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洪健
摘要:針對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提出在中外合作辦學學生黨建工作實踐中要逐步構建“1434”黨建工作模式,不斷調整改進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黨建工作。
關鍵詞:黨建工作;高校;中外合作辦學
“中外合作辦學屬于公益性事業,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近些年有相當數量的高校學生通過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到國外去學習。如何構建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黨建工作模式,更好地貫徹實施國家的教育方針,是黨建工作中亟待解決的任務。
考量一下合作辦學現狀我們不難發現,在實施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特殊情況。具體來說,一是國際化的受教育環境特殊,學生的思想要經受不同文化的沖突與洗禮。人才對社會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如何,更是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這需要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黨建工作,引領其形成積極科學的社會主導價值觀;二是學生培養模式特殊,學生在國內學習一段時間后要出國學習。黨建工作在培養考察時要注意時效性,在管理教育上須要考慮連續性;三是教育教學模式特殊,實現了中外教學資源的對接。但學生黨建工作方面并沒有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與之相適應,生搬硬套現有模式,工作效果往往差強人意,需要學生黨建工作融合創新。考慮上述情況,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必須正視中外合作辦學給黨建工作帶來的挑戰,積極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指出:“中外合作辦學應當符合中國教育事業的需要,保證教育教學質量,致力于培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各類人才。”這對合作辦學的高校黨建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筆者認為,在工作實踐中要逐步構建“1434”黨建工作模式,即明確一個工作思路、做好四個方面工作、抓住三個關鍵點、建立四個保障機制,不斷改進和加強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黨建工作。
首先,明確一個工作思路。
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發揚黨建工作的優良傳統,開拓創新,積極構建中外合作辦學學生黨建工作的思想、組織、制度、作風的工作框架,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愛國主義人才。
其次,構建學生黨建工作的優良體系,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在思想建設方面,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學生頭腦。在國際化求學環境中,出國學生認知能力有限,缺乏衡量價值觀標準的尺度,直接表現為入黨動機不明確。應該通過開設兩課、講座等方式對出國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根本上解決出國學生的價值觀沖突。
二、在組織建設方面,領導保障體系要健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在黨的整個組織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時候都必須高度重視,自覺抓緊抓好。”在學生黨員發展與培養工作機制方面, 要形成學校黨委進行規劃和指導,由學院黨組織通過學生黨支部來執行和落實、各級團學組織進行協助配合的工作格局。
三、在制度建設方面,科學管理體系要完善。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制度的保障。在工作實踐中,要不斷凝煉實踐經驗,形成一套黨支部工作、黨員管理考核、入黨積極分子管理考核等實用的制度體系。
四、在作風建設方面,自律與監督要加強。習近平同志提出,“制度約束作為剛性約束,令行禁止、不搞例外”。要加強黨章的學習,嚴肅黨的紀律,認真開展對黨員的管理教育,不斷完善管理制度與監管激勵機制,促進學生黨員思想作風的健康發展。
再次,抓住三個關鍵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黨建工作。
一、黨建工作中心前移,充分進行國內教育。中外合作辦學國內教育階段學生黨建工作資源充分、經驗豐富,國內學生黨建工作的根本一定要抓好,打牢基礎。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在校期間短,往往考察期也較短。應該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引入入黨啟蒙教育, 強化他們對黨的正確認識,盡早選拔一批日常表現突出、政治素養過硬的優秀分子著重開展培養、教育工作,調動其向黨組織積極靠攏。
二、突破時空障礙,建立網絡考察、匯報模式。應當充分發揮互聯網絡的優勢,通過電子郵件、QQ、微博、微信等方式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讓國外的學生及時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動態。平時通過網絡平臺對國外學生的黨建活動予以指導。讓學生黨員以社會實際狀況為基礎,因地制宜地組織理論學習和進行社會實踐,確保黨建工作在國內外的銜接與延續。
三、充分利用海外資源,建立海外黨組織。中外合作辦學學生黨建在國外的工作模式仍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國外黨員的培養相較國內而言仍有很大困難與不便。合作院校的中方可以嘗試在當地領館提供政策支持的前提下,依托本校駐外教師,建立黨支部,對黨員學生的活動進行有效指導,使黨員更有歸屬感,增加凝聚力。駐外教師也可以擔任黨員的培養人或者聯系人,逐步理清預備黨員轉正過程中應當經歷的程序,實現預備黨員在外學習期間仍能充分參與到組織生活當中,進而完成預備黨員的異地培養目標。
最后,為確保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黨建工作步入良性運行軌道,可以嘗試構建四個工作運行機制。
一、建立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在專業素質方面,中外合作辦學的黨建工作者應當具備能閱讀外文資料和與外籍教師交流的外語水平。在知識結構方面,應當對中西文化、歷史、風俗等有充分的認識。就目前狀況而言,黨建工作者還不夠職業、不夠專業,因此,我們也應當把握各種機會去挖掘有這方面能力的黨建工作者,通過加強培訓培養,塑造一批中外合作辦學的優秀黨建人才。
二、堅持學生黨員教育、培養考察機制。中外合作辦學中的學生要跨國學習,要教育學生愛國報國這一政治立場堅決不動搖。對于學生黨員發展流程、教育情況和管理力度上,必須要嚴肅認真,只有學生在經過嚴格的、多層次的教育、考察與培養過后才能考慮發展。
三、建立群團組織保障機制。在國內學習階段,學生黨建工作以群團組織為抓手,以社會實踐活動與志愿服務活動豐富組織活動形式,選拔思想政治相對過硬、學習優秀和威信高的優秀學生擔任群團干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群團各項活動,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和戰斗力。在國外學習階段,駐外教師幫助學生因地制宜地開展黨組織活動,保持和增強學生的凝聚力。
四、構建及時跟蹤教育機制。部分黨員在國外求學期間,往往因為學習壓力大而放松對自身黨性培養的要求。面對這一現象,黨組織要繼續關心學生入黨后教育,盡可能與出國學生保持聯系,可以采用定期調查、回訪等多種方式進行跟蹤教育培養,掌握學生在國外學習與生活情況,使其思想和信念不因環境變化而滑坡放松,確保黨建工作的時效性。
“高校是重要的教育陣地,也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陣地。” 在我國高等教育走向國際的路上,中外合作辦學搭建起了教育改革實踐的平臺。黨建工作者必須認真把握合作辦學黨建工作的規律,勇于迎接高校黨建工作面對的挑戰,研究實施符合中外合作實際辦學需要的學生黨建工作模式,為我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
[2]胡錦濤:《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5年1月17日.
[3]習近平:《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的講話》,2011年12月18日.
[4]習近平:《視察清華大學的講話》,2012年06月21日.
■ 編輯∕岳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