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興
摘要:文章主要探討了散養豬疫病頻發的原因以及防控對策。
關鍵詞:散養豬;發病原因;控制對策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3-0023-01
近幾年來,豬疫病發生的頻率不斷增多,使得養殖戶經濟效益受到較大影響。本文結合目前養豬行業的實際情況,并通過調查分析,總結了散養豬疫病頻發的原因以及控制對策。
1 豬疫病頻發的原因
1.1 動物的防疫條件不合格
目前有很多養殖場只注重對于動物疫病的防治,而沒有注重對動物的防疫條件的完善,并且在剛開始建立養殖場的時候,沒有考慮為防治動物疫病打下好的基礎,從而就導致了動物疫病的頻發。很多養殖場都特別注重養殖場的保暖設備,但是卻忽視了通風以及降溫設備,這樣就會對母豬的生產和豬仔的成活率造成一定的影響。
1.2 飼養環境差
有些養殖人員并沒有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舍不得在豬飼養場的硬件設施上投資。飼養場地的防暑設備不完善,冬季和春季豬舍的內部溫度不合格,防寒的設備簡陋,舍內硫化氫和氨氣等有毒的氣體嚴重超標,導致了豬群的呼吸道綜合征廣泛傳播。
1.3 飼養方式落后
在實際養殖的過程中,新的養殖場豬疫病發生率要低于舊的養殖場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養殖場的養殖方式得到了優化,能有新的控制疫病發生,增加養殖戶經濟效益。目前很多養殖戶都忽視了動物的福利,飼養密度過大,不利于豬的健康生長。同時對母豬使用限位欄,嚴重影響了母豬的繁殖能力。
1.4 天氣的原因
由于人類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使得全球氣候變暖,天氣的變化對豬群造成很大的影響,成為了養殖產業的天敵。
1.5 營養的搭配不合理
有很多養殖人員并沒有對豬群各個階段的營養進行搭配,沒有按照科學的配比進行搭配,隨意更改營養成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養殖人員沒有認識到玉米發霉的危害和嚴重性。發霉的玉米已經成為了飼養者在飼養過程中的特大危害,嚴重降低豬群的免疫能力并且毀壞豬群的免疫系統導致很多母豬流產,大大降低了母豬的生產性能。
1.6 動物的防疫體系不完善
①一些散養戶不在正規的獸藥店購買疫苗,而是圖省錢而購買劣質疫苗。②盲目的接種,有很多養殖場并沒有按照規定的程序來接種疫苗,或者是接種的疫苗已經過期。③疫苗的注射劑量,或者是同時給動物注射兩種不同的疫苗,使得兩種疫苗互相干擾,最終對抗體的形成造成影響。④無害化處理。⑤發病之后漏報、少報、瞞報疫情。
2 防控對策
2.1 科學制定防疫計劃
針對疫病的特點,制定出一套科學和完善的防疫系統,不能同時給豬注射兩種疫苗,以防兩種疫苗互相干擾。要針對每頭豬體重、年齡和大小來選擇不同大小的針頭,對豬進行免疫注射之后要認真記錄,不嚴格按照規定劑量給豬進行注射,不能隨便增加或減少劑量。
2.2 慎重選種
養殖人員在進行引種時,要對當地的養殖情況進行了解,不要在豬疫病流行的養殖區進行引種。同時引種時還要注意對養殖場進行消毒清理,豬種引進隔離觀察15 d后方可與原有的豬種混養。
2.3 合理搭配豬的飼料
根據母豬處于不同的階段來配制飼料,配制的飼料一定要滿足母豬日常所需要的營養量,同時還要定期在豬飼料里面加入一些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礦物質來補充日常的營養量堅決抵制給豬食用發霉的飼料或者是在飼料中長期添加一些發霉的物品。可以在豬飼料里面加入脫霉劑,夏天的時候可以加大脫霉劑添加的量,可以減少低霉菌的毒素給母豬帶來的副作用。當豬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時候,要根據每頭豬的生長特點來配比不同的比例的飼料,來滿足生長時期所需要的營養量。
2.4 加強飼養員的飼養管理,提高飼養人員的消毒意識
仔細觀察并記錄豬群每日呼吸、糞便、黏液和采食的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處理。對豬群進行合理分群,降低豬群飼養密度,注意豬舍日常的衛生清理。在夏秋的時候,要給養豬場窗戶安好紗窗,清除豬舍內的蚊蟲。在冬春的時候要注意保暖和通風的協調,確保豬舍內部的空氣新鮮,嚴格禁止貓狗等動物進入豬舍,定期消滅豬舍老鼠。每周都要給豬消毒一次,定時更換消毒液的種類。豬舍內外都要用消毒液進行消毒。
參考文獻:
[1] 彭建軍,張衛紅.散養豬疫病頻發的原因及防控對策[J].北方牧業,2012(16):19-20.
[2] 李園園.養豬場疫病頻發難治的原因淺析[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3(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