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湧軍
摘 要:科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開發性很強的課程,要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不僅要創設相應的條件和環境,同時也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參與進來,對科學有切身的感受,并且跟生活切實聯系起來,才能將課程進行得生動完整并且擴展開來,從而達到初中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讓學生不僅有科學知識和技能,還要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關鍵詞:學習興趣;實驗教學;多媒體
科學課是一門實驗性、應用型較強的學科,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實驗能力和創造能力。初中科學課的課程目標是:科學探究,科學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這四個目標是逐層遞進的,首先要讓學生對一些科學現象產生興趣和求知欲望,才會產生科學探究以及培養科學的價值觀和價值情感的可能性。同樣,科學課程只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科學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愿意參與到科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來并從中有所收獲,才能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進而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為科學的發展和創新培養出潛在的后備人才。那么,怎樣提高學生對科學課程的興趣呢?
一、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自由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我們現在的科學課,有的教師依舊是以講為主,常常是學生坐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教師在臺上講得了無生機。我們知道參與才會有樂趣,如果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教師也可以很容易發現學生理解的空白和死角部分,很容易抓住課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更加有利于全面實現科學課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科學并不神秘”這個入門課時,可以請幾個學生上臺跟大家分享一下他們知道的身邊的科學現象,比如在這樣的一堂課上,筆者請一名學生上臺,這個學生說,我們用的電燈,電和燈都是科學的結果。還有的學生說,天上下雨,地上地震也都是科學現象。這兩個學生一開頭,下面同學們的積極性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大家紛紛發言,說自己身邊各種的科學現象。這堂課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很深刻。筆者讓學生課后細心觀察,以后每節課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可以分享自己新發現的科學現象,發現新穎且能說出大概原理的可以得到表揚和大家的掌聲。這樣的開頭就給這門科目帶來了很好的開端。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可以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發現,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
二、強化實驗教學,并且將相關的課程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實用性
實驗性是科學課區別于其他課程的最大特點之一。眾所周知,實驗的生動性和對內容的具體化,是文字和抽象思維不可替代的。怎樣發揮好科學課的實驗性,是科學課程的一大課題。首先,教師要根據課程的需要創造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可以是一個大的環境,比如,帶學生夜觀星空,明確天空中不同季節的星座以及銀河等,這些是可以在一些寄宿制的學校實現的,這樣可以讓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影像資料中看到的圖像,具體和抽象碰撞之后,就是學生發揮想象力和現實結合的空間。再比如,在研究性課題“自行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措施”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找兩輛自行車,設置不同的條件,比如去掉自行車的車胎,或者將自行車放氣,讓學生分別嘗試,確定自行車的哪些方面是可以減少摩擦,是省力的。再比如,教學“溫度的測量”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家庭作業,用我們日常用的體溫計監測不同時間段人體的體溫變化,找出規律,引起學生的好奇,進而引導其探索原理,甚至,可以聯系“體溫的控制”以及“關注自己的健康”使學生將正常的人體體溫很容易記住的同時,也明白了溫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切身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三、運用影像資料和社會實踐,在生動的畫面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現在的教學設備不再是粉筆和黑板那么簡單,投影儀和幻燈片乃至視頻播放器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這些現代化的工具在現代教學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使很多教學不再抽象和死板,而是形成了生動具體的影像和色彩豐富的畫面,使學生理解起來非常直觀,不會因為費解而產生疲勞、失去興趣。例如,在教學“地球與宇宙”過程中,教師可以盡量多地搜集一些視頻資料,將地球的動態旋轉和宇宙的浩瀚神秘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從宏觀視覺上吸引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將旋轉的地球上的每個部分放大來看,比如海洋、陸地和森林,從宏觀到微觀的變化和美感,讓學生對自己生存的地球產生好感和珍惜的欲望。而且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將話題轉移到我們生活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是獨一無二的,可以擴展到環境保護、生態保護這個我們生活中的常見話題,讓老生常談的話題從不同的角度引出,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自覺性。整個過程轉換自然,而且不會讓學生覺得落入俗套,不僅讓學生對這一課產生興趣,而且更加期待下面課程的精彩。
總之,只有抓住科學課程的課程特點,利用其學科特殊性,創造合適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注重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滿足新時代初中學生對于科學課程的需求,并且與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的科學進步程度相適應,將科學教學提高到素質教育的新層次。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