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靜思
【摘 要】高效課堂的開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但是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是否更應該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貫穿著讓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科思想呢?
【關鍵詞】高效課堂 化學 學科思想
初中化學教育除了要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化學知識外,還擔負著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等重要使命。目前, “高效課堂”教學的開展,雖然從根本上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課堂模式,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改善的問題。
如何使化學教育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真正使化學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從而發揮化學教育的基本功能呢?本文就此談一些個人的思考,以期拋磚引玉,供廣大教育工作者們討論和研究。
一、充分挖掘化學自身的魅力,讓學生熱愛化學
化學的魅力無處不在,我們不能視而不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不斷充實和挖掘化學中新奇有趣的事實和現象,讓學生覺得化學真奇妙,化學有意思,從而對化學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真正地喜愛化學這門學科。例如:通過化學的實驗,學生能感知到化學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且變化多;學生通過學習化學,更科學地認識世界;化學可以創造出學生喜歡的東西,有很多東西都可以自己制造;最后,化學的神秘也賦予了它美麗。
二、培養學生的化學思考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化學的主要特點是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是一門自然基礎科學。通過化學思考能力的培養達到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化學學習要讓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這就要求化學教師具有較高的課堂教學駕馭能力,隨時根據教學情況調控自己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好問題。提問是一門藝術,提問要有深度和廣度,具有較強的思考性,切忌自問自答,沒有耐心等待學生去思考,或者與少數學生的一問一答,而忽視讓大多數學生參與化學學習過程。提問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引發大多數學生的思考和爭論,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
三、注重讓學生進行自我反省,提高化學學習效率
學生化學學習的過程應是一個不斷總結和反省的過程,只有學生自己經過對知識的內化和吸收,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化學知識才能形成系統。要幫助學生把新知識不斷地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讓它成為后續學習的助推器。現在許多中學生在學習上負擔過重,壓力很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率太低。因此讓學生不斷反省自己的化學學習狀況,總結成敗得失,是提高學習效率、減輕課業負擔的有效辦法。
四、著眼學生的終身發展,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通過化學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化學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化學學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培養學生靜靜地思考、靜靜地閱讀的良好習慣;我們還要讓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學會評點別人發言內容中的優缺點;我們要通過讓學生完成化學作業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我們要培養學生對化學書報的興趣,讓學生有閱讀化學讀物的良好習慣。
五、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學效果的好壞最終還是落實到學生身上,教學目標的達成最終還是決定于學生。各種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師的美好愿望并不能代替學生的學習。如何使教師的善良愿望成為學生的愿望,讓教師的“教”成為學生的“學”的需要,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重視研究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轉變觀念就是要減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促進人的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重視研究學生學習的需求,讓學生把學習變成自己的內在需要。
其次,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第三,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實上不少學生沒有好的學習方法,盲目順從,學習低效,負擔加重,從而厭學,造成惡性循環,原因是我們的教師忽視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方法的指導要伴隨化學教學的全過程。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具體、細致、經常化,成為教師日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初中化學教育中成功的經驗很多,不少化學教學工作者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我覺得這些問題雖然不是普遍現象,有些問題還是確實存在的。提出問題并對此進行分析和思考,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化學教育質量。當然這需要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不斷加強思考和研究,我們期待著初中化學教育進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