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螢



摘要:本文以沈陽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2014級二、三班學生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為例,通過對學生學習進度的掌握情況、學生學習視唱練耳的需求以及如何更好地將視唱練耳作為輔助科目發揮其深層次的意義展開探討,希望借此課題,更深入地研究視唱練耳民族教學法,更卓有成效地幫學生解決學習問題。
關鍵詞:視唱練耳 民族教學法 內心聽覺 即興伴奏 表演能力
一、民族聲樂系學生的具體需求
(一)民族聲樂系2014級二、三班的實際情況
筆者在上課之初進行了一次筆試(旋律音程、和聲音程及其性質、單個和弦及其性質、單聲部節奏聽寫、單聲部旋律聽寫),并根據每個學生的程度不同,進行了分類,并且根據程度調整了課堂進度。令人欣慰的是,這個班的學生,恰恰成績都能居于中上。圖表如下:
不難看出,這個班的及格率占84%,優秀率占19%,不及格率雖然只有15%但是也絕對不低。并且大多數學生的節奏把握不錯,甚至旋律聽寫上來說都可以把節奏答案標記正確。但是音高位置記錄不佳,旋律音程、和聲音程、和弦的聽辨能力一般。但是至少從表中可以看出筆者將要把握的“度量衡”——對學生有個大概的認知,這樣對日后教學方面有了側重點。
另外,在筆試中單聲部旋律聽寫部分,有意設計了兩道旋律聽記題。第一道是視唱練耳教學以來一直應用的旋律材料如下圖。
第二道則是以一首耳熟能詳并且聽記簡單的流行歌曲主旋律作為旋律聽寫第二題題目。C大調,改編選自周杰倫《蒲公英的約定》。如下圖。
呈上來的試卷旋律部分讓筆者大吃一驚。作為第一次聽的單聲部傳統視唱練耳旋律,學生們聽得頭頭是道,臨時升降記號的標記都沒有錯誤。但是耳熟能詳的流行歌《蒲公英的約定》,C大調,沒有弱起,沒有復雜節奏型,沒有任何臨時升降,完全聽對的卻只有3人,其中兩個人還是通過簡譜記譜。就是說,大家對于應試的技巧掌握得很地道,但是對于一個長度不規則,音型沒聽到過、并且發現在5遍重復彈奏內完全無法跟上速度,即使是很熟悉的旋律,馬上方寸大亂。總結一句話——應試教育做得很到位但完全沒有內心聽覺。
(二)民樂系學生對視唱練耳的理解需求
學期伊始,筆者問了該班學生兩個問題。1.你們覺得視唱練耳有什么用。2.你們喜歡視唱練耳嗎?這也是筆者心理所想,現在的學生究竟有沒有理解視唱練耳的真實含義。通過訪問該班的學生,得出兩個結論:對于一些“耳朵不好”的學生來說,視唱練耳只不過是按部就班的“折磨”罷了;對于那些“耳朵較好”的學生來說,視唱練耳也只不過是公共基礎課,總之什么都好,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興趣。如何能讓學生們把視唱練耳與其專業相結合,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視唱練耳的興趣,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三)民族聲樂系學生對視唱練耳的演繹需求
視唱練耳,顧名思義有“練耳”也有“視唱”。筆者大致聽了一下班里學生的視唱,由于聯考和校考都不考,于是在考前培訓的時候對視唱都沒有得到重視,學生們唱得五花八門。作為聲樂系的一種(民族唱法)沒有表現力,會跑調,對氣息的控制一塌糊涂,對陌生的視唱更是無從下手。還是那句話,沒有內心聽覺,并且對視唱練耳學習抱有形而上學的態度。
二、針對民族聲樂系學生需求的解決辦法
(一)內心聽覺上
內心聽覺作為視唱練耳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客觀地存在于視唱練耳學習的內部矛盾中。如表演者在表演的時候會聆聽自己的聲音,如作曲者會在創作過程中調動內心聽覺去感知音樂。音樂學習者卻不能很好地運用內心聽覺,這無論是對學習者本身或是音樂界都是一個悲哀。良好的內心聽覺是學習和理解音樂的先決條件。
內心聽覺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和長時間對音色音高的記憶,需要經過反復的練習逐步形成。對于民族聲樂系學生內心聽覺的培養,筆者是有針對性的。既然是表演專業的學生,尤其是演唱民族聲樂唱法的學生,筆者刻意把民族性視唱內容作為課堂視唱項目,并且阻止學生拿到視唱就馬上識譜的習慣——先用即興伴奏把視唱有表情地演奏出來,再強調強弱,強調呼吸,用單聲部的體現方法演奏視唱第二遍,第三遍再讓學生開口唱。不難發現學生對于視唱的精準度提高了,呼吸氣孔在提示下能做得非常完美。這是讓學生提高內心聽覺的第一步。
當然內心聽覺不止會運用在視唱練習上。在培養和弦內心聽覺的訓練中,運用了在筆者作為幼兒視唱練耳教師時所采用的教法——讓學生三人一組,根音、中音、三音不時更換來在長時間的模唱進行中聆聽自己所唱的部分,用內心聽覺和實際聽覺結合補出余下的和弦部分。當然在講解七和弦的解決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舉例解決的重要性。久而久之,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有一個學生閑談中說,現在她聽見那種不協和的像是有屬七和弦傾向感的音響出現時,就會不自覺地想著解決。學生終于不是刻板的學習視唱練耳,而是會把視唱練耳課堂上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了。
(二)實踐能力
這個學期主要大綱內容是講解單行譜表的和弦連接。在音程連接、高低聲部的聽寫、功能記憶這些“折磨”過后,學生提了一個很深刻的問題:“老師,我們一幫學民族聲樂的,能聽出來這些連續不斷的和弦,到底有什么用?”筆者緊接著提出了另一個問題:“你跟別人說你是學民聲的,那么給我們唱一個吧。這里沒有人會伴奏,沒有音響,沒有光盤,只有一臺鋼琴。這時候你怎么辦?”在學生陷入沉思的空當,筆者又接著杜撰了一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現在是某個培訓班的聲樂老師,有一天我等她下班,坐在里面,我聽著她在講《小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然后我就聽著她的伴奏:
此時學生已經聽出端倪,夸張一點的已經笑得前仰后合。筆者接著說:“旋律是會了,但是我要是家長,我能把你打出去。因為你這是誤人子弟,有這樣的老師怎么讓我的孩子有樂感?”這時學生安靜了下來。
緊接著又彈了一遍,如圖2-2:
筆者認為:旋律沒有變化,為什么我這么彈就好聽了呢?筆者也根本就沒用那些復雜的即興伴奏,只用了單純的幾個和弦啊,這就是和弦連接的作用。
從此學生們都仔細地聽和弦連接,因為筆者還會在所學知識結束后補充一些僅僅用和弦功能進行的即興伴奏,這讓那些平日里曠課不用心學習的學生有了一些興趣,并且筆者鼓勵原創。
當然除了即興伴奏這方面影響學生興趣外,筆者也經常在課堂上隨性彈奏一些流行歌曲,僅作為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更有興趣,讓枯燥的視唱練耳課堂開始跳躍,并且還會在這個時候講解一些重要的和弦比如DVII7和弦的緊張感和D7和弦的解決傾向。這個學期的期末考試,最后一道旋律題便是在聽寫旋律的基礎上標注簡單的功能進行(目前只有T、S、D),雖然只是簡單地進行,但是在學生心中已經刻下了正格進行、變格進行的模式,方便其日后的和聲課程學習。
(三)表演能力上
本著對視唱練耳的熱忱,認為視唱練耳不僅僅是一門理論學科,更是一門表演學科。單聲部、二聲部、多聲部的視唱最能體現視唱練耳基礎課的藝術性,有表情有肌理的視唱,更是一種視聽盛宴上的享受。那么視唱課堂上,就玩出了一些“新花樣”。
1.Cosplay式教學
Cosplay是指利用服裝、道具以及化妝來扮演動漫、電影等藝術作品的角色,而且不止要形似,還要神似。作為一名老師,不停接觸新思維更是擴充視唱練耳課堂的必要通道。
就如有一首視唱曲目應用的是《魔笛》①的選段。筆者截下當時的影音資料,給學生們講述魔笛的故事背景,以及漂亮的女高音《復仇的火焰在我胸中燃燒》。這時學生們都被出色的花腔女高音所吸引,再結合影音資料來唱視唱,筆者讓學生們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剛剛劇中人物,把臺風和表現力加在一起,暫時忽視唱名,用哼唱的形式跟著資料演唱,再逐漸把音量調小,最后由他們自己演繹,效果絕好。筆者稱之為“Cosplay式教學”。
2.亂點鴛鴦譜式教學
該教學法應用于二聲部視唱。筆者是由周杰倫的《珊瑚海》作為學習二聲部視唱的楔子。首先認準了班上有一個特帥特愛表現的男孩子,由他來點女伴合唱。女生二聲部學的非常快,這就刺激了男生努力唱好迎合女伴。這種搭配,亂點鴛鴦譜,不僅促進了班級的和諧和課堂氣氛,又影響了學生們的內心聽覺,再者,由于幾組搭檔的表現較好,也刺激了班級的其他同學。都是表演專業的,誰也不服誰,就是這個理性斗爭精神,也讓視唱練耳課堂逐步往好的方向發展。
三、“需求調研”對民族聲樂系視唱練耳教學的積極意義
視唱練耳的教學宗旨,是發展人的音樂聽覺,通過聽、唱、讀、寫等多種教學手段,結合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和獨立思考、欣賞音樂的能力,從而使人們可以更真實地從情感出發,體會、感受音樂。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總是紙上談兵的對學生做一些基礎概況的總結概括,并沒有認真聆聽他們真正想要學習的是什么,真正想要做到的是什么。每個孩子都是可塑之才,決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哪怕這個孩子正在放棄自己。這是“師德行為規范”,這就需要深入學生去調查去研究
當然,筆者只能做到的是2014級民族聲樂系二、三班的調研,整個民族聲樂系,乃至整個C級程度的視唱練耳所能調查到什么程度什么深度,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大量的實踐大量的采訪并且準備大量的材料去完成,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已經明確了我們的目標。
注釋:
①《魔笛》莫扎特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