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芳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人們常常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教”,而學生的任務就是“學”。所以,新課標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樹立了“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
一、讓學生體會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非智力因素。因此學生和教師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對于如何促進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培養主動參與的意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英語這門學科尤其體現得明顯,因此,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這也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所以教師一定要非常重視師生關系的建立和培養。在課堂中,學生往往會擔心自己回答錯了問題而產生困惑和緊張的心理。要解開這道鎖,教師首先要做到活躍課堂氣氛,給予學生一種輕松學習的氛圍;然后再次尊重學生,學生回答錯了,教師立馬告訴學生Never mind./ Can you think it over again?這樣既做到了對學生自尊的呵護又及時地鼓勵了學生越挫越勇的積極性。最后,教師要把課堂作為情感交流的場地,教師的微笑以及和藹可親與學生交流的態度,讓學生感到溫暖,學生和老師之間沒有了心理距離。學生心理的安全感會收獲一份信任。
二、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因人施教,面向全體
不可否認,學生之間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確實存在著差異。對于所學內容,部分學生掌握得快,部分學生掌握得慢,學生的思維模式也不相同,存在如此差異的結果其產生的原因都是在同一個學習的課堂中,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千篇一律地灌輸課堂,更加不能要求班上的學生都做到齊步前進,而是教師要拿出客觀符合學生自身特點需要的學習方法來。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多觀察、多琢磨、多了解學生,在課堂中結合實際需要因材施教。
三、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
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論”,他把人的需要從低級向高級分為五個層次,其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對于學生而言,我們既要做到讓其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又要讓其體會到實現自我的滿足感。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多給予一些表揚和鼓勵,讓學生真正地感到學習的快樂,體驗掌握知識的成功感,進而提高學習興趣。多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幫助他們找回自信。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很微妙,它就如同一棵嬌小的幼苗,需要師生共同施肥,悉心護理,才會茁壯成長。
編輯 吳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