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藍藍
摘 要:鄉村旅游將鄉村社區作為主要的活動場所,憑借鄉村獨特的生活風情與田園風光對旅游環境進行開發,是一種加強城鄉居民之間情感溝通的最佳途徑。鄉村旅游在鄉村社區中開展,主要包括娛樂、觀光、民俗等功能。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將當地居民的需求作為中心,并對居民的政治權力、基本人權進行充分的衡量。本文基于以上內容,針對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本土化展開了相應的分析。
關鍵詞: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本土化
一、前言
鄉村旅游是新時期我國鄉村發展的一個主題,鄉村旅游對整個鄉村經濟存在有效的拉動作用,這樣才能使鄉村旅游成為農村發展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觀念的來源在于鄉村社區中的經濟、自然以及社會系統整體性認識。鄉村旅游是在鄉村社區中開展的,主要包括娛樂、觀光、民俗等多功能在內的一種復合型旅游活動,從行為主體上來看,游客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參與性,例如劃船、垂釣等。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中心是鄉村居民,將居民作為發展旅游業的主要對象,并將居民作為旅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社區參與工程存在動態性與系統等等特點,作為一種新型旅游開發與發展理念呈現在大家面前。
二、鄉村旅游對社區的影響
(一)對社區經濟的影響
經濟影響是鄉村旅游對鄉村社區最直接的一種影響。鄉村旅游是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農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種新型產業形式,它的發展將會對農業發展形成一種帶動作用,同時對開發與利用農村資源、優化與調整農業結構也是非常有利的,此外還能有效提高農民收入,推動鄉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從另一方面來看,旅游開發隊伍中涌入大朗外地人,這些人在鄉村旅游中也占有相應比例的社區就業機會,這樣一來本地的旅游收入就會出現漏損的現象。隨著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物價上漲必然發生,這時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了很多,因為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征地等事宜,因此一些傳統農業形式將會逐漸消失,那么依靠傳統產業為生的鄉村居民將會面臨失業的危機。
(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鄉村旅游業為人們創造了大量的經濟效益,可以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更多的資金,從這一點來看,鄉村旅游將會促進環境保護的實現。但是,多數鄉村旅游地位于自然環境比較原始的地區,這些地區很難對其進行科學的規劃與管理,這種情況下往往會為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例如汽車排放的尾氣、旅游區中飯店排放的廢氣等,都對鄉村旅游地的空氣質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此外,還有一點就是游客丟棄的食品袋、經營者的生活垃圾等,都對旅游地的環境衛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甚至對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產生了影響。破壞性的建設、游客的隨意采摘等都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植被。同時當地的珍稀動植物資源也必然會遭到破壞,甚至在一些地區將獵食野生動物作為對游客進行招攬的一種手段。以上因素的存在都嚴重影響了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
(三)對社區文化環境的影響
因為在鄉村旅游中的很多旅游者都是來自于經濟非常發達的城市,這些強勢文化對那些鄉村旅游地的弱勢文化存在非常強的影響力,游客將大量強勢文化帶到鄉村文化中,二者結合在一起以后,使很多傳統文化開始變味、失真。這從一定情況下使得當地農民不能對本民族文化的價值進行充分的認識,也就談不上對傳統文化進行開發與保護了。這種退化與同化的存在必將會對游客失去吸引力,最終的結果將會是鄉村旅游從此一去不復返。
三、社區參與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選擇
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實際上就是講社區納入到鄉村旅游發展之中,是鄉村旅游發展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習慣用游客數量對一個旅游地的繁榮進行描述,但是表面上火爆的大眾旅游到底能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多大貢獻?同時又為當地環境帶來多大壓力?據相關統計,在一個團隊的每個游客身上得到的純收入只有7元錢。如果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將這種大眾旅游作為主流開發模式,那么當地社區的利益必然是從屬于旅游企業利益的,同時當地居民也只是廉價勞動力罷了。在這種經濟增長戰略中,普通民眾被排斥到發展進程之外他們所在的社區也是開發的客體。而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要改變這種現象,將民眾納入到發展過程中,社區作為開發主體而存在,將社區居民作為旅游發展的主人翁。所以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重在強調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在多數地區旅游業中嚴重忽視了當地居民的需求,并沒有與社區之間建立起聯系,在這種情況下,旅游環境惡化現象頻現,經濟秩序混亂,文化傳統逐漸喪失。例如西藏吉沙村的村寨被開發,在旅游規劃過程中從物質環境保護與經濟利益出發,當地居民的要求被嚴重忽視,當游客大量進入時,為村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便,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同時輕視了社區參與,為農村社區帶來了消極的文化影響,面對鄉村旅游帶來的經濟繁榮,當地居民不得不忍受著各種矛盾。
為了對社區居民與鄉村旅游之間存在的矛盾進行協調,并對當地居民參與鄉村旅游的積極性進行調動,應該積極倡導社區參與到鄉村旅游發展中,居民參與到各個層面,最終使社區全面參與得到實現。在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中注重本土化,居民不僅要參與到經濟決策中,同時還要重視環境保護,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同時參與到制定決策的過程中。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應該在規劃中對居民的態度進行反映,這樣在后續規劃實施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減少居民與旅游發展之間的沖突,最終達到對鄉村社區旅游進行發展的目的。
四、實現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本土化的途徑
(一)對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利益進行合理調配
社會交換主義認為,旅游實際上就是一種商業活動,在旅游活動中人們的交往和經濟交換中行為是類似的,實際上是一種對得失進行計算的理性行為,人們一切的行為都是為了對最大利益進行追求。因為旅游業自身的關聯帶動性非常強,可以對大量就業機會進行開發,這樣就會有大量外地人涌入到旅游中來,這些人占據著一定的社區就業比例,這時就會出現漏損的現象,是旅游乘數效應的發揮受到影響。社區參與應該是鄉村旅游中的一個重點,社區參與鄉村旅游中以后,外地人進入的機會就會減少,進而推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使當地居民獲得經濟效益。
鄉村旅游應該堅持旅游發展的本土化,將促進鄉村社區發展作為主要目標。將農村發展與農民增收結合起來,將旅游業作為社區中一項重要的經濟內容來抓,讓農民參與到旅游產品生產中,進而實現產業之間、個體之間以及地區之間利益的再分配,進一步保證社區居民對當地旅游企業的控制能力,使社區居民成為旅游發展的直接受益者。
(二)對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規劃開發進行倡導
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居民扮演的角色是多角度的,他們既是經濟利益比較的經濟人,也是具有自由精神的社會人,同時也是無私奉獻的公益人,居民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還應該對當前成本的投入在未來能夠獲得效益進行充分的考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居民在基本物質條件得到滿足以后,就會產生一種被尊重、渴望實現自我價值的心理需要,倡導居民參與到規劃與決策中可以對居民這種心理需要進行很好的滿足。
居民參與到旅游規劃的制定中,可以使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得到增強,對居民的東道主意識進行培養,充分體現出居民的意志。同時居民參與旅游規劃并不單單是一種行業行為,更是居民的一種責任。規劃將社區發展目標與旅游發展目標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可以將社區因素更好的體現出來,同時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更強。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對當地居民心理的了解,將眾人的意見放在一起進行綜合的考量,進而使規劃更好的體現出民意。
(三)對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的環境保護進行注意
旅游存在雙面性,一方面可以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加劇環境損耗的直接原因。旅游環境同時包括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在旅游活動中破壞最為嚴重的是人文資源環境,自然環境破壞主要表現為游客數量突然增加,超出旅游景點的承載能力,這種一種體現被動型的關系,文化性破壞重在主動性參與?,F存旅游業要求在環境保護的意識指引下,始終將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放在旅游活動的第一位。在這種情況下,開發者、經營者以及游客一定要具有非常高的人文與生態道德,將人與自然環境有機統一在一起。
生態道德在整個社會自然生態系統中通過其回應對人類的行為后果進行審視與評價。在發展鄉村旅游業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循以下生態道德理念:首先,游客在旅游活動中應運用自身優越的道德,自覺將維護生態平衡的責任承擔起來,對旅游環境進行保護。其次,旅游開發者應充分意識到開發與利用旅游資源的過程中不能超過環境的實際容量,并對旅游資源以及整個旅游環境進行充分考慮。第三,旅游經營者不能單純最求經濟利益,應該真正認識到旅游環境與資源中非經濟價值的重要性,并從科學研究、精神陶冶以及審美認知等方賣弄對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性進行充分認識,將旅游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在一起,并對自身行為對環境的影響進行考慮,最終推動旅游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鄉村旅游是新時期我國鄉村發展的一個重要主題,對其他產業以及整個鄉村經濟存在重要的拉動作用,并將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中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在這種旅游形式中并沒有體現出社區的重要性,在規劃與政策制定的過程中沒有將社區居民的利益體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模式開始衍生,并作為一種新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呈現在大家面前,在這種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中,重視當地居民經濟利益與旅游開發者、經營者利益之間的統一和結合,充分調動了當地居民的積極性,一些農民自覺承擔起保護旅游環境的責任,在這種形勢下,鄉村旅游發展的形勢將會越來越好。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實際工作經驗,從鄉村旅游對社區的影響、社區參與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選擇、實現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本土化的途徑三方面,對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本土化展開了一系列的分析與研究,供同行進行參考。
參考文獻:
[1] 付方東.鄉村旅游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雙重作用[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06(11)
[2] 左雪.基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鄉村旅游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011
[3] 張禹.鄉村生態旅游的社區參與模式及其運作機制研究[D]. 浙江大學 2008
[4] 邱慧,林梅英.鄉村旅游規劃的社區參與機制研究 ——以鄭州櫻桃溝為例[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2013
[5] 張潔,楊桂華. 社區居民參與旅游積極性的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 生態經濟.2005(10)
[6] 陳麗華,董恒年. 鄉村旅游發展中社區參與的必要性與主要障礙及解決方案研究[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