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華 崔淑節
“翻轉課堂”在護理人員心肺復蘇技能培訓中的應用
劉書華 崔淑節
目的:探討“翻轉課堂”在護理人員心肺復蘇技能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第1季度和第4季度參加心肺復蘇技能操作考核的兩組護理人員分別作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采用在醫院局域網以PPT進行培訓,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心肺復蘇操作技能培訓。結果:試驗組護士心肺復蘇考核成績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法提高了學習效率,新的授課方式對于臨床一線護理人員技術操作培訓具有適用性強、可行性高、易執行等特點。
翻轉課堂;護理人員;心肺復蘇;培訓
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術是搶救生命最基本的關鍵技術和方法,是醫護人員必須掌握的一項急救技能,也是每年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培訓達標的必須學習內容之一;它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論知識轉化為有效的實際操作,最終落實在實際實踐能力上[1]。而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特點為白班夜班三班倒的工作模式,對于集中、大規模培訓方式是難以實現的,應用科學的培訓方法并規范CPR復訓制度以促進臨床護士CPR技能保持是護理管理者應該研究的重點課題[2]。針對這一現象,2013年我院護理部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對臨床一線護士進行CPR操作技能培訓?!胺D課堂”是2011年,薩爾曼·可汗在TED大會上介紹給全世界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其理念來源于美國科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2007年春該校的兩位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在考慮如何給因病無法出席課堂學習的學生補課時,利用錄屏軟件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教師講課音頻,并將制作好的視頻放置到網站上以供缺課的學生使用。從未缺席的學生也使用在線材料,主要用于復習和強化課堂教學內容。而這種新的授課方式對于臨床一線護理人員技術操作培訓具有適用性強、可行性高、易執行的特點,我院采用后收到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第1季度和第4季度參加心肺復蘇技能操作考核的兩組護理人員為培訓對象,第1季度為對照組,第2季度為試驗組。對照組參加考核人員為44名,均為女性,平均年齡(26.48±3.32);中級職稱3名,初級職稱41名;試驗組參加考核人員為39名,均為女性,平均年齡(27.32±3.59)歲;中級職稱4名,初級職稱35名。兩組護士在年齡、職稱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培訓方法 對照組采用我院原有培訓方法,即在醫院局域網以PPT進行培訓。PPT根據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AHA)更新的《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療建議》(簡稱《新指南》)心肺復蘇的新標準撰寫演示文稿。內容包括心跳呼吸驟停(意識喪失、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的判斷、CPR適用范圍、呼吸心跳停止的處理措施、簡易呼吸器的使用、胸外心臟按壓方法及復蘇有效指征等6方面內容。演示文稿撰寫完畢后放置于醫院內部局域網上,供廣大臨床護士在醫院內進行學習;同時將演示文稿放置于護理部公共郵箱內,便于護士自行下載下班后學習。
1.2.2 試驗組培訓方法 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即錄制操作視頻聯合撰寫PPT方法進行CPR操作技能培訓。由接受過CPR專業培訓并具有授課資格的急診室護士長進行操作流程視頻錄制。錄制內容包括心跳呼吸驟停(意識喪失、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的判斷、CPR操作流程、呼吸心跳停止的處理措施、簡易呼吸器的使用、胸外心臟按壓方法及復蘇有效指征等6方面內容,操作視頻錄制完畢后放置于醫院內部局域網上,供廣大臨床護士在醫院內進行學習;同時將操作視頻放置于護理部公共郵箱內,便于護士自行下載后學習。
1.3 評價標準
1.3.1 運用模擬人考核 根據模擬人提示通氣、按壓正確與否進行考核。由護理部負責人員及1名參加過CPR專業培訓人員監考,分別于培訓前及培訓后進行考評。考核評分標準依據2012年北京護理學會組織舉辦的北京地區護理技能大賽中單人徒手心肺復蘇評分標準進行評分。
1.3.2 操作評分 評分標準為百分制,主要包括儀表5分,操作前用物準備5分,操作過程80分,操作后患者體位擺放處理用物5分,洗手記錄規范5分。操作的過程內容:判斷意識呼吸、呼叫記錄時間、擺放復蘇體位、判斷頸動脈搏動及全身循環、墊硬板、操作者體位、按壓定位方法及部位、按壓頻率、按壓深度、按壓手法、調節氧流量、打開氣道方法、EC手法正確通氣、按壓與通氣比例、操作5個循環后評估、復蘇成功記錄時間。每一項分值均為5分。操作時間為5 min,超時后終止操作評分按照未完成項目所占分值進行扣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護理人員CPR技能操作成績比較(分,±s)
3.1 “翻轉課堂”是護理管理者對臨床護士進行CPR培訓模式的創新 CPR技術在急救技術中極為重要,對于臨床護士而言,CPR臨床操作頻率不高,易導致護士操作熟練程度下降;同時,護士是最先到達發生心搏驟停的現場;因此應重視對臨床護士進行CPR的定期反復、強化培訓和考核。以往我院CPR培訓方法上多采用傳統講授練習,在固定時間和地點集中講授、示范和練習,由于工作時間的特殊性不能保證對全體護士進行面授培訓。因“翻轉課堂”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可以打破以往的培訓方式,被稱為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破壞式創新”,現在的護士是“YouTube一代”,他們喜歡短小碎片化的東西,在視頻中,教師需要做的是一個主題一個視頻,將視頻的長度壓縮到15 min以內,最好是10 min左右[3]。因此我們錄制的操作視頻大多數只有幾分鐘的時間,最短的視頻只有1 min左右,最長的視頻不超過5 min。每一個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查找起來比較方便;通過發布的視頻,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控制;通過動態信息呈現給臨床護士形成多種感官上的反復刺激;所獲得的信息量大,不但使學習者加深理解從而大大提高學習興趣,同時也可彌補傳統講授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在“翻轉課堂”中,在家觀看教學視頻的時間和節奏自由掌握;對于不懂的內容反復看,對于已掌握的內容粗略看,自己掌握學習深度。翻轉課堂是一種使課堂人性化的學習策略,有效改善學習效果,減少因為時間空間等影響護士的學習。
3.2 “翻轉課堂”教學法提高了學習效率 結果顯示,試驗組護士CPR考核成績提高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翻轉課堂”教學法能夠提高護士CPR操作考核成績。護士正確、及時、有效地為心搏呼吸驟停患者實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電擊除顫等急救措施是復蘇成功的關鍵。有研究證實,如果在4 min內進行有效現場心肺復蘇,可能有50%的搶救成功率,超過6 min,成功率只有4%,通常情況下,一旦大腦缺血缺氧5~6 min,即可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院內患者心臟驟停發生時大部分是護士首先發現的,因此,對于心跳呼吸驟停的患者,必須分秒必爭,進行現場心肺復蘇,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護士熟練掌握復蘇技術,對心搏呼吸驟停的患者爭分奪秒地積極搶救,快速地給予高質量的CPR可以大大提高搶救的成功率[4],從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質量。
[1] 路欣妹,劉建芬.急診科護生心肺復蘇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0):56-57.
[2] 姜金霞,彭幼清,施 雁.多元化心肺復蘇培訓結合督查考核在臨床護士保持心肺復蘇技能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57-60.
[3] 鄒景平.教育的“破壞式創新”上場了[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15.
[4] 周曉梅,陸勤美.低年資護士2010版心肺復蘇技能培訓考核中的問題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3):85-86.
(本文編輯 馮曉倩)
100010 北京市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劉書華: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4-07-04)
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