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歡利
摘 要:“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才能發展,創新才能挖掘學生的潛力,開發學生的智能,只有創新型的人才,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而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
關鍵詞:高中數學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c)-0144-02
“創新”是新時代教育的代名詞,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21世紀最炫酷的字眼。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人類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這個時代,各種新事物風起云涌,層出不窮,要相適應時代飛速發展的步伐,就必須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社會需要創新型的全能人才,而教育就是創新人才的搖籃,給學生提供了最佳的平臺。特別是高中數學教學,更應該把傳統模式的教學轉變為新模式的教學,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深入的思考和經驗,現總結如下。
1 高中數學教師要正確理解創新概念,具備創新精神
要想改變現有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數學教師必須有勇氣創新,才能在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設想上大膽嘗試,勇于探索,才會有面對創新中遇到困難敢于面對的勇氣和決心,迎難而上,披荊斬棘,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這是數學教學中影響著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的最重要的因素。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高中數學課程同樣如此。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如果沒有胸懷創新思想,就不能給學生創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情境,就會制約學生的創新發展。提高高中數學教師隊伍素質,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高中數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嘗試并落實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就必須首先認識到課改對于素質教育的意義,以及改變學習數學不僅僅是為了高考,而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全面型人才。
(2)加強數學教師之間的交流。數學教研組,這不僅是文字上的組織意義,其實更是數學教師之間交流的絕佳空間。數學教研組長應該組織所有數學教師,經常性的利用課余時間對某些共性的問題展開交流,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有時也可以對交流的結果加以總結,形成書面材料,供數學教師研究,“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互相交流,就有了兩種或更多的思想”,可見,交流不僅提高數學教師自身教學水平,也是一種有利于教師創新思維的活動。
(3)數學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學海無涯,學習是永遠無止境的。高中的學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特別是對數學的學習,越難越能激發學生探究,學生思維開闊,常常分組討論,集思廣益,提出的問題新鮮而又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數學老師堅持學習,深挖教材,多翻閱教學雜志,博采眾長,豐富自己的大腦,激勵學生創新。
2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奮氛圍、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在高中數學課堂里,建立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在這樣的氛圍里,學生沉浸其中,全神貫注,滿懷熱情的全情投入,學生的潛質得到極大的彰揚,往往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
(1)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往往老師講的津津有味口若懸河,學生卻一知半解茫然無措,學生和老師嚴重脫節,這樣的課堂,老師是課堂的遙控者,學生遵循老師的指揮棒,機械的模仿,沒有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就會屢次的失敗,長此以往,完全失去了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教師主宰課堂限制了學生創新和發展。新形式的數學課堂,教師應尊重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是知識的學習著和參與者,數學教師給于學生一定的自由,允許學生出錯,給學生探究的機會和充足的空間,讓他們主動探討,自主的組織語言,完成對知識的構建。教師應努力根據教材,創設輕松愉快的數學情境,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張揚,讓他們的潛能無限的發揮和創造。
(2)整合班集體的力量,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實際上,高中數學的學習,有很多知識點體現了合作探究。教師應該恰切的創設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協調能力能力,更在學生研討中激發想像的火花,獲得意外的驚喜。
3 高中數學教師應提倡多樣化的解題思路,這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培養創新能力,需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數學教師在教學方上要注意帶動學生的感官,觀察、實踐,歸納、總結,在長期的學習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多樣化的解題思路。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日臻完善,面對習題時,才能突破舊知,建立新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有可能實現。這樣,才能在解決其他問題時,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成為自己獨特的能力,受益匪淺。提倡多樣化的解題思路要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1)數學教師要激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出自己的聲音。學生往往最在意教師的評價,高中數學有它自身的魅力,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肯定學生的與眾不同,尊重每一個學生提出的做法,教師走進學生,和他們一起合作探究,找出最合理的解決方法,激勵學生創新,讓他們都有成功的愉悅。學生對于這種方式學到的知識,會牢固記憶,并且幾大調動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這樣,讓學生在創新之路上不斷邁進。
(2)數學教師可以創設問題鏈,啟迪學生智慧。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層層設疑,每個環節懸念迭生,吸引學生大膽發言,鼓勵不同見解;在提出傳統的解題思路后,教師應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學生PK,學生就會躍躍欲試,主動參與思考,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會把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出來,而創新的解題思路在這樣氛圍里會應用而生,而且如如雪球,會越來越多。水到渠成,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多樣化的解題思路。
4 高中數學教師應注重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根本保障
“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源泉,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4.1 充分利用學生渴求未知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興趣源于思維,思維又需要知識做保障。在教學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問題高度,而且這些問題恰恰是學生急于迫切知道的,教師這樣設置問題,就會成功吸引會學生,學生就會跟隨教師,學到屬于自己的知識。學生因興趣而學習,因學習而思維,這樣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
4.2 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
高中學生因為高考的壓力,心里相對比較脆弱,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就會在學生的心里形成陰影,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教師應經常性的創設機會,給學生感受成功的體驗,以此激發他們再創新的意識。比如: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你心中的數學形象”設計大賽、數學故事演講比賽、邏輯推理故事辯論賽,給學生搭建合適的平臺,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淋漓盡致的發揮特長,展示自我張揚自我,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
4.3 注重課堂與實踐的結合,培養是創新興趣
高中數學課是一門比較單調的學科,尤其是純理論部分晦澀難懂。有的學生望而生畏,何談創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歡數學對數學情有獨鐘的學生,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來解決數學問題,因為,在別人眼里看似啃艱深枯燥的數學問題是“苦差事”,他卻甘之如飴,這就是興趣使然。在長時間的研究問題中,創新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數學學習成績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對數學問題不感興趣的學生經常會感到失望,產生厭煩的情緒,談不上創新。如何增強學生學習數學課的興趣,這有一個巧妙的方法,那就是課堂學習鏈接實踐。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皆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在教學中嘗試用耳熟能詳的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解決問題,這樣,就會激發學生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并且愿意把學到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以此來解決實際問題。主動學習就會創造奇跡。
永遠不要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因為很容易導致學生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機械的木偶是學習,違背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宗旨。評價學生創新能力,高中數學教學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指標,要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導向,在這個導向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像愛迪生發明燈絲一樣的堅定信念。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敢于求真,敢于創新的氣魄、自主探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創新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堅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難和挫折的頑強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新情感和個性品質。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