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珂,劉喜友,劉衍勇
(山東科技大學體育學院,山東青島 266590)
藍色經濟背景下青島城市群區體育文化產業整合與優化策略
張維珂,劉喜友,劉衍勇
(山東科技大學體育學院,山東青島 266590)
從整合與優化青島區域體育資源,構建產業體系,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和整體競爭等幾個方面,論述了青島城市群區的體育產業發展的必要性;從地域經濟發展水平、體育文化底蘊發展導向和科技創新分析了城市群區體育產業融入體育產業鏈、發揮城市的集聚和輻射作用可行性;并在此基礎上初步提出了青島城市群區體育產業優化整合的策略。關鍵詞:體育文化產業;整合;優化;青島市
隨著經濟、體育文化在國際范圍內迅速發展,體育文化產業結構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體育文化是用來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強身健體的生活方式,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因素,也是黨的十八大的主要目標之一。體育文化產業是一個綜合性概念,是指為社會公眾體育健身提供相應的體育產品及服務的產業活動,及其相關聯的產業活動的集合[1],目前,西方發達國家體育文化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之下,體育文化產業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廣闊,被經濟專家稱為新世紀低碳環保的“朝陽產業”。國家在2011年批復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國家發展戰略,在這全新發展的背景下,如何規劃與發展并發揮青島區域優勢及自身特色,盤活地區體育資源存量,擴大體育輻射范圍,增強市場競爭力?本研究以產業政策理論為視角,以區域經濟學理論為依據,對青島經濟區域的體育文化產業規劃構建模式、系統構成因素、形成機制及相關政策調整等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客觀分析,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抓住機遇,提出促進青島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對策,構建高效體育文化產業體系,加快區域資源整合及有效的開發與轉換,帶動與促進整個藍色經濟區經濟快速、穩步的增長,并為相關部門提供政策依據和理論借鑒。
1.1 研究對象
對青島城市群區的7個和4個區市的體育產業進行了統計學樣本抽測,并結合權重認證評價法確保評估數據的真實性。體育產業包括了主體產業和相關產業,主體產業為:體育建筑業、體育健身娛樂與培訓業、競賽表演業、體育經紀與中介業、體育新聞與傳播業;相關產業為:體育旅游業、體育彩票業、體育用品制造業、體育用品銷售業等(見表1)。通過對青島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研究,找出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從而提出青島城市群區體育產業優化與整合的策略。

表1 體育文化產業的分類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
參閱了青島市體育局關于青島市體育產業進行的數據統計等資料,利用山東科技大學圖書網絡資源,查閱2005-2013年國內體育產業發展、經濟學、體育社會學方面相關研究文獻與成果,搜集、整理、分析國內有關城市群、體育文化學、產業優化與整合等方面的資料,為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2.2 理論闡述
借鑒文獻資料,對青島區域體育文化產業規劃發展趨勢進行研討,與我國先進省份的體育文化產業體系差距進行對比分析,并借鑒國外優秀經驗。然后進行歸納、整理,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1.2.3 實地調查
選擇青島100家體育文化產業管理部門、高校、企業、商業機構、體育健身娛樂場及千名體育消費者通過問卷調查、專家訪談、實地調查研究并收集相關資料。
1.2.4 邏輯分析
通過對青島體育文化產業體系整合與優化內涵進行邏輯推理、數據整合,通過實證化與專門化的分析方法,進行系統的研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獲得本研究的主要結論。
2.1 青島地區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概況
體育產業是經濟領域中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青島地區作為沿海的開放城市應該有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型體育產業的高起點。特別是2008奧帆賽在青島的開展,已成為地區體育文化發展的“催化劑”,青島各市區都建設了市、區、街道三級體育文化網絡;規范和健全了社區群眾體育文化組織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全民健身的體育設施和體育服務保障體系逐步完善,提高了廣大群眾健康水平。2014年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發布“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報告”,在35個城市生活質量、公共服務滿意度(主觀)調查中,青島地區市民對體育文化生活的滿意度名列全國前列。在山東省委提出努力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加快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指導性意見下,逐步形成了以青島為龍頭,充分整合發揮地理位置優越、資源富集、產業基礎好、港口體系完備、經濟外向度高等綜合優勢的藍色體育產業經濟區。隨著國內體育產業經濟的迅猛發展,青島體育產業體系也呈現出發展和完善趨勢,由于在品牌創造和產品研發上力度不夠,青島地區運動品牌一直徘徊在中低端市場;如雙星集團現有體育產品科研人員不足300人,創新能力較弱,而耐克、阿迪達斯公司2012年雇傭的研發人員就超過5 000人,其團隊人員來自生理、生物化學、生物力學、工程技術等多個領域,研發投入1 800萬美元。而雙星始終停留在“別人能做,我們能改”的模仿層面,其產品以大眾化的價格徘徊在中低端市場。隨著體育產業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大量的國際品牌進入國內市場,形成了巨大的市場壓力。缺乏科研團隊與自主創新能力,體育文化產業間不能相互融合與優化,是導致青島體育產業發展后勁不足及體育用品科技含量較低的重要因素。
青島體育產業大多數以內銷型為主導、產業經濟結構不夠合理使得自身發展空間嚴重不足,雖然體育健身休閑市場發展迅速,其投資額度與規模較小,主要集中分布在網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籃球、高爾夫球、旅游等群眾基礎較好或市場潛力大的項目上;健身器材、運動服裝、體育用品專業市場趨于成熟,將拉動島體育用品消費市場穩步增長。另外,體育信息傳播、中介、體育廣告業等行業已經起步向更廣更寬的領域發展;體育保險業發展滯后。截止到2013年,青島體育總產值接近300億,但由于青島城市區域間無統一的體育文化產業整合與優化策略,故沒有形成規模的體育產業集群,因而體育產業收入占GDP的量較小。通過與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定量比較,青島市2011年體育總產值為281.17億元,占當年地區GDP的1.02%。而長三角與珠三角城市群中上海、深圳2007年的體育總產值分別為683.25和381.96億元,占當年地區GDP的5.61%與6.84%,與后兩者有明顯差距,處于全國體育產業經濟發展的中下區域,且區域間競爭日益激烈,競爭手段亦日趣豐富。北京、天津、上海、廣州、蘇州等體育經濟先進城市在基數優勢的基礎上,體育產業經濟發展速度不減;無錫、南京、石家莊等后起城市體育產業經濟發展勢頭更為迅猛,逐步縮小與青島的差距。
青島擁有海岸線第一山-嶗山、內陸濕地-姜山、黃金海岸線-金沙灘等旅游休閑勝地,集人文自然、山海和城市景觀于一身,多重文化背景并存,孕育了絢麗多彩的海洋體育文化,賦予了青島城市集群“海陸”全方位發展海洋休閑體育的條件,且擁有非常發達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2012年青島旅游接待量5 700多萬人次、總收入800多億元,占GDP的10%。但游客主要集中在市區,而周邊萊西、平度、即墨、膠州甚至黃島群區相對量較少,只占總量的28%。另外,體育休閑項目較少。由于安全原因,將游客喜愛的水上自行車封閉,只局限在游艇、旅游巴士、自行車、電瓶車、電子飛靶等項目。體育旅游產品結構單一、產品老化缺乏有創意的本地特色產品,不能滿足游客而推出不同系列的地方特色體育旅游產品。同時青島城市群區體育旅游沒有形成一套相互依托、優勢互補的資源共享系統,使休閑對海洋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足,沒能真正體現藍色休閑體育產業的作用;城市群區互動能力不足,休閑旅游產業微觀市場基礎不扎實,信息不夠順暢;沙灘休閑體育活動,易受季節氣候影響。
2.2 制約青島體育文化產業發展主要因素
2.2.1 城市群區體育文化產業內部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體制改革滯后
青島體育文化產業主要為體育旅游業、體育健身娛樂業、運動器械及體育用品制造業和體育彩票業等。體育文化體制改革相對其他經濟領域較滯后,存在著運行主體與執行程序不明確等問題。另外,市場運作不成熟、無頂級自主創新品牌等,制約了半島體育產業“從港口走向世界”的質量與數量。應加強與改進現代企業制度,形成合理、靈活、高效的生產經營機制與內部管理體系,以地理優勢擴散感染能力,提升體育旅游業,以挖掘傳統文化產業為發展潛力,促進體育文化市場的建設,以體育競賽表演業為依托,體育培訓業為紐帶,體育健身休閑服務業為載體,增強體育用品業的行業競爭力,使體育產業穩步協調發展。
2.2.2 體育文化產業企業規模偏小,未能形成產業鏈
近年來,青島體育文化產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在體育旅游業、體育休閑業、競賽表演業及影視業,但突出問題是產業發展規模不大,產業機構以個體為主實力相對較弱,且各地域相互孤立、各自為政,拘泥于地區部門間的利益,無法擁有共同的品牌及市場,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整體合力。2011年,青島市共有體育相關企業7 080家,68%是作坊式的個體小型企業。另外,青島雙星集團尚未起到青島體育文化主導核心企業作用。行內產業同構、品牌特色重疊,沒有形成集聚效應和整體競爭的有效產業鏈,無法使鏈條互動效應創造最大價值,因而未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青島的相關行政機構不能為產業的集合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保障,使得體育產業難以發揮和發掘地域特色和優勢,建設產業集群聯盟,形成產業標準化的創新協作平臺,從而無法提升區域企業競爭力,加速實現產業的規模生產與規模經濟。
2.2.3 缺乏創新活力的產業集聚
作為新興的體育文化產業,青島城市群區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先進的京津城市帶、長江和珠江經濟帶相比,其體育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尚有一定的差距,其原因是沒有確定青島城市群區的體育產業鏈的核心,通過發展核心產業,實施梯度戰略,帶動中介和外圍產業的發展和繁榮。調查發現,體育用品制造銷售業,占青島體育產業增加值的83%,體育服務業占產業增加值的17%。
青島尚未出現體育保險行業,而且體育廣告業、體育中介也剛起步,幾乎無社會貢獻;體育健身休閑業與體育競賽表演業沒有起到先導作用,刺激體育市場需求,無法使體育運動的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群眾性以及體育競賽表演與廣告業、新聞媒體間的互動性、互利性等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
2.2.4 居民體育文化消費總量過低
體育消費是指人們用于參加各類體育活動及相關方面的消費,已成為人們生活重要的消費市場,是繁榮市場、激活體育產業,推動經濟增長的橋梁[4]。
通過對青島城鄉居民體育消費需求的調查發現,2012年青島居民體育消費占總消費的21.3%,71.8%的居民有體育消費觀,女性較男性低。目前青島最大體育消費群體是學生,占67.4%。體育用品是最大的體育市場,占48.2%。人們從事體育消費的目的以娛樂健身為主,其次是考慮醫療健身,65%的城市居民家庭擁有體育器材,76%以上的家庭人均不足1件體育器材,除到經營性體育場館觀賞體育競技表演外,去進行體育訓練消費的人員卻是寥寥無幾,一年內未進行過實質性體育消費的人數高達68%。調查表明,青島市家庭體育消費水平較低。
青島城市群區屬于經濟發達的地區,但體育消費對多數居民而言屬于新生事物,政企健康投資的宣傳力度不夠,群眾消費觀念的滯后,是造成青島體育文化消費總量過低的主要原因。
2.2.5 體育文化產業人才資源相對匱乏,科技開發與成果轉化不夠
青島城市群區體育文化產業發展迅速,面臨著體育文化產業人才短缺問題。體育文化產業領域的競爭,其競爭核心是人才[5]。在青島體育文化產業的品牌建設過程中,一是缺乏新興行業項目策劃與設計的優秀科研人才;二是缺乏具有開拓精神與創新能力適應體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需要的懂市場營銷知識的復合型文化經紀管理人才;三是缺乏熟悉體育文化產業法律與規則、缺乏擅長將體育文化進行產業化和市場運作的市場管理執法人員。2011年青島市體育相關企業7 080家,從業人員8.44萬人,但懂經營管理的人才還不足5%,市場需求的策劃、創意設計人才不足1%??萍奸_發與成果轉化不夠,使得本地品牌科技含量水準和效果較低,減少了體育文化產品的附加值。另外,體育文化產業相關的法律和規則與市場運作的環節相脫節,使得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偏低,目前只有雙星、英派斯、英吉多占有青島體育用品及運動器械中低端市場的78%。由于體育文化產業人才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不能充分把地域體育文化資源優勢,有效地轉化為產業優勢,實現文化產品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體育文化人才的培養和開發,是將青島體育文化產業做強的基礎,可以通過與駐青島高校(中國石油大學、青島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開展合作培訓,培育體育中介服務品牌,造就一批體育經紀人隊伍為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服務,從而完善和健全青島城市群區的體育文化產業服務體系。
3.1 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引領半島經濟發展全局,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展全民健身、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的要求為契機,按照山東省委省政府關于建立半島都市群區戰略部署,加強吸收體育文化外資質量,努力打造現代化體育制造業,研制高端科技體育文化產品,搶占我國體育文化產業市場,提高產品優化出口結構,以青島的龍頭帶動作用,西海岸經濟新區的趕超意識,形成強有力的競爭集群,深化改革,轉變產業經濟增長方式,優化整合資源,進一步擴大半島藍色經濟區體育文化產業的整體效應,促進城市群體育產業向多功能綜合性產業轉變,推動體育文化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建設一流的藍色經濟城市群區。
3.2 城市群區體育文化產業整合與優化發展策略
3.2.1 確定城市群區體育文化產業的核心內容,建設產業集群聯盟
產業的核心內容是實現構建產業集群聯盟的前提,是實現產業順暢運行的關鍵[6]。青島城市群區體育文化產業發展一定要結合區域資源和科技發展實際,立足城市群區經濟發展的條件和趨勢,從全局和整體觀念視角研究產業集群中企業發展目標與集群產業核心內容的契合度,推動青島區域產業中同類企業聚集形成聯盟,制訂集群行業內標準,進而確定集群的體育文化核心與產業核心,找出適宜本區域產業集群的發展道路,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體育健身企業集團。
3.2.2 優化體育文化主導企業,培育體育文化主導產業鏈
在確定產業核心內容的基礎上,結合青島區域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實際,運用層次分析法,優選主導產業;通過行業內重組、政府扶持、科技創新等積極營造環境與條件發展壯大主導產業,強化其在行業標準方面等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建設產業集群標準化典范,形成重大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的市場化運作聯合機制,培育上、下游產業,突出主導產業鏈戰略,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及其在企業發展上的強力作用[7],推動青島區域體育文化經濟的蓬勃發展。
3.2.3 拓展衍生體育文化產業,構建體育文化產業輻射蛛網鏈
運用產業輻射理論,依據體育文化融合脈絡,創新體育文化融合模式,提升產業的結構層次,通過現有體育文化產業的重組、新興產業的培育,以輻射力和競爭力為主要目標,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品牌,實現雙輪推動半島城市群區體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形成城市群區布局合理、品牌特色鮮明、輻射力強、南北縱橫拓展體育文化的產業輻射蛛網鏈,加強體育賽事營銷和管理創新的信息傳播輻射,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賽事及青島本土運動品牌,開拓國內外市場,推動整個半島經濟的發展。
3.2.4 建立城市群區產業信息化網絡平臺,促進標準化平臺建設
通過信息化網絡系統有效整合,使體育政務信息、文化產業信息、項目管理信息、賽事管理信息等實現信息化統一管理平臺,通過政府、行業組織、企業等各界力量,努力打造城市群區體育文化產業標準化技術交流、人才培養、行業標準制定推廣與產業化服務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科技、成果與人才的共享,建立產業集群標準化創新體系,加快實現規模生產與規模經濟,提高青島體育文化產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3.3 加強政府、行業、企業三級層面融合,實現體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3.3.1 加強政府政策引導、扶持力度,轉變政府職能
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一套系統的體育文化產業政策及與國際規則接軌的體育市場法律法規,促進產業科技創新及體育文化科技融合產業的發展;完善產業行政管理、體育市場化發展的相關制度與區域資源配置體系,優化產業資本結構,構建體育文化科技產業管理部門與商業制度,提高區域資源配置利用率,培育體育市場主體,建立體育產業基地。推動和引導城市群區產業依據資源稟賦,合理定位,推動青島區域經濟轉型,帶動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3.2 建立行業協會組織,實現媒體的價值
在我國體育文化產業界尚未形成產業組織的觀念,通過組建體育文化產業融合的行業協會,實現業內體育文化科技信息交流,維系產業內企業之間的交易、利益和互補行為,促成產業科技化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使體育市場主體多元化,從而維持青島市場秩序的穩定,提高區域產業經濟效率。
3.3.3 培養企業人才,提高體育產業的競爭力
加快體育文化產業人力資源隊伍的建設,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專業技能優勢、知識結構合理、實踐經驗豐富的高層次復合型體育產業人才,做好企業發展戰略規劃;構建產業科技開發平臺,努力使青島體育產業人才進軍國際市場,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開發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不但要在國內具有強勢競爭力,還要積極進入國際市場,在國際上形成較強的競爭力,使青島體育文化產業融入國際經濟競爭舞臺,帶動整個半島藍色經濟的發展。
本研究結合青島的城市群區當前體育文化產業經濟發展的具體形式及區域產業整合與優化具體情況,提出整體的青島區域體育文化產業經濟未來發展的指導思想與戰略定位,以創新發展“港口效益”模式融入國際體育文化產業鏈,推進青島區域體育文化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1]任涵.基于SWOT分析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8.
[2]郭先登.論青島為龍頭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問題[J].山東經濟,2009(5):137-141.
[3]張磊.社會經濟轉型期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之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7.
[4]楊倩.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1.
[5]許正林.我國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J].體育科研,2005(6):27-32.
[6]宋凱.我國體育產業鏈構建的SWOT分析與戰略思考[J].綿陽: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8):113-116.
[7]肖淑紅.中國體育產業價值鏈管理模式研究[EB/OL].http://epub.cnki.net/grid2008,2014-3-17.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on and optim ization of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cluster area of Qingdao city under blue-econom ic background
ZHANGWei-ke,LIU Xi-you,LIU Yan-yong
(School of P.E.,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90,Shandong,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sports industry in Qingdao cluster area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regional sports resources,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system,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effect and the overall competition.Also,from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we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incorporating sports culture into sports industry chain and exert the func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radiation,based on which a preliminary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sports industry of Qingdao city cluster.
sports cultural industries;integration;optimization;Qingdao city
G80-054
:A
:1009-9840(2015)01-0021-05
2014-07-10
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推進青島體育產業鏈發展升級提升青島體育產業在藍色經濟發展區中的競爭力的研究》(編號:QDSKL1401052)。
張維珂(1964- ),男,山東泰安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