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通
摘 要:目前電信運營商內部的管理系統已經高度信息化和集成化,但是在涉及基站維護管理方面缺乏較為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平臺,由此帶來人力維護成本過大和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本文通過“業務需求”的方式,完成基站維護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通過開發設計,部署無線基站維護信息化平臺。該平臺實現基站維護的電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基站;維護;巡檢;電子化
1 引言
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維護規模不斷增加,運營商網絡維護成本以相似的比例增加,造成較大的成本費用壓力,以基站巡檢維護為例:基站日常巡檢維護作為網絡維護的主要工作,維護人員需要進入現場維護,進行設備檢測。考慮目前沒有有效的信息化支撐平臺,網絡規模的增加帶來人力資源投入的增加,同時無法對代維人員是否進場進行監控,維護和管理效率較低。
隨著LTE技術的發展,無線網絡傳輸速率可以滿足日常維護工作的需要。同時伴隨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可以通過利用計算機技術,建設一套無線基站維護信息化系統,以降低無線基站維護勞動強度,節約成本,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 系統需求分析
2.1 系統的總體業務需求
本系統作為基站維護的集中化管理平臺,集基站巡檢、故障搶修、備件管理等功能于一體,以實現基站維護管理的統一化和集中化。
2.2 系統的總體功能需求
針對系統的業務需求,系統需要滿功能需求如下:定位巡檢,實時監控;模塊設計,集中管理;統一接口,前后兼容;實時傳輸,無縫連接。
2.3 系統的性能需求
1、正確性
系統數據經過長時間、大批量操作后,應仍然保持正確性和一致性,同時數據的業務流向應正確一致。
2、低時延
同時查詢1000條以上的記錄,系統時延不應超過1s,同時在普通查詢和頻繁查詢的條件,都能滿足系統時延要求。
3 系統總體設計
3.1 系統的總體框架設計
本文將無線基站維護信息系統劃分為8個模塊:人員管理、系統管理、基礎數據管理、巡檢管理、基站物業管理、環境監控設備管理、備品備件管理和搶修管理,具體功能結構如圖3-1所示
3.2 系統的拓撲結構設計
整個無線維護管理信息化系統由基站側安裝的智能門禁、代維上站巡檢使用的便攜式終端(筆記本電腦、手機終端或者PDA等)、維護表格電子化所需的數據庫/WEB服務器和監控管理平臺/客戶端軟件組成,系統拓撲結構設計如下:
3.3 系統的結構模型設計
本文采用了層次化和模塊化的設計思想,將系統分為三層架構,如圖3-3。PDA端和WEB終端位于系統的應用層。系統數據處理、訪問以及同步等位于系統的第二層,為系統的核心層。系統的外部接口及相關處理位于系統的最底層。
4 軟件模塊設計與實現
本文通過模塊化設計思路,并結合UML技術,對系統的各個功能模塊進行了開發。先對軟件的應用界面進行設計,之后從用戶需求角度給出了用例視圖設計;接著在完成系統抽象類和數據庫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了系統時序圖設計,最終完成了系統平臺建設。
4.1 用例視圖設計
用例視圖是該模塊設計由需求到實現的第一步,因此畫好用例圖,對最終軟件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系統用例視圖如圖4-1所示:
4.2 抽象類定義
本節對軟件模塊進行抽象類定義,從邏輯層定義了該功能模塊具體實現的方法和類,并給出了相應的對應關系,如圖4-2所示。
4.3 時序圖設計
時序圖通過描述對象之間發送消息的時間順序顯示多個對象之間的動態協作,以時序圖的形式顯示了上文用例設計的行為順序。當執行一個用例行為時,時序圖中的每條消息對應了一個類操作或一個觸發事件。抽象類圖描述了系統的靜態結構,而時序圖描述了系統的動態結構。
5 總結
無線基站維護信息化平臺實現了基站維護的電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完全替代了目前依靠人工紙質維護的現狀。在國家大力提倡企業降本增效的背景下,該平臺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應用前景。目前我國運營商已在大力倡導維護工作向電子化和信息化轉變,本文所提出的系統平臺必將助力于企業的信息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明日科技等. C#從入門到精通(第3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2.09
[2] 西爾伯沙茨等. 數據庫系統概念(原書第6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3.03
[3] 賀特克等. SQL Server 2008從入門到精通.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04
[4] Marx A,Wermelinger R. SMS gateway [J].ComTee.1998,76(10):30-32
[5] Freund C, Ryll F. Mobile data collection for analysis of maintenance data [J]. Industries Management. 2000,1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