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杰
摘 要:知識經濟是指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是一種以最新科技和人類知識精華為基礎、為結晶的,不斷迅速創新的知識密集型、智慧型的經濟形態。與傳統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不同的是,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增長是以知識為基礎的。這些新的特點對新時期會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經濟市場中做好會計工作,是會計工作者必須考慮的問題。該文首先就知識經濟的概念進行了簡要的分析,然后將知識經濟與傳統的農業和工業經濟進行了比較,最后詳細闡述了知識經濟對新時期會計工作的挑戰。
關鍵詞:知識經濟 新時期 會計工作 挑戰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2(c)-0254-02
1 知識經濟的概念
知識經濟是指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20世界90年代末以來,世界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知識特別是經濟理論與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巨大作用變得越來越大。并漸漸地改變了傳統經濟理論:生產要素僅指勞動力、資本、資源(含土地),而科學技術只是勞動力素質的內容。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馬克魯普等人就開始提出“知識經濟”的概念。1983年,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保羅·羅默進一步提出“新經濟增長理論”,該理論將知識看作重要的生產因素,認為它可以提高投資的效益。因此,人們普遍認為“新經濟增長理論”是知識經濟在理論上初步形成的標志。到20世紀90年代,學術界對知識經濟的概念有了較為統一的闡述,即以智能為核心的人力資源的占有、配置,以科技為主的知識的生產、分配、創新和使用為重要要素的經濟。這也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經濟。這里所說的知識包括人類社會迄今所創造的所有知識,其中特別是自然科學和經濟學知識。
2 知識經濟與傳統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相比較
以廣大的耕地和眾多的人口勞動力為基礎,這是傳統的農業經濟社會的特征;以大量自然資源和礦藏原料的冶煉、加工和制造為基礎的,以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為特征,則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特征。而知識經濟與兩者截然不同,它是一種以最新科技和人類知識精華為基礎、為結晶的,不斷迅速創新的知識密集型、智慧型的經濟形態。
傳統的促進經濟發展和增長的關鍵是能否合乎規律地運用資本、資源、勞動力。而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增長是以知識為基礎,更多地依靠不間斷的新知識的創造以及新知識新技術在經濟、生產中的傳播、轉化,這些都能直接推動經濟、生產發展。因此,不斷研究和開拓新科技,并將其迅速應用于生產和生活,是知識經濟的首要目標。經濟學家認為,20世紀末,世界經濟正從工業經濟悄然而堅定地向知識經濟轉變,經濟的重心發生了轉移:工業時期的傳統經驗和技術已經顯得不那么重要,新技術的作用日益凸顯。
20世界90年代以來,知識經濟逐漸成為一種經濟產業形式,其主要標志是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代表的軟件知識產業的興起。比爾·蓋茨從1996—1999年連續位居世界首富榜首。其資產平均曾以每周4億美元的速度增長。其公司的產品主要是軟盤及軟盤中包含的知識,正是這些知識的廣泛應用,打開了計算機應用范圍。這一事例證明: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知識已成為生產要素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表明21世紀知識經濟是主導經濟形態。
3 知識經濟對會計工作的挑戰
會計工作中應用傳統的經濟結構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知識經濟的出現,不僅僅改變了傳統的經濟結構,而且從經濟的方式和運行形勢上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也帶來了變化,同時也在不由的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模式。所以知識經濟的出現,我們要引起相當大的重視。會計工作是企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經濟表現形式,同時會計工作也是反映企業經濟的工具,所以遇到知識經濟,我們必須改變其原有的經濟體制結構,服從和遵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順應知識經濟的內容,所以,在此過程中,會計工作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人才資本化對會計體系的挑戰
在原有的會計體系下,會計資本是以實體資本為表現形式的,并不包含智力資本在其中。所以當企業在對資產進行劃分的時,是企業的所有者享有企業的剩余價值,而被企業雇傭的員工,無論是技術骨干人才、管理骨干人才、普通員工都不會享有對剩余價值的分擔。但是在新的會計體制下,明確規定了企業的投資者,所有者,骨干人員以及普通員工共同承擔著企業的風險,其中智力資本還要遠遠高于非智力資本,智力資本在企業的生產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是新的會計體制中的人才資本化,智力資本和非智力資本共同承擔企業的權益和風險。
3.2 資產無形化對會計確認的挑戰
原有的會計理論基礎是以工業經濟為基礎的,在工業經濟中,資產可被定義為一項有形資源。所以,這種有形資產在當時認定為是可以被企業擁有,可以被饋贈和給予,可以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的資源。既然是有形資產,我們可以將其定義、計量、其具有可靠性、可控制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原有的會計理論對于有形資產的管理是非常縝密的。在當時企業的無形資產也存在,但是不像有形資產那樣可以被操作,被控制,更不像有形資產那樣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所以往往無形資產不被重視。在知識經濟的形式下,確定為無形資產可以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無形資產包括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知識經濟下的無形資產如何定義,會計科目等如何設置,當無形資產發生變化時,會計如何對其進行修改,這些都是會計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3.3 知識經濟對會計信息的要求
在知識經濟的形式下,對會計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知識經濟不單單是對企業的資本增長和創造有了高度重視,并且對企業知識的累計數量和對知識的創新有了高度的認識。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反映企業的諸多影響因素,包含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所以建立完整地符合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會計信息系統,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3.4 會計工作重點轉移
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工作的重點發生了重大的轉移,在傳統的會計工作中,以手工操作為主的會計工作,企業的日常經濟業務對于會計工作者來說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手工操作慢,效率低導致會計工作者只能是將精力只能付諸于會計核算工作。而知識經濟時代,會計的管理會代替會計核算,大量的手工核算工作由電腦操作完成,不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準確率也得到了提高,這樣會計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核算工作的方式參與到企業的決策管理中來,會計工作無疑向更高的方向發展了。
3.5 知識經濟對會計人員素質的挑戰
知識經濟的出現,對會計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會計工作人員從最初的會計核算轉向會計管理,其過程要求會計工作人員要有很高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包括對各項知識的理解,如稅收、金融、經濟理論、電腦等方面的知識,如果參與會計管理還要學習管理知識。職業道德素質包括會計人員的政治素質,自身素質等。知識經濟的到來,市場經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以不變應萬變,就需要有過硬的管理手段。同時需要會計管理者不僅具有廣泛的理論知識基礎,還需要有運用已有知識體系進行不斷創新,使會計工作不斷推陳出新,適應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經濟是信息完全自動化的,這就需要計算機做很多輔助工作,所以會計人員不僅要有過硬的會計知識更要熟練使用計算機,隨著計算機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會計從業人員不僅要掌握基本知識,還有學會將會計工作和計算機緊密聯系起來,最終使會計電算化。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人員的基本素質也要提高。計算機代替會計手工核算后,會計工作人員使用計算機對會計業務進行操作,這就要求會計工作人員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從而避免會計人員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一些非法的操作,由于會計電算化本身的一些弊端,比如修改不留痕跡等,給非法操作者帶來了方便。所以必須加強會計人員的素質建設。
綜上所述,知識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對會計工作人員來講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會計工作人員必須面對現實,迎難而上,以平常的心態對待知識經濟的到來,認真對待知識經濟下會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創新,使其盡快能夠融入到當前的會計工作中。
參考文獻
[1] 于龍海,袁捷.知識經濟傳統會計的沖擊和創新[J].北方經貿,2005(3):47-48.
[2] 吳季松.21世紀社會的新趨勢——知識經濟[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3] 谷振興.知識經濟對會計工作的沖擊和影響[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20-121.
[4] 王廣輝,孟喆.論知識經濟對會計發展趨勢的影響[J].經濟師,2012(8):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