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平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直是一個大難題。小學一、二年級是學習閱讀的起始階段,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非常重大,而且還能為培養學生熟練使用語言文字的技巧,為今后的寫作打下牢固的基礎。總之,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要從最基本做起,下面就我在教學中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談談我的做法。
一、強化學生家長閱讀的意識,為學生創造讀書氛圍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在識字方面有著很大的差距,就算是個別識字量較大的學生也不容易很好地自行閱讀。一年級學生的不少家長說:“孩子在學前已經認識了很多的字,可是還是不會閱讀。”其實會識字,不等于會閱讀。閱讀是一項復雜的信息處理過程,從不會閱讀到能夠閱讀,從緩慢閱讀到快速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已經學會了漢語拼音,完全可以利用拼音進行閱讀了。
其實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題,然后按照要求做題,可學生靠拼音一字一句地拼讀會很累,題目稍長點,就容易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這樣整個題目讀下來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要讀多遍才能理解。可想而知讓一個識字量不大的孩子去讀一篇較長的生字又較多的文章,他們會感到很吃力。因為拼讀是很花時間的,大大影響閱讀速度。長期下去,學生會感到累,覺得無趣,也就沒什么動力想獨立閱讀了。針對這一點,我對剛入學的學生家長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轉變自身教育觀念、構建合理課程的前提下,在新生開學的第一天就給學生家長開了動員會,從思想上讓他們認識到讀的益處,努力創造“外因”促進“內因”發展的條件。積極倡導學生家長參與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活動中來,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促使學生養成課后閱讀的習慣。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為讀書型的父母,在開學的第一天起,老師要求家長從當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靜地看書。家長要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教師教給家長陪同孩子閱讀的方法,定期檢查學生、家長的閱讀情況,以便隨時做出更好的培養計劃及策略。
二、從語文課教學入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抓預習
現行的教材中基本上每課都配有色彩鮮艷、形象的圖畫和生動有趣的兒歌。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布置學生預習時先看圖,試著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圖文對照試著讀文。要求學生在文中畫出本課要求學習的生字詞,利用漢語拼音識字,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懂的在課文旁邊打上問號。其實這個看上去簡單的預習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一個過程。
2.抓朗讀訓練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恰當地充分運用朗讀手段,能加深對文字的理解,感受文中一切美好的人與物、情與感,增強語言感情能力。
3.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
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用有聲的語言感染學生,讓學生對朗讀產生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方法是很重要的,他們特別喜歡角色朗讀、表演朗讀這樣的形式,教師可以靈活地根據教材的特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此外我還把課后朗讀作為每天的作業。我要求學生在家完成作業后能大聲地、有感情地、流利地把所學課文朗讀給家長聽。要求家長在孩子朗讀每篇課文后,都要認真地簽字,但簽的不僅僅是家長的名字,還有關于孩子讀這篇課文的成功和不足之處,便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朗讀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4.生動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給文配畫,通過畫的過程加深對文字的理解能力;看圖說話,利用已知的文字材料組織語言的能力促進再次閱讀的興趣;讀文表演,學會對文字材料進行再次理解與加工。此外我還有目的、有計劃地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怎樣朗讀、怎樣理解詞語、練習認識句子、練習讀懂句子等。
5.學會利用各種學習工具
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小,在有些讀物中沒有注音,所以我在一年級第二學期就教會學生查字典、詞典以便幫助閱讀。同時要求他們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
三、擴大閱讀范圍,增設閱讀活動,做到“多讀”
小學教材的閱讀量對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一個學期的教學時間大部分都花在加強基礎知識上,其實我們應多擠時間讓學生讀點別的書,這樣不僅不會影響學生學習,反而對所學知識起到引申、深化的作用。我們要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圖書館閱讀各種書籍,建立班級小書庫,用“獻書、購書、借書”的方法多渠道籌集圖書,豐富圖書角的“營養”。建立圖書管理小組,同時健全管理制度。我班的學生就全體訂閱了《語文報》《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教師有了固定的閱讀材料能更好地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同時也了固定的閱讀材料能更好地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同時也便于檢查課后閱讀情況。不要讓學生把課外書視為包袱,要讓學生從書中感受到樂趣,把讀課外書當作一件樂事。否則,很難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因而在選擇書目上就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興趣點去投其所好,找他愛看的書、喜歡的故事。
豐富的閱讀活動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能把學生引向班級圖書角、學校閱覽室、書店,引向有益的書。我在教學時開展了這樣一些深得學生喜歡的活動。設每月的每一個星期一為好書交流日,星期五為班委、教師好書推薦日;建立“我最喜歡的書”班級卡片每周登記集;“讀懂自己的名字”“我讀新書故事演講”活動;家長、學生詩歌朗誦會等等。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