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摘 要 新媒體時代,給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針對大學生不合理使用新媒體的現象,文中圍繞管理體系、管理時間、管理內容、管理對象四個方面提出相應策略,旨在由嚴格管理過渡為自我管理,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媒體素養。
關鍵詞 新媒體 大學生 嚴格管理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5.072
The New Media Era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LIU Lina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Shandong 256603)
Abstract The new media era,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new media. In this paper, putting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around the four aspects of management system, time management, management content, management object, From strict management to self-management, so that students develop good media literacy.
Key words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the strict management; path
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各式新媒體充斥著人們的生活,走在時代前沿的大學生們,更是頻繁的在與新媒體打交道。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手機短信、網絡、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①隨著新媒體功能的日趨完善,越發被大學生們鐘愛,相應的也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大學生們的一些時間被這些新媒體占用,甚至在課堂上等一些不合適的場所看視頻、玩游戲等。調查顯示,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頻率相當高,有69.7%大學生表示自己每天都 會在教室上網,有85.9%的大學生認為課堂上使用手機網絡很普遍。②由此可見,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現象比較普遍,這必然不能確保較好的聽課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和影響了學生自身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對其產生一些錯誤的導向。因此,雖然對象是部分群體,但是對其他學生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對這潛在的問題,要引起學校管理系統的重視,加強嚴格管理的力度,并逐步過渡為學生的自我管理,展示當代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1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現狀
調查研究發現,當前高校新生入學時的手機擁有率接近 100%,大學生個人電腦的擁有率接近 80%,大學生觸網人數已經達到 100%,高校正處于中國社會信息化發展的前沿。③大學生新媒體的廣泛使用,給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給教育管理帶來了新的問題。據對某高校大學生訪談數據分析,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管理力量單一。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學生科專門負責,沒有充分發揮教師、學生干部等群體的力量;另一個方面,在管理的時間階段上,比較重視關注大一新生新媒體的使用,不讓攜帶電腦、Ipad等移動終端,但是這種嚴格管理在學生升入大二后就取消了,建立起的習慣沒有很好的養成并且固化下來;第三,管理的內容更多的關注了新媒體本身,沒有有效的對學生進行能力、方向等方面的引導,從而間接的使學生能夠合理的使用新媒體,并且發揮其功效;第四,對學生群體的管理有些粗獷,沒有對其進行細分,從而發揮學生干部群體、積極群體等群體作用。
2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理念
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它具有負面影響,但是如果合理的加以運用,會具有更多的正面作用。因此,除個別情況采取禁止的方式,管理原則的中心是疏而非堵,或者可以說是心理學上注意力轉移法的一種變相應用,即管理不是圍繞新媒體展開,而是圍繞培養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展開,在管理內容上抓基礎,重知識,強能力,針對各種情況的管理群體,六大管理體系形成合力,抓住管理的幾個時間點,當然,其中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功能和價值,讓大學生在無形之中加強自我管理的能力,因為嚴格管理是前提,自我管理是關鍵,是嚴格管理的目的。通過對大學生的嚴格管理并且相對比較漫長的過程,最終實現管理過渡。大學生加強了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夠很好的掌控自己的發展方向。
3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路徑
3.1 六大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各自分力作用
對于大學生的管理,主要來源于六大管理群體,學校、院系、班主任、任課教師、班委、學生。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不可忽視,要創設一個自上而下的嚴格管理體系,沒有任何折扣的執行。學校的管理體系從嚴格程度上來講,應該是層級最高的,其他院系管理體系從嚴格程度上來講,應該是平行的。這樣既充分的執行了學校的管理體系,也更加有利于各院系管理體系的執行。從周密程度上來講,學校的管理體系應該更加的嚴密,各院系可以根據自己院系學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增減,前提是各院系學生沒有任何負面的可以攀比的機會,盡量讓學生看到正面的力量。與學生直接接觸的,而且接觸比較多的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班主任的角色不容忽視,他是許多具體管理的執行者,班主任也要完整的接過嚴格管理的旗幟,否者前功盡棄。班主任還有一個解說員的作用,疏導的功能。當學生的自我管理與院系的嚴格管理發生沖突時,班主任要給予科學合理的引導與教育。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任課教師將要發揮重要的作用,教書育人是永不褪色的一個真理。中發[2004]16號文件也早已明確指出,高校所有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責任。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結合專業內容給予潛移默化的教育,實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班委對班風的形成至關重要,班委也要充分發揮領導力,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帶領班級同學全面執行院系的嚴格管理體系,要充分的發揮向導的作用。學生對學生的管理,這部分群體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這部分學生是普通的同學,但是他們積極、向上、樂觀,對學生的管理也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在對學生管理過程中,對這部分學生要多肯定,以便帶動更多的學生發揮正能量。
3.2 巧妙利用時間管理的四個階段
對學生的管理內容是多維的,同時在管理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干擾因素,因此對大學生由嚴格管理邁向自我管理,不能簡單的以行為心理學的21天或者90天來計算,這需要的時間跨度更長。管理時間基本上劃分為管理的關鍵期、養成期、緩沖期、定型期。大一入學伊始,是管理的關鍵期,如同禮儀學上的首因效應,讓大學生對大學生活的管理模式有一個思維定型,大學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接下來,整個大一學年,是自我管理的養成期,嚴格管理模式要一如既往。這兩個階段一般做得都非常好,問題出現在學生升入大二之后,一般情況下,管理者會放松管理,把管理的重心轉移到大一新生。這個時期是管理的緩沖期,或者說是管理的另一個關鍵期,經過一年的時間,大部分學生基本養成了自我管理的意識,但是如果在這個時期采取更多放手的方式,大一管理上的成果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可能就功虧一簣,所以,在這個緩沖期,要慢慢放手,在學生在無意識中放手。實現一個平穩過渡,使學生不至于以老生身份自居,失去規則意識。經歷這樣一個管理上的緩沖,學生基本上進入了定型期。很多的被動管理已經演變成自我的一種習慣,從而達到了自我管理的目的,大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是習慣使然,而不是規則使然。
3.3 落實完善四維管理內容
對于大學生的管理內容主要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即常規管理、考核管理、能力管理和方向管理。
3.3.1 常規管理
常規管理主要包括衛生、紀律方面的管理。這是學習、生活的基礎。衛生方面關于地面的潔凈程度、被子的整齊狀況、物品的擺放等的要求,一方面為學生本身提供了一個愉悅的學習、生活環境,另一個方面,養成的衛生習慣在工作中有很好的體現和應用。紀律方面,包含的面比較廣,主要的在課堂上的紀律,要尤為關注。在新媒體時代,學生擁有手機、mp3、ipad等各式的移動終端,這使他們有更多的途徑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看視頻、玩游戲,當然,加強教師教學的管理是另一話題,在此不陳述。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秀傳統,對教師付出的勞動公然不去尊重,沒有敬畏,那無法談及日后的人與人相處中那份尊敬。因此,在大一學年里,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上網環境是非常便利的,學校可以規定不讓學生攜帶ipad、手提電腦等移動終端,這對大一自我管理養成期的學生來講是很有幫助的。對于在課堂等不合適場所玩手機、聽mp3等行為,多次教育仍舊不改正的情況,可以通過多媒體監控等途徑拍攝畫面,將圖像交給系院進行教育。讓學生意識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
3.3.2 考核管理
這方面的管理在目前大學中主要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最后期末考試的方式來獲得,考試的內容,強化的更多是記憶性的知識。對于這一方面的管理,教務部門已經采取了一些舉措,例如,目前高校的爾雅課程,大學生們在閑暇時間拿出手機,會想到要登錄爾雅課程進行學習,這變相的對手機的合理應用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教務部門也可以對于期末考試的試題內容加以導向,如果學生沒有全程認真聽任課教師的講授,他將無法完成最后的期末考試,而不是像目前的有些狀況,期末考試前一周的突擊,順利通過期末考試,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加強了過程性的管理,這也將有助于學生將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考完試就全部遺忘了。或者可以采取一頁開卷的形式,其實這增加了考試的難度,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借助手機、網絡等新媒體完成考試。另外可以再采取一些途徑,例如,在大一兩個學期,要求學生每學期認真研讀一本與專業相關的書籍,可以通過手機、網絡等閱讀電子書,然后通過開讀書報告會、撰寫評選優秀讀書筆記等方式加以強化,讓學生們充分的在書中汲取營養,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圖書館是大學生活中經常要光顧的地方,這不僅增長了知識,同時,對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也很有幫助。在大二可以將這項活動再繼續,以便加以強化。讓學生習慣了在閑暇時間去圖書館看書、在閑暇時間拿出手機看電子書,最終喜歡書、愛上書。
3.3.3 能力管理
教育的產品是人,而且應該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而不是所謂的書呆子。大學里,能力的管理不容忽視。在這個方面,許多高校教務部門已經采取了措施,在培養方案里增設了素質拓展學分,更加重視了學生能力方面的訓練和培養。另外,大學應該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支持社團、協會等的發展,為更多的學生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可以通過一些實踐活動加強能力方面的訓練和管理,例如,一些高校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僅是最后上交實踐活動報告,可以加強過程上的監控。錄制實踐活動的視頻、音頻、拍攝照片、成果展示等多種方式,在新媒體時代,這項要求很容易實施。這既對實踐活動的真正開展有推動作用,保障了實踐的質量,對大學生能力的鍛煉和提高也落到了實處,同時,這些視頻、音頻等資料,也是很好的學習、教育資源。在這個過程中,也養成了學生能夠合理的運用手機、DV等新媒體的習慣。
3.3.4 方向管理
大學不可能掌控學生的未來,但是,可以對學生的方向加以調控和管理。事實上,如果在常規管理、知識管理、能力管理三個方面進展順利,其實對于學生發展的方向無需更多的管理,學生已經具備了掌控自己發展方向的能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大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調控,六大管理群體發揮合力,掌好舵。
目前,本科生導師不僅在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畢業實習等方面給予指導,還可以在學業、生活等方面給予更多指導。例如可以協助輔導員、班主任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明確生活目標,端正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質量;教育學生遵紀守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激勵學生立志成才;對學生進行就業形勢和擇業觀教育,幫助學生進行成才設計和職業規劃,指導學生擇業、求職和考研。④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發展方向。
3.4 細分管理對象提高管理實效
管理對象是學生,但是其中有幾個特殊的群體,這里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闡述。即學生干部群體、生活貧困群體、生活優越群體,積極的群體、消極的群體,以及特殊群體,將這幾個群體處理好,學生整體管理非常容易。對學生干部的管理首當其沖,因為學生干部與學生幾乎朝夕相處,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受到很多學生的關注,直接影響著班風的形成,因此,要加強學生干部的管理,包括學習、思想等方面,發揮學生干部的領導力,傳遞他們的正能量。
生活貧困群體,這類群體的學生由于生活上的貧苦,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閉現象以及自卑的心理,對這類群體要進行思想上的教育,生活的資助,例如,通過勤工助學崗位等途徑,讓他們正視自己面臨的困難,從中走出來,融入班集體,發揮光和熱。相反,生活優越群體,優越的生活習慣會給其他同學尤其是生活貧困的學生造成不舒適感,因此,同時對這類群體進行引導,讓他們意識到在集體空間里,同時注意他人感受,學會換位思考,并且,盡己所能幫助身邊的同學。新媒體的消費對于生活貧困的學生群體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生活優越群體可以給這些學生提供方便,例如查閱資料等,讓這些學生也能夠便利的獲取資源。
積極的群體,這類群體很積極、樂觀、向上,他們不是班干部的角色,但是甚至在做著一些班干部的工作。這類群體會使一個集體更加的融洽,因此,對于這類群體,要鼓勵、擴大他們的效應,帶動更多的學生。相反,消極的群體,這部分占班級中很小的比例,他們不熱衷班級的事情,有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對這類學生的教育尤為要加強,作為一個社會人,要有大局意識。
其他的各種情況這里統稱為特殊群體,或者說特殊個人。對他們要引導,但不能過于關注,否則適得其反,甚至會產生老師故意刁難他們的想法。
4 結語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臨更多挑戰。文中圍繞管理體系、管理時間、管理內容、管理對象提出相應的管理策略,以期為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管理提供相應建議。但是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教育管理還面臨著一些問題,教育管理的路徑還有待于逐步完善。
基金項目:濱州學院實驗技術研究項目(項目編號:BZXYSYXM200923);濱州學院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BYJYZD200905)
注釋
① 馬池珠.現代教育技術教程[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77.
② 趙希.大學生手機網絡使用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4(4).
③ 蔣遠喜,趙蕾.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應對機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9).
④ 本科學生導師制實施辦法(試行)[EB/OL].http://jwc.bzu.edu.cn/news.asp?id=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