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補性質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活動團隊,通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靈活運用科學統計工具及品管手法,來解決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發生的問題及課題[1]。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指血液在深靜脈腔內不正常地凝結、堵塞管腔,導致靜脈血流障礙,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的一種常見急性病,若不及時治療,演變為深靜脈血栓形成綜合征,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少數病人并發肺栓塞可引起猝死。文獻報道,外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30%~50%,而婦科惡性腫瘤病人術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7%~45%[2],因此提高婦瘤科術后病人深靜脈血栓健康教育知曉率,積極預防婦瘤科術后病人并發深靜脈血栓十分必要。我科于2014年10月起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婦瘤科術后病人深靜脈血栓健康教育,以提高深靜脈血栓健康教育知曉率,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取得顯著成效。現報道如下。
將2014年7月1日—9月30日的婦瘤科手術病人155例作為對照組,年齡41歲~72歲,其中宮頸癌98例,卵巢癌43例,外陰癌11例,子宮內膜癌3例。2014年10月1日—12月31日的婦瘤科手術病人176例作為試驗組,年齡41歲~72歲,其中宮頸癌102例,卵巢癌57例,外陰癌9例,子宮肉膜癌8例。兩組病人年齡、疾病、手術方式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成立品管圈
QCC小組由8名護士和2名醫生自愿組成,通過投票選舉圈長1名,負責主持整個品管圈的各項工作,同時選舉圈秘書1名,負責每次活動的記錄及資料的整理,品管圈活動每月1次,每次活動約1 h[3]。經過圈員們精心設計、討論和投票,確定圈名為“奔跑圈”,圈徽為兩人手拉手、心連心攜手奔跑的圖形,寓意我們永遠和病人戰斗在一條戰線上,用我們的熱情、智慧和真誠來照顧好每一位病人,幫助他們早日康復!
1.2.2 主題選定
圈員們集思廣益,采用頭腦風暴法就解決問題的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及上級政策支持4個方面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評分,最終確定“提高婦瘤科術后病人深靜脈血栓健康教育知曉率”為本期活動主題。
1.2.3 現狀把握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對2014年7月1日—9月30日的婦瘤科手術病人進行深靜脈血栓健康教育知曉率調查,并對調查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繪制改善前柏拉圖(見圖1),得出婦瘤科手術病人深靜脈血栓健康教育知曉率低的主要原因為護理人員知識缺乏、宣教流程欠規范及宣教形式單一,累計占82.31%,根據80/20原則,確定為改善重點。

圖1 改善前原因分析柏拉圖
1.2.4 目標設定
圈能力設定為80%,根據目標值公式進行計算,目標設定值=現況值+(1-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52.3%+(1-52.3%)×82.31%×80%=83.7%[4]。故設定本次品管圈活動的目標:改善后婦瘤科術后病人深靜脈血栓健康教育知曉率達到83.7%。
1.2.5 原因分析
確定改善重點后,采用頭腦風暴法從人、機、料、法、環5個方面對影響DVT健康教育知曉率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歸納[5],找出主要要因并結合實際情況繪制魚骨圖(見圖2)。由此得出護理人員未接受系統的培訓、缺乏充足的健康教育資料、未規范操作流程及宣教形式單一為影響深靜脈血栓健康教育知曉率的主要要因。

圖2 DVT健康教育知曉率影響因素魚骨圖
1.2.6 擬定對策并實施
全體圈員對解析出的主要要因進行分析討論,從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3方面進行投票,根據二八定律,最終確定以下對策并組織實施[6]。
1.2.6.1 加強DVT知識培訓
對醫護人員進行DVT預防及護理相關知識的專題講座,內容涉及DVT的基礎知識、預防指南、風險評估及護理指引等內容,進一步提高醫護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加強預防DVT的風險意識。通過入院宣教、健康指導、護患溝通等途徑將預防DVT的相關知識宣教給病人,以有效提高病人DVT健康教育知曉率。
1.2.6.2 優化操作流程
圈成員根據相關指南制定了物理預防設備使用操作流程、DVT病情觀察流程、DVT風險評估流程、肢體周徑測量流程等,并對全員進行培訓,同時對操作流程的執行進行質量監控,促進質量持續改進。
1.2.6.3 完善健康教育手冊
圈成員群策群力,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制定了DVT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并發放給每個病人,深受病人的歡迎。病人在接受醫護人員口頭講解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宣傳手冊進一步提高DVT健康教育知曉情況。
1.2.6.4 豐富健康教育形式
醫護人員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對病人進行DVT健康教育,取得較好效果。如治療護理前后給予口頭講解、床邊進行踝泵運動的示范、組織病人及家屬參加我院病人服務中心“健康大講堂”的多媒體講座、發放DVT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宣傳欄張貼DVT預防科普知識海報等。通過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病人DVT健康教育知曉率。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試驗組病人176例次DVT健康教育知曉率為85.5%,與活動前52.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48,P<0.01)。實施品管圈活動后目標達成率為105.7%,進步率為63.5%(見圖3)。

圖3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有形成果圖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圈員的和諧度、責任心、自信心、解決問題能力、凝聚力及榮譽感等都有顯著的提高(見圖4)。

圖4圈員能力評價雷達圖
品管圈是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的一種有效管理手段[7,8]。我科開展品管圈活動后,婦瘤科術后病人DVT健康教育知曉率由52.3%提高到85.5%(P<0.01),有效提高了預防深靜脈血栓護理質量。在活動中,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確定活動主題,根據品管圈活動步驟運用PDCA的方法及時發現問題,科學解決問題,使護理管理質量循環前進,階梯式上升。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理管理質量和科室綜合管理水平。
通過品管圈活動,圈員學習了先進的QCC管理經驗,掌握了多種QCC管理工具,每位圈員都享有高度的自主權、參與權和管理權,有利于激發圈員的個人潛力和創造性思維,使圈員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凝聚力,有利于護理團隊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軍,姜秋紅,孫巧鳳.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住院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普及水平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21):76-77.
[2] 董彥亮.抗凝劑在防治手術后靜脈血栓栓塞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3):178.
[3] 楊愛玲,嚴潔瓊,范麗霞,等.“品管圈”活動減少護士配藥時密封瓶藥物殘余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4B):59-61.
[4] 張幸國.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與技巧[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53-54
[5] 朱偉梁,丁祿霞,李莉,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我院門診藥房發藥差錯率中的應用[J].中國藥房,2012,23(13):1190-1192.
[6] 梁銘會,劉庭芳,董四平.品管圈在醫療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2):37-39.
[7] Hosseinabadi R,Karampourian A,Beiranvand S,etal.The effect of quality circles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work-life of staff i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J].Int Emerg Nurs,2013,21(4):264-270.
[8] 郭麗敏,劉晶星,王薇,等.以品管圈為抓手促進醫療質量提升[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5,22(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