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宇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加速發展,旅游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星級酒店數量的快速增加,酒店業成為當今發展前景巨大的產業之一。國際性品牌酒店的全面加速入駐和酒店國際化經營的不斷深入,使得國際酒店人才嚴重缺乏的問題日益凸顯。我國高等院校在酒店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不足,導致對國際酒店人才的培養并沒有十分完善以及合理。本文從國際酒店人才概況、國外典型酒店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國內多種酒店人才培養模式來對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歸納總結,希望對我國未來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有所啟發。
關鍵詞:國際酒店人才;國際酒店人才培養;培養模式
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國。旅游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中最為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作為旅游業重要組成部分的酒店行業也同樣面臨著眾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我國酒店行業規模逐年擴大,整體發展速度呈現平穩較快發展趨勢。星級酒店的不斷發展證明現在酒店行業發展勢頭良好,高素質、高技能、高水準的國際酒店人才已成為整個酒店行業的迫切需求尤其是五星酒店以及四星酒店。
一、國際酒店人才概念
鮑艷利,周海華(2012)認為國際酒店人才是指在全球化進程中能利用自身的外語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酒店行業專業知識,從事涉外酒店服務與管理工作,立足與本土文化并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1]。李治,楊光,范士陳(2013)認為國際酒店人才屬于高水準、高層次人才,要具有國際化意識和胸懷,通曉國際酒店行業慣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培養,獲得專門的技能知識和資格,能夠熟練使用外語,達到國際酒店行業的員工標準,具備充分的創新精神和交際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際能力[2]。孫嫘(2012)認為國際酒店人才,就是指具有寬廣的國際化視野、具備流利的外語溝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熟悉國際經濟運行規則與法律法規、掌握品牌國際經營專業知識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3]。
盡管已有很多研究對國際酒店人才概念進行了較完善的界定和解釋,但由于各個學者研究出發點有差異,國內還沒有對國際酒店人才的內涵得出一個準確的界定。通過對近年來有關國際酒店人才概念解釋的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后發現學者們都認同國際酒店人才需要具備敏銳的國際視野、具備良好的酒店專業知識、擁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具有流利的外語溝通能力。
二、國際典型的酒店人才培養模式
(一) 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培養模式
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是定位在瑞士當地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的專業定位不僅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而且時刻關注酒店行業的特點和需求,根據社會需求來調節人才模式中的教學活動,使學校教育時時適應酒店行業的需求。建校一百二十多年來仍然只專注于一個專業: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模式中開設與酒店行業需求相關的課程,課程內容設置大體分為三類:實踐課、理論課和語言課,不論是實踐課還是理論課還是語言課都特別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人才模式具備獨特的創新意識,在先進教育理念指導下,培養出有理論、懂業務,外語能力強,既會實際操作又有管理才能的國際酒店人才[4]。
(二)美國康奈爾酒店管理學院培養模式
美國康奈爾酒店管理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注重旅游學科研究,著重培養學術研究型旅游人才,典型的理論指導實踐的美國模式,更具科學性;通過對旅游前沿科學的研究,引領學科的發展方向。在課程設置、學時分配等方面充分體現出既注重基礎理論,又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人才模式以工作素養為導向來設計課程,課程分類明細,課程總量多,把廣博與精深、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起來[5]。
(三)澳大利亞HOSPITALITY培養模式
澳大利亞的HOSPITALITY專業培訓包模式是關于服務招待行業(包括酒店行業)職業技能認定的培訓包。該培訓包具有幾個顯著特點: 一是它針對的是整個招待行業的崗位群體,其中既包括一般技能和素質,諸如禮儀要求;也包括特殊崗位技能,如西式鋪床等。這使得通過該培訓包的學習,學員具有較好的綜合素質,可選擇的崗位比較寬泛。二是該培訓包的內容詳盡,對有關技能進行了充分分解和細化,并按階梯遞進,既有綜合素質培養,也有單項操作技能訓練,每項技能的考核一目了然[6]。
(四)新加坡的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
新加坡的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分別在:培養目標上,既關注學生服務意識的培養,又關注學生技能和知識的培養,同時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機會,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課程設置上,關注酒店行業需要,同時結合自身培養模式和目標更新課程體系,不同培養模式下,對實操類課程和管理類課程的側重有較大區別;在實踐教學上,提供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院校一般都設有模擬室,模擬室完全按照星際酒店配置建立,供學生內部培訓使用;在師資上,關注教師的酒店從業經驗,部分教師同時在酒店擔任重要職位,學校為教師提供到酒店工作的機會,不斷豐富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等多個方面著重對國際酒店人才進行培養[7]。
(五)日本酒店人才培養模式
日本在酒店人才培養上善于分析本行業的人才需求,根據行業需求來確定人才培養的規格,根據行業崗位的需求構建課程體系。日本的專業教學體現行業標準、注重職業氛圍的營造。善于內外兼修,注重專業學生的文化基礎素質的培養,根據職業要求進行專門化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氣質、重視學生語言溝通能力的培養、注重“ 體驗式”教學[8]。
三、國內酒店人才培養模式
(一)北京聯合大學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
北京聯合大學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以經濟學、工商管理學科為主干學科,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依托,借鑒國外相關院校經驗,按照與人才成長的路徑同步、與用人單位對人才使用的要求對接的思路設計課程,使學生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及酒店管理的有關知識和技能,既能保證學生勝任酒店及相關單位的管理工作,又為學生將來的國際學業對接打下基礎;與國際多所院校保持學術及業務交流,同時與國內知名的國際聯號酒店、國內高星級酒店及酒店集團均有密切的合作關系。
(二)湖南師范大學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
湖南師范大學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適應中國旅游業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為宗旨,借鑒、引進國內外優秀旅游學院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培養方案的設計強調“與人才成長的路徑同步、與用人單位對人才使用的要求對接”,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對學生理論功底及應用能力的雙重培養,教學方式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專業課基本采用問題導向法,同時講授法、實踐法及參與法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著重培養學生三種能力,即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能力、溝通能力、綜合素質能力。
(三)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星級酒店發展需求,具備較高的管理理論素養和扎實的酒店管理專業知識,具有人文素質、國際視野、領導藝術、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熟悉現代星級酒店經營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夠在高星級酒店、高級餐飲業機構等從事酒店管理、接待服務及教學科學研究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人才培養模式以經濟學、工商管理學科為主干學科,由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實習實踐等4大模塊組成。實踐教學階段通常結合實際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以及學生參與旅游活動完成實踐教學任務。
四、國內酒店管理學院與國外酒店管理院校合作
(一)中澳合作模式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2005年成功與澳大利亞安格利斯旅游管理學院開設了中澳合作酒店管理專業班,引進了澳大利亞TAFE教學模式 ,即以實際需求為導向的終身教育與培訓理念、使各類證書、文憑、學位之間溝通銜接,辦學體制多元,行業、澳方積極全面參與職業學校教學和管理,擴展服務對象,充分利用海外教育資源發展自己等,為浙江旅游國際化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提供了平臺,也為中澳旅游職業人才能力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9]。
(二)中瑞合作模式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秉承“明德、勤學、求是、競先”的辦學理念,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外語優勢突出,專業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國際性應用型人才。并且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在2008年和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合作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歷教育項目,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頒發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頒發學術認證資格證書[10]。
五、酒店、國內學校以及國外學校聯合推出人才培養模式
其中以南開大學聯手美國飯店協會教育學院和萬豪集團打造“國際酒店管理英才起航計劃”為代表。
從2014年8月26 日,南開大學“國際酒店管理英才起航計劃”全面啟動,該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是由南開大學、萬豪國際集團與美國美國飯店協會教育學院聯合推出。參加此模式的學員將接受5年制全方位旅游管理國際酒店管理方向的教育,包括為期18個月的校內培訓和38個月的在線和實踐學習,學員在實習期間的表現也會作為獲得教學計劃中酒店實習課程學分的評定依據。順利結業的學員將取得南開大學頒發的本科畢業證書,同時獲得美國飯店協會教育學院頒發、國際酒店領域廣泛認可的行業資格證書,萬豪國際集團還將為學員提供管理崗位的事業發展機會。優秀畢業生更可獲選加入萬豪“全球啟航者計劃”,協助萬豪完成國際頂尖酒店集團的全球人才戰略。
六、酒店行業單方面推出的人才培養模式
其中以洲際集團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代表。作為中國市場的領軍者,30年來洲際酒店集團通過業界領先的人才發展模式吸引、培養和保留人才,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未來,洲際酒店集團將大力培養中國本土酒店業人才。為了滿足中國蒸蒸日上的酒店業對人力資源的大量需求,洲際酒店集團在2006年于上海成立了首家英才培養學院。目前,全國34家英才培養學院每年為整個中國酒店業輸送超過5000名具有行業實踐能力的優秀畢業生。除了完善的在崗培訓系統,洲際酒店集團近期還推出1、錦鯉還鄉計劃,在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龐大的酒店網絡支持下,為員工提供在家鄉或家鄉附近就業的機會;2、快速通道總經理培訓計劃,為具備高潛力的未來酒店總經理人選提供更具價值的職業發展機會;3、海外交流項目等人才發展計劃,依托洲際酒店集團在全球廣泛的酒店布局,為中國員工提供前往海外酒店學習及職業發展的機會。
七、結語
從以上國內外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中不難看出,具有大量實踐課的國外酒店人才培養是以實際需求來安排課程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的,使學生能根據自身特點、發展方向和市場需求等因素選擇課程,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進而培養出高要求、高標準的酒店行業高層管理者。而我國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與國外存在很大差距,課程相對比較死板,著重在理論課程學習而忽略實踐的重要性,沒有給學生太多的選擇空間,實踐課較少,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沒有得到很好的結合,導致我國酒店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培養出的國際酒店人才與國外培養的酒店行業高管相去甚遠。國外的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都十分重視跟隨當地或者本國的酒店行業需求來調整自身的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相比國內的人才培養模式并沒有結合行業的需求,導致培養的人才與酒店行業需求不對口,從而產生部分酒店人才不能盡快找到合適自身發展的酒店職業位置。從酒店行業與國內酒店管理學校的緊密程度發現,酒店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依然占據大多數,酒店也一般將人才培養模式運用于酒店管理培訓生,而不是試用在與之有合作的院校。單一的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使得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并沒有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得到較多的實踐機會,因此國際酒店人才培養僅僅是停留在酒店的員工身上,并沒有與即將進入酒店行業的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銜接。酒店與國內酒店管理院校以及酒店與國內外酒店管理學院的合作模式是現在正在探索的最有發展勢頭的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能夠良好的運用到酒店本身的資源加上學校本身的理論知識,達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這樣的合作模式能有效的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高水準的國際酒店人才。從而國內院校能夠借鑒國外酒店管理人才的優勢來提升自身培養國際酒店人才的質量,國外院校能夠更加了解不同國家的國家酒店人才現狀,學生能夠學習到與國際化相接軌的酒店人才技能,酒店也能夠得到與酒店相匹配的高質量高水平的國際酒店人才來提升自身酒店管理水平。
自2007年國內第一家院校開設酒店管理本科專業以來,目前國內已有78家院校開設了酒店管理本科專業,院校在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了一些或多或少的探索性嘗試,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相對國外有著一流完善的酒店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百年酒店管理教育經驗的名校而言,依然差距甚遠。未來還需努力追趕國際化的趨勢,把握發展機遇,從教學理念、師資水平、校企合作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力爭在國內也能涌現出一批世界一流的酒店管理專業以及提出優秀的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 鮑艷利,周海華.基于地域經濟的酒店國際化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2(23):13-16.
[2] 李治,楊光,范士陳.國際水準酒店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職教論壇,2013(17):48-50.
[3] 孫嫘.論旅游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酒店人才培養國際化的必要性[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30-133.
[4] 李攀,陳慶合.”洛桑模式”對我國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建設的啟示[J]. 職業教育研究,2014.04:13-16.
[5] 陳麗娜.基于國際化視角的酒店管理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蘭州大學,2012
[6] 游富相.國外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國內的啟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06(25):117-118.
[7] 閆靜.基于新加坡酒店管理培養模式的海南本科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改革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5.03:283-284.
[8] 李成.對日本酒店業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借鑒[J].2010.04(23-02):55-58
[9] 何立萍.”零距離”打造國際化酒店人才— —中澳合作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的實踐探討[J].三峽大學學報 (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06(29):55-56.
[10] 劉祝.中瑞酒店與旅游管理本科高校合作辦學的思[J].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5.(13-2):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