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梅
教育界人士曾說過:沒有當過班主任的老師是不完整的老師。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中學生中有一部分出現了叛逆心理,表現出跟家長、老師的情感對立和情緒上的厭惡、不滿,造成不和諧的父子關系、母子關系和師生關系。他們有的行為不文明、逃學;有的頂撞老師、對同學暴力相向、離家出走……這樣的學生就是我們所說的“問題學生”,是令所有班主任頭疼的學生!班主任往往在他們身上花費了大量精力,但未必都有收效。班主任能否走進學生叛逆的心靈,順利轉化他們,是班主任的一項基本功。
在我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中,也遇到過很多這種棘手
的孩子,我深深感到要走進這些叛逆學生的心靈,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是一個靈魂的再塑造過程。這個過程中班主任老師應特別注意的方法有:
一、情感傾斜
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要有一顆寬容的愛心,要懂得理解和愛護學生。于漪老師說過:“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師愛超過親子之愛,友人之愛,因為他包蘊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可我們常常把學生當作流水線上的產品,要求學生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以我們個人的認知和喜好來評價學生。作為一個發展的人,學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老師對“問題學生”真誠的愛,是轉化他們的一劑良藥。每一個生命都是美好的。生命平等,關愛每一個學生是教育公平的道德底線。
二、及時表揚
榜樣的力量并不是無窮的,而表揚的力量絕對無窮!因為任何一個人的內心都渴望被肯定和鼓勵。2010年8月,學校安排我接初三(15)班(學校有名的亂班)班主任兼政治課老師。
班上魏同學,跟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來往很多,初一、初二時就曾與多個任課老師發生過沖突。一接班,我就把他定為政治課代表,座位放在第一排。開學第一周,他遲到5次,逃課2次,老師布置的所有作業都不做,一上課就趴在桌子上睡覺!
第一學期開學不久的一天,我正在辦公室備課,魏同學推開門走到我面前說:“調一下座位!”我問:“魏同學你跟誰說話呢?”他說:“老師,調一下座位!”我問:“你為什么要調座位?”他說:“剛才××老師把我踹了一腳!”我問:“××老師為什么踹你?”他說:“我上課睡覺!”我語重心長地說:“××老師踹你一腳,他一定現在心里還特別疼!你想想:你現在是初三的學生,馬上就要中考,卻在課堂上睡覺,××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是把你當成他自己的親生兒子才這么做的!如果××老師的這一腳能讓你翻然醒悟,努力奮進,將來有一個好前途,你還要謝他呢!”說到這,我留意他的表情:雖沒有愧疚之意,但也絕沒有不服和更生氣的意思。此時我又說:“讓我高興的是發生這樣的事,你能主動來找我,我覺得你長大了、懂事了、能夠冷靜地處理問題了!”他馬上說:“如果是以前,我早就發作了!”我就順著他說:“你看,這就證明張老師沒看錯人!讓你當政治課代表也說明我有一雙慧眼啊!”這時,我看到了他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我也為避免了一場師生之間的沖突松了口氣!這以后,他漸漸把我當成朋友,各方面都有較大進步。
三、避其鋒芒,適當采取“冷處理”
2011年8月我當初一(5)班的班主任。李同學是原畢業小學的名人。初一開學不久的一節政治課上,我提了一個問題:“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你通常用什么方法調控自己?”當時李同學的手舉得特別高,我就請他回答,他站起來說:“我媽打我,我就打他;我父母罵我,我就罵他們;誰打我,我就打誰!”面對這樣令人尷尬的答案,我說:“看來李同學還沒有找到調整自己不良情緒的好方法,現在請大家一起幫他想一些好辦法。”課后,我抓住一切機會,見縫插針,端正他的思想態度。初一的課堂里,李同學先后跟3個科任老師發生過正面沖突,甚至在課堂上公然用臟話罵老師!對于他的這些表現,我也經常反思:這樣的孩子,可能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在集體里缺少歸屬感,內心深處有自卑感、孤獨感和失落感,渴望老師、同學贊許和關注的目光,甚至會用一些過激的語言、行為引起大家對他的注意。所以,對于李同學,我經常采用避其鋒芒,適當采取“冷處理”的方法,課下說服教育。把道理不厭其煩地掰開、揉碎,春風化雨地講給他聽,同時及時做好家長的工作,共同教育,轉化這個在班里比較另類、不受歡迎的孩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初中三年里,他每一年都比以前有進步。家長也說孩子有幸遇到我這樣的班主任,能得到家長的肯定和學生的理解,縱使萬般辛苦,我的內心也是幸福的!
冰心老師說得好:“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只要教師抓住教育的突破口,用真愛、寬容去面對每一個“問題學生”,給他們的心靈補鈣,做“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那樣“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這句話也便落到了實處,這也是社會、家長、學生對廣大教師深情的呼喚!
老師們,讓我們張開雙臂去擁抱那些正在等待幫助的“問題學生”吧!
參考文獻:
童金玲,孫芳芬.教師如何走近學生叛逆的心靈[J].校長閱刊,2008(0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