網絡技術的發展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但從另一個角度又使得許多錯誤的價值觀念和不良的信息誤導了他們的思想,造成了大學生的信仰危機、就業壓力、生活壓力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出現,有些大學生不堪重壓,甚至引發了一些暴力沖突和高校慘案。職業生涯規劃因其自身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授課方式靈活,課程內容多樣,能夠有效的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更易被大學生所接受。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能探求一種方法,將大學生的外部規范與約束轉變為學生內心深處的一種內驅力,這樣無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以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1 現實需要
面對新時期、新階段、新任務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現的新問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主要體現在重理論而輕實踐,現今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集中授課,滿堂灌輸,沒有針對性的按照每個學生的個體量體裁衣,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并不顯著。然而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個性化與實踐性的統一,思想政治教育應重視發揮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業是大學生所面臨的主要壓力之一,就業不僅僅關系大學生的前途命運,還影響所在家庭的幸福指數。大學生想在未來的擇業競爭中搶占先機,就必須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的儲備,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有針對性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
2.2 實際需要
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學生是網絡時代的忠實擁護者,隨著信息的逐漸增多,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以及思維內容都隨之改變,面對新的問題與新的挑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與方法已經無法解決現階段的一些實際問題。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的引入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途徑。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它采用個性化的規劃方式,根據每名學生的自身經歷、家庭環境、性格特點量身對每個個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做到因人而異。職業生涯規劃從大學生最關心的前途命運入手,結合每個學生的興趣類型和性格特點加以適當引導,更容易取得學生的信任。職業生涯規劃追求的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它是貫穿于大學始終的,并隨著知識的豐富、自我認識的深入、閱歷的增長而不斷調整完善。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性。
2.3 創新性需要
隨著大學生主體意識的不斷增強,他們對于獲取的信息會進行選擇性地接受,對于那些條條框框、枯燥無味的“大道理”他們更是聽而不聞。面對這種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轉變一下思路,嘗試對大學生進行一種潛移默化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擺脫以往的純粹以知識灌輸為主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校園活動、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使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磨練意志、陶冶情操,職業生涯規劃就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載體。在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過程蘊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引導大學生樹立職業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與素質。
3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
3.1 自我認知教育
在自我認知的教學中,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家國情懷、忠孝思想等一些主題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們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情懷,使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職業,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在整個的課程教學中還可以加入情商教育與培養的教學環節,針對80后90后獨生子女,教會他們融入集體、適應社會的方法與技巧,使學生在大學這個社會的過渡階段掌握人際溝通的方法、控制自身情緒的方式以及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之中如何做到有效的自我激勵。
3.2 職業世界探索
工作世界是一個人實現自身職業生涯的重要平臺,如何能夠很好地利用這個平臺幫助大學生實現職業理想,這對于大學生的整個人生生涯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開展全程化、系統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我,客觀的了解社會環境,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職業發展需要,幫助學生合理地設定屬于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并根據自己所確定的目標進行分階段的短期、中期、長期的規劃,充分利用大學的有效資源和條件,把自己的學生生活與個人的職業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全面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目標作全面的準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主動學習、提升能力,通過自我設計、自我規劃、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實現個人價值。
在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認知的教學過程中,將現階段一些就業典型的故事融入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心態和就業觀念。通過案例分析有針對性的教育,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勵作用,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實現高質量的充分就業。
3.3 職業目標規劃
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僅僅靠幾門理論課的學習就可以一勞永逸,還需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來不斷強化與學習。職業生涯規劃是從大學生自身的個性特征出發,通過一些職業測評軟件以及他人對于自己的評估從而科學地進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斷,使學生對于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其次利用職業生涯訪談以及深入社會的調查,使學生對于自己所選擇的職業以及職業的發展前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結合社會需要的基礎上做出與自身需要相符合的職業選擇與定位,做到科學的人職匹配,只有這樣才能科學的規劃自己的職業目標,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從而最終實現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
3.4 主題教育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各項有針對性的主題教育活動,在大學生學涯規劃的講述過程中滲透人際關系溝通方面的主題教育內容;在職業認知的探索中融入家國情懷忠孝思想的主題教育活動;在自我認知的深化中加入誠信教育的相關內容,這樣就能更好的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緊密的聯系起來。除此之外,還可以將有針對性的校園文化活動作為載體,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了解所選擇的職業。暑期社會實踐、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暖風社團、志愿者服務活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活動都是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的生涯的體驗和預演。學生在活動中,既是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檢驗,同時還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中培養職業意識、職業道德、鞏固職業技能,更好的認知社會、學會與人溝通合作,為今后職業生存打下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它能引導大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擇業觀,解決思想層面的問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通過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適應性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職業技能,為大學生的職業選擇與事業的成功奠定基礎,可以說解決了大學生面臨的現實問題。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入點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有效的解決了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而且使大學生能夠盡快地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入點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檢驗教育效果,又可以及時提醒和督促學生把握正確的目標與方向,始終保持努力進取的心態和對職業理想的追求,使他們不僅在大學階段,甚至在以后的職業道路上都會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 孫雪媛.論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融合[J].北方經貿,2010(9):21-23.
[2] 左永強.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30-32.
[3] 黃炳輝.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系[J].教育評論, 2005(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