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
【摘 要】“學案導學”模式是“圍繞學生自主學習開展的、運用導學作為教學方法、通過學案作為教學載體、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嘗試運用“學案導學”自主學習模式進行教學,在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主動參與、探索求知、提高學生語法水平、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效果顯著。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學案導學”模式;自主學習
一、引言
對“學案導學”模式的探索,一直以來都沒有停止過。很多學者和教育專家都對其的涵義、本質、特征以及具體實施進行過研究。“學案導學”是教師在充分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編制的,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學案,思路清晰地對知識點進行學習總結。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難以理解的地方,教師與學生共同去解決問題(趙加琛、張成菊,2002)。“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肯定了學生的自我價值,并且能夠提高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變英,2006)。“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逐漸學會自主學習。正是基于這樣的優勢,“學案導學”模式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王榮生,2006)。
綜合眾多學者和教育專家對“學案導學”的涵義、本質、特征以及具體實施進行的研究,“學案導學”模式的實質可以概括為“圍繞學生自主學習開展的、運用導學作為教學方法、通過學案作為教學載體、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合作學習模式(裴亞男,2007)”。
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運用“學案導學”模式進行有效教學呢?
二、初中英語課堂“學案導學”模式的運用
作為一名奮斗在初中英語教育第一線十余載的教育工作者,在近幾年運用“學案導學”模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語法的實踐過程中,筆者總結了如下經驗。
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預習。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對上一堂課的復習鞏固練習,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自我檢測。通過對知識點的不斷循環滾動復習,促使學生對所學語法規則從剛接觸時候的生搬硬套,通過不斷舉一反三,最終實現由表及里、透徹運用。
其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學教材,完成學案中“四會重點”的相關練習。這是整個“學案導學”模式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學的目標和重難點所在。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例如:要求學生作好預習中的疑問的相關記錄,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學生將受益終身。
再次,教師應對基礎的“四會重點”進行“拓展提升”,并且進行“精講釋疑”。這個環節需要教師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為依據,在預判學生對“四會內容”的掌握情況下,有針對性穿插“關聯點”,也就是鏈接其他相關的學過的或者新的語言語法點,加以鞏固和提升,融會貫通。在此環節中,教師同樣以學生獨立自學以及課堂上相互討論為前提,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答疑。在此過程中,教師應不忘針對學生自主學習、自覺討論的現象進行點評和表揚,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最后,通過練習鞏固對學生進行檢測。設計練習題時要關注重難點的梯度把握,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所學內容,不斷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遵循減負的原則,可以讓學生當堂完成練習,讓學生通過課堂練習的形式進行復習和鞏固,并且直接把問題反饋給老師,讓老師當堂進行糾正和指導,做到“日日清”,把當天的難關通掉。
三、由“學案導學”模式引發的深入思考
筆者認為,“學案導學”模式的本質就是教師指導學習者通過“模仿—思考—探究—運用”,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全過程。
“模仿—思考—探究—運用”學習模式的第一步是通過“模仿”完成的。由于我國英語教學的現狀是缺少語言環境的熏陶,教師只有通過引導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模仿,熟悉英語語法運用的規律和規則,才能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模仿能力和語感,為準確運用語言提供保證。
如果說“模仿”是自主學習的第一步,那么,接下來學習者還要“思考”他們通過模仿獲得了什么。而“思考”又與學生的主動參與分不開。在課堂內外,教師應該成為一名顧問,擔當啟發誘導的角色,或者說是一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引,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并靈活運用,從而達到認識和內化語法知識的目的。所以我們說,教師要“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
“探究”的過程是一個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不直接給出問題的答案,而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這樣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問題。譬如由教師設計問題或學生提出問題,大家一起討論或辯論,在不自覺中學生就能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性思維,形成良好的認知探究結構,體現其主體地位。“探究”還講求學生通過“思考”提出“質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有機會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展,有所創新。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鼓勵學生質疑。質疑是獨立思考、培養創新意識的具體表現。教師對于那些敢于提出相反意見的學生,一定要給予鼓勵,及時表揚。即使觀點有錯誤,也要對其勇敢的精神加以肯定,之后和其他同學一起進行糾正,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一種交流的工具,僅僅在課堂上機械地模仿和操練是不夠的,需要更多的實際語言訓練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可以嘗試用英語將學過的語法規則運用于交流,即便是打個招呼或是簡單的寒暄,也能達到把課堂所學知識綜合和內化的作用。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提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英語進行交流訓練,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學”是為了“用”服務的目的。
四、初中英語課堂“學案導學”模式運用的效應
“學案導學”自主學習模式作為新的教學理念,具有靈活多樣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特點,在理論和實踐中都顯示出了其他傳統教學模式無可比擬的優勢。在“學案導學”自主學習模式的探索運用中,筆者不斷論證了其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主動參與、探索求知、提高學生語法水平、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良好作用和效果。
1.教師的教學思想得到了根本性轉變。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育人為根本,師生平等互信,教學氛圍民主和諧。同時,通過研究和探索,筆者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和“課前預習—課中參與—當堂檢測”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恰當地點撥、啟發、誘導下,也能積極進行質疑、探究、主動參與,初步形成了“模仿—思考—探究—運用”的自主學習模式。
2.學生初步形成了自主學習的課堂學習模式,基本構建了有效的預習策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過程得到了優化,學習能力顯著提高。與此同時,學生自信心加強,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習成就感增強。
五、結語
“學案導學”自主學習模式和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分不開的。通過“學案導學”,學生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又促進了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加強,促進了“學案導學”模式效率和效果的不斷優化。
同時,筆者也對初中英語教學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一名外語教師絕不是講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能控制自己的講解時間,做到少講精講,適可而止,把時間讓給學生,心甘情愿地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以他們為主體。筆者將按照已初步形成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鞏固,并不斷學習新方法、更新理念、嘗試新教法。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英語的機會,既讓他們學到知識,又讓他們感覺到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既“傳道授業解惑”,又能做合作者和伙伴,才是新時期英語教學所需要的合格教師。
【參考文獻】
[1]高變英.2006,“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裴亞男.2007,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綜述,《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4),66-69
[3]王榮生.2006,學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當代教育科學》,(6),64
[4]趙加琛,張成菊.2002,“學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教育探索》,(2),42-44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外國語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