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穌+史哲榮
[摘要]以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新形勢為背景,分析了新時期高校德育的工作現狀,通過對高校德育理念、內容、方法、途徑以及體制與機制創新的研究。分析認為: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加強新時期高校德育創新的具體措施、確立新理念,更新內容和方法體系,開辟新途徑,完善新體制,形成新機制。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德育工作;德育創新;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5) 02-0042-02
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5. 02-021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高校德育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德育工作的創新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科學的態度,繼往開來,創新高校德育工作,努力開創高校德育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境界。
一、當前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它既需要道德的支持和維系,也會對道德的發展產生雙重的影響。一方面,市場經濟的競爭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功利性特點,極易誘發大學生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傾向;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出現了經濟成分多樣化、就業方式多樣化、分配方式多樣化以及利益格局多樣化的局面,進而使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呈多元化的特點。在這樣復雜的社會環境下,部分大學生的世界觀發生傾斜,價值觀發生錯位,思想陷入混亂,理想信念淡漠,社會責任意識、道德自律意識缺失。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這樣現實的挑戰,構筑大學生純潔健康的精神家園。
(二)高等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傳統的辦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于招生制度和就業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面臨著經濟和就業的雙重壓力。致使他們往往以功利性的原則去認識和評價周圍的一切,比較看重短期利益,對旨在培養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教育活動不感興趣,這就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做,效果不明顯的重要原因之一。素質教育關心大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特別是關注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大學德育如何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服務,是新世紀大學德育所面臨的現實性課題。
二、當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高校德育創新指的是在德育工作中,應用新的理論和新的知識,采用新的內容體系、方式、方法、手段和教育管理制度,增強德育的吸引力、滲透力,提高德育的效率和效果,實現德育的目標價值,以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不可或缺的工作。當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現狀是:
(一)重智育,輕德育。在現實教育中,受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德育逐漸讓位于智育,分數決定一切,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現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實,以考試成績論英雄的體制,雖然為國家培養了一些人才,同時也出現了不少有才無德的社會危險品。
(二)課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視。高校中,很多德育方面的課程都沒有發揮出它們實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學生認為德育的課程就是一個口號,沒有實際的東西,再加上從小的都在不斷接受這一方面的教育,使得學生上了大學以后,忽視了德育教育的作用,同時也使得高校德育教育成為空談。
(三)高校德育方法陳舊。部分德育教育的方法脫離生活實際、內容空洞,與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道德生活需求不相吻合,缺乏感召力,以及重視說教灌輸,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形式主義嚴重,甚至出現以罰代教的現象等等。
對于這些問題,教育工作者應正確把握德育教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積極探索,樹立新理念,運用新的科學有效的方法去開展學校德育工作,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研究和把握德育的發展趨勢,對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深遠的意義。當下,德育的發展趨勢主要為:德育觀念的現代化;德育的民族化與國際化;德育的科學化;德育的社會化;德育方法的多樣化;德育結構的多元化;德育與智育的一體化;德育環境的綜合化這八大趨勢。
三、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創新的新對策
(一)更新理念,創新思維,落實科學育人觀
新時期,我國大力倡導以德治國,積極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如果繼續重智輕德,結局將是顧了小我,而失了大局;顧了眼前,而失了長遠。只有全面落實德育為首和科學育人觀,高校德育創新工作才有希望,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因此,我們要尊重個性差異,關注每名學生的發展,每個教師都要做到“用愛心啟迪學生,用耐心幫助學生,用誠心鼓舞學生”。只有觀念轉變了,才能為高校的德育工作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在教學過程中,德育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學科。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再單以分數論英雄,而是以德、智、體各方面的表現為依據進行綜合評價。在這樣的機制下,教師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高校才能呈現“比學習,講團結、趕先進、互幫助”的良好局面。只有這樣,才能切實貫徹科學發展觀,我們的德育創新才有希望。
(二)拓展高校德育的新領域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縱深發展,諸如高校合并、多校區辦學、自主擇業、后勤社會化等問題突出,面對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現實狀況,高校德育工作如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成為一項重大的課題。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須根據新情況,調整新思路,做出應對之策。
首先,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對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等產生了重大影響。面對互聯網迅猛發展的趨勢,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須適時調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對互聯網的沖擊做出積極的回應,搶占德育新陣地。endprint
其次,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入,公寓已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公寓的氛圍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大的影響。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進公寓,增強德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和主動性,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實質,即使高校人才培養的題中之意,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最后,學生社團歷史悠久,隨和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學生社團也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德育教育的又一重要渠道。
(三)完善體制創新,形成有效運行機制
高校德育活動的基本規律是德育必須與社會經濟體制變革發展的要求相適應,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相適應。高校德育工作的體制與機制創新,即確立德育工作在高校中的主導地位,實現德育過程和智育過程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首先,要完善領導體制與組織機構,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組織保證,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運行機制。
其次,要完善規章制度,形成長效機制。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覆蓋到全體師生中,覆蓋到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各項工作中,覆蓋到學生入學教育、畢業教育、就業指導的各個環節中。
最后,要加大經費投入,提供物質保證。德育經費在德育目標進程中具有重要的保證作用。高校德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政治理論教育、形勢政策教育,還要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要把課堂理論教學同德育實踐相結合,把三育人工作與校園環境建設相結合。
(四)加強高校德育隊伍的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要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具體說,生命線具有服從、保證、結合三方面的科學內涵,真正含義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引導、服務和保證作用。現時期,對廣大人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離不開高調德育隊伍。高校德育隊伍的建設,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礎性建設,是改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關鍵,也是推動我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前,高校德育隊伍建設存在高校領導思想認識上的、措施上的和投入上的三個不到位。在高校進行德育工作的很多輔導員,甚至沒有系統的學習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別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隊伍也不夠穩定,人員的選留相對困難,隊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這就出現一個惡性循環。這就迫切要求加強高校德育隊伍建設。通過加強“兩課”教師隊伍建設及加強專職學生工作干部的建設,以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崗位的吸引力。
總之,高校德育創新工作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系統工作,是一門藝術性科學。創新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真正使學校德育工作成為有靈魂的、不空洞的、整合的、生活的、共鳴的、通情的創新德育,就需要我們具有全局意識和歷史責任感,在繼承的基礎上與現實結合,在道德教育實踐中敏銳地發現問題,追求獨特性和多樣性,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善于變通,做到思路開闊。只有提升新的理念,創新新方法,才能搞好新時期的德育創新工作。
四、結語
歷史在前進,時代在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德育教育越來重要。因為當代大學生具有多樣化的社會支持需求,需求能否得到有效回應和滿足,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個人成長和持續發展有重要影響。而新情況新的問題不斷出現,要求我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開拓思想,更新觀念,不斷創新,全方位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以促進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只有全方位關注德育教育對象的現實需求,并通過政策保障和社會環境優化給予積極回應,才能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
參考文獻:
[1]楊健生.向知識經濟時代學校德育的思考[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1(1):37-41.
[2]楊海波.當前德育現狀及改進對策[J].云南電大學報,2006(3):12-16.
[3]王偉.關于西方學校德育的探析[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3):13-16.
[4]彭壽請.高校學生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4):45-48.
[5]劉紅.高校德育工作應把講政治放在首位[J].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9(4):35-39.
[6]崔永貴.高校德育工作的現狀及改進途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3):66-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