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君
摘要: 本文從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意義入手,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和歸因進行分析,提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相關策略,如培養教師能力、深入研究教材、優化課堂教學、重視課外活動和開展社會實踐等,從學生抓起,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推動我國環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生;環保意識
地理教學一直是高中環保教育中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學科,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成為廣大教育者們思考的重點。那么,什么是環保教育,環保教育對高中教育究竟具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即為本文所要研究的內容。環保教育指的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即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對人類進行關于對待環境的態度、價值觀、行為習慣等多方面內容的培養。
1 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意義
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傳遞人類和大自然和諧關系的理念,傳輸很多當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如人口壓力大、環境污染嚴重、資源瀕臨滅絕等。高中地理教學內容不僅包含了基本的地理知識,也包含了深層次的值得學習者思考的問題,如經濟、能源與社會之間的敏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材能夠從書面上提供上述知識的資料,教師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樹立環保意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為,自然環境是極其珍貴的,不是可以無盡索取的,若不及時保護地球,人類遲早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的代價。高中地理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對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有所了解和掌握,形成正確的觀念,從而影響自己的行為,從日常習慣上堅持環保,重視環保。
2 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存在的問題
2.1缺乏主動性
當前的地理教學已經向學生傳遞了環保意識的重要性,學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學生仍舊只是在理論上有了大致的認識,并沒有從認識升華到實際行動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并沒有意識到自己一些不環保的行為對環境的破壞,在行為上缺乏主動性。
2.2重視度不夠
現今的地理教學雖已關注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但仍然將工作重點放在地理考試成績上,單純以考評成績作為衡量地理學科教學效果或者環保意識培養效果的唯一工具,并不客觀。學生只是從理論上了解環保確實重要,了解的途徑又只限于教材、報刊或網絡,離環保教育的總體目標差距仍然很大,不容樂觀。再加上行為缺乏主動性,參與度較低,單純理論教學無法使得環保意識深入人心,這也是推行環保意識的培養工作的重要前提。
2.3地理教學與環保意識的培養脫節
在日常地理教學過程中,按時按量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是地理教師考慮的首要問題。由于我國的“應試教育”體制,教師往往在知識點的記憶和做題技巧方面大量下功夫,重視成績而忽略學習過程,重視環境知識的講演而忽略現實不良習慣與環境困境的關系,使得地理教學與環保意識的培養相脫節。
2.4課堂教學無法滿足現實需求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課堂往往是培養環保意識的主要途徑,甚至可能是唯一途徑,部分學校根本沒有開展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得環保教育的形式過于單一,理論過多實踐太少,參與度不夠,教育效果不明顯。
3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問題產生的原因
3.1環保教育缺乏空間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地理教學作為非重點課程,本來課時量就不多,再加上考試壓力大,課業負擔重,環保意識的教育缺乏空間,不少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和時間學習環保、實踐環保。甚至部分教師為了提高語數外等重點課程的成績,擠占地理、歷史等科目的上課時間或復習時間,環保教育更無空間可言。
3.2環保教育主體地位不明確
由于高中地理教學大綱堅持以人地關系為主要線索,知識點以宇宙、地形、氣候、水域、動植物等自然要素,以及人類發展、交通、城市、能源等社會要素構成,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以個別章節呈現,篇幅較少,使得學生對其了解不多,甚至直接略過不學,這都說明了環保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明確。
3.3師資不足
本文前面也提到地理本身屬于學生或學校關注度略低的學科,學校或教師往往以完成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為目的,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針對地理教學仔細研究,重視度低。教學資源分配不均也導致了環保教育的師資不足問題,雖然近年來國家在基礎教育投入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在地理學科方面依舊沒有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和機制,重視度不夠。
3.4形式大于實際
正是這種應試體制使得高中生在面對高考壓力的情況下,又要搞好學習成績,又要分散注意力在環保意識的培養方面,尤其是實踐活動的開展,難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要同時搞好學科教學和環保實踐活動,其實是需要各部門和教育者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的成績,不然容易陷入形式大于實際的困境。
4 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策略
4.1培養教師能力
教師是地理教學的主體,培養教師的能力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提高。一位合格的高中地理教師,不僅要按照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向學生傳輸地理知識,更要注重自身地理知識的再培訓再教育問題,以及教學方式、教學觀念的改進,從而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積極的環保意識。比如教師可以采取視覺素養教育理念引入地理教學中,由傳統的知識點灌輸變為知識點與現實的結合,利用PPT教學、動畫教學、影視教學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和樹立環保意識的興趣和動力, 讓學生自主去學,而非單方面的“被學習”。
4.2深入研究教材
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關地理知識,舉一些典型的實際例子,引發學生對身邊人口、資源和環境出現的問題積極思考,讓他們主動關心周邊環境,熱愛自己的家園,使環保意識時刻穿透于學生自己的周邊,而不是覺得距離遙遠,無關自己,從而深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4.3優化課堂教學
既然課堂是學生接觸環保領域的最為直接的第一形式,那么優化地理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步驟。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將保護環境理念滲透到基礎的地理知識學習中,這樣不僅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深入,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課堂中,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使其充分發揮學習潛能,強化環保意識。
4.4重視課外活動
單純的理論教學導致環保教育流于形式主義,學校和教師要積極開展一定的相關課外活動,重視課外實踐。可以考慮開設環保知識主題講座,可以邀請權威專家定期向學生講解當前環保工作出現的問題,并把環保的新理念、新知識傳授給學生,促使學生發散思維,提出自己的見解。還可以考慮增加教學投入,多組織環保方面的報刊雜志的課外閱讀和交流活動,既能豐富視野,又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自信。
4.5開展社會實踐
學校可以定期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植樹節”組織師生一起植樹,“節水日”組織學生學習水資源的重要性,加強“同一個地球”的宣傳工作,或者配合相關環保部門,聯合組織環保活動,發現社會上的不良行為,并進行勸阻和制止,培養學生的環保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讓環保知識轉化為環保行動,養成良好環保習慣,自覺投身于環保事業中。
5 結束語
環保問題絕對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它威脅到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需要每一個人的關注與重視。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環保意識,不僅要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推行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要改變人們對環保的認識,從中學生抓起,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積極踐行“同一個地球”的理念,推動人地和諧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蔡淑花.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環保教育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1.
[2]王先樹.高中地理課堂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有效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3,(21).
[3]范津京.中專地理教學中滲透培養學生環保意識[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
■ 編輯∕岳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