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自主、主動,改革所面臨方方面面的問題,大家都努力的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學習提高,本文就小學語文學科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同時結合作者開展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談一些膚淺的看法。
關鍵詞:語文課;新課程標準;高效課堂
1 語文課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交際”,一個“人類文化”,兩個“重要”表明了在課程性質上的傾向性—語文課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質。新課程標準不僅給語文定性為工具,而且突出它的個性特征:交際工具,負載文化的交際工具。
2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的要求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講究三維目標的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可以理解為學生在特定學習情景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和過程。這也是新形勢下對語文課的基本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上,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3 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要使學生形成探究性學習方式,實施高效課堂,我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點:
第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活動。樹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觀念。教師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自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第二,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大膽質疑。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數事實證明,“問”是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
第三,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的習慣。
1、教學無定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要善于指導學生從習慣性思維模式中跳出來,打破思維定勢,試著進行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并從中發現問題。
2、發散性預設和生成,啟發學生由發散到集中,梳理問題。廣開言路,多向思維,使學生在思維的發散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曲設情境時,一定要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拓寬思路,最后,梳理成集中的問題要點,加以解決。
3、三維定點,探究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捉住疑難點,引導學生探究性思維,讓學生去發現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后陳述出來。
4 高效課堂的實施。
解放思想,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很多老師在實踐中發揮才智,在實踐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績,總結來說,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把課堂的某一部分交給學生,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1、下放導語權。每一節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要求學生設計本課導入語。在學生激情的引導下,同學們已把目光聚焦到這篇課文上來,接著,教師乘勢上課。
2、下放教學字詞權。上新課前,布置學生認真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詞障礙。學生實際上已經在課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對生字詞的學習,教學新課時,讓一兩個學生教學字詞,著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實際上是組織一次對生字詞的鞏固練習,對難檢字進行識記,再組織字詞競賽。
3、下放提問權。把提問權交給學生,是開啟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條很好的途徑。可以先讓學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讓學生提問,這樣,他們提的問題往往會有針對性。
(二)有目的的把課堂交給學生,鍛煉他們駕馭一節課的能力,以此提升組織及邏輯思維能力。這樣不僅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鍛煉他們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樂學中提升能力。
5 高效課堂實施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新課改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改革第一步帶來的是思想的變革,思維的轉變不可避免的會帶來些見解偏差,下面一些問題值得反思:
(一)語文課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躍而忽視了基礎。
新課程以來“課堂氣氛活躍”成了評價一堂課質量的標準,為了避免課堂上出現冷場,我們許多教師在教學時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既要從表面上看課堂是否活躍,而且還要從基礎知識入手,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的基石,沒有基礎知識的訓練,語文教學的創新發展也就失去了意義。活躍的課堂氣氛固然重要,但這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應把靜態的語言文字訓練轉化為動態的實踐活動,這樣就會使語文訓練與人文精神的熏陶融為一體。
(二)語文課堂上不應過分強調個性而忽視了有價值的合作學習。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提倡教師發揚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的表現。而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的獨特體驗,對學生的回答加大表揚,沒有否定之詞,這樣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我認為課堂上應給學生一些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從而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
總之,新課程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的盲點,關鍵是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改進不足,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曹春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年06期
[2]范利: 重議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幾個基本理念[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年01期
[3]韓金濤: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幾條途徑[J];甘肅教育;2011年14期
作者簡介
韓術東(1969-),男,河北省遵化市娘娘莊鄉,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