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楠
在小學生中進行排球教學是以排球運動為主要手段,更好地鍛煉學生身體,改善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把排球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等融合在體育教學之中,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自身素質;增強內臟器官的功能,培養學生勇敢、果斷等意志品質和團結友誼等集體主義精神。為此,可以通過課外活動、課堂教學、業余訓練等手段來完成,它也能夠很好地體現在新課程背景下,學校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體現其真正的價值。
在排球成為校本課程過程中,我們首先考慮的問題是:怎樣構建包含國家、地方、學校的三級課程?因為它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我們認為:“三級課程是一個整體,各級課程在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只是從管理的角度為了解決課程的適應性,相對按三級權力主體相對劃分而成。因此,排球教學的實施,既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又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差異性。因為學校是把理想課程轉換為現實課程的主要場所,是真正發生教育的地方,所以,它就是課程的一個權力主體。
一、開發與利用校本課程的目的
1.學生的個性成長
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就是要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發展,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校本課程在開發的形式上看是“以校為本”,而隱藏其背后的真正哲學理念是“以人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發展為最高目標。它既強調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又強調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與眾不同的唯一。
2.教師的專業發展
課程的改革不僅僅是變革教學的內容和方法,而且是變革人,比較而言,校本課程的開發更重視教師的發展,換言之,課程的開發是手段,教師的發展是目的。其中,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加以完善,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的提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等。
二、開發校本課程的基本策略
通過課程開發與利用來實現普及每一位學生學習排球的興趣,它是課程的一個權力主體。在發揮這主體作用時,我們主要的做法是:
1.把上級的教材內容體系中關于排球的集中與補充,再進行編排,作為一個單項的教學內容來完成,利用2—2—2的原則進行
(1)所謂“2”指的是兩個年級為一個教學段,故1~6年級劃分為三段,它依次代表的是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一二年級主要是利用游戲形式來完成排球的一些技術嘗試,培養興趣;三四年級開始有意尋找一些排球技術技能教學的切入點,突出排球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五六年級就是刻意進行排球技術的強化練習,通過綜合的活動使基本技術得以鞏固和組合發展,實現一種學習的良性循環。
(2)在上述(1)學習段的基礎上,就要制訂各學習段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的安排,具體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把2—2—2理解為:2年的興趣培養,2年的學習基本功,2年的綜合技術技能養成。第一學習段主要是在“玩”中有所發現與認識,以最基本的體驗初步養成一些簡單的學習方法,從中得到樂趣;從三年級開始就經常讓他們摸到球,讓學生模仿正確的方法、要領;從五年級開始應讓學生在一個正確環境中學習。實踐證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合作、探究與自主,是努力實現普及與提高的關鍵。
2.通過課余的集中訓練,來提高校本課程的展示面與點
讓部分學生通過再學習與鞏固,來達到技術的進一步優化,完成學習排球的另一目的:以良好的個體組成集體,進行比賽。所謂的業余訓練是指學校為發展學生的愛好,培養學生興趣,展示教學成果,從中選拔一些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在特定的時間、指定的學習領域進行繼續學習,不斷提高或保持成績而專門組織的一個教育過程。從中我們看到了業余訓練的三要素:目的、教練員、隊員。
(1)目的:就是學生通過排球的業余訓練,進一步學習正確的排球基本技術與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
(2)教練員:一個好的教練員,不僅是對學生排球技術的提高發揮作用,而且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做人的道理起到重要作用,他必須具有豐富的知道能力,以及個人技能的良好表現,對排球運動充滿熱愛,認真的工作態度。
(3)隊員:現代排球向著更高、更快、更靈活、對抗性更強發展,小學生也一樣,身高作為重要的要素,同時講究力量、基本技術技能,然而小學生的變化較大,還沒有形成較穩定的機體表現,故在選材上應從三四年級面積稍大的范圍進行,有利于選擇的正確性,也有利于興趣組的梯隊建設。
排球作為學校長期的校本課程,在一定時期的探究下,通過課堂教學與業余訓練,一定會朝著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發展學生個性,給教師一定的探究空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形成學校辦學的一項特色,使體育學科真正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確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陳瑞祥.小學排球課教學改革的策略[J].林區教學,2011(12).
?誗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