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書
摘 要: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城市化率不斷提升,從而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成都市龍泉驛區憑借優美的環境成為了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典型例子,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仍然有許多問題,這就需要它做出改善。
關鍵詞:鄉村旅游;龍泉驛區;服務能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城市化率快速增高,長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逐漸產生了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強烈愿望,加上城鄉交通的改善,鄉村旅游有了很好的發展前景。以成都市龍泉驛區為例,龍泉驛區憑借其便捷的交通、優美的環境成為了成都人民的優質選擇,但是目前龍泉驛區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其各項服務能力并不能達到經濟發展迅速的成都市的要求,這就需要它做出改善。
一、我國鄉村旅游的內涵
(一)鄉村旅游的概念
鄉村旅游,具體就是把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變傳統農業為休閑農業。目的地為遠離都市的鄉野地區,旅游特色為鄉村所特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目標市場為城鎮居民,通過滿足游客休閑、娛樂、回歸自然等需求,獲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種新興旅游方式。
(二)我國鄉村旅游的特征
我國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大部分都具有以下七大特征:(1)多樣性。我國鄉村旅游既包含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又包含農業資源、文化資源。(2)地域性強。有南、北,山地、平原之分,也有漢族和少數民族之分。(3)極強的季節性。鄉村農業生產活動有鮮明的季節性,鄉村旅游靠天吃飯,在氣候宜人的春、秋季節,鄉村旅游旺盛,而炎熱的夏季和嚴冬季節旅游冷淡。(4)游客的參與及體驗性。到鄉村旅游不單是觀光活動,還包括許多參與性活動,游客在參與活動中可充分體驗農民的生活情趣。(5)豐富的文化內涵。一是農耕文化、鄉村勞作形式豐富,有刀耕火種、水車灌溉、劃船捕撈、采蓮編織等;二是鄉村民風民俗、傳統節日、民間文藝等,這些都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6)人與自然的和諧性。鄉村原始的自然風貌,濃厚的鄉土風情,使鄉村旅游具有貼近自然、返璞歸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特點,這也是鄉村旅游最能吸引城市人群的特性。(7)經營的低風險性。由于鄉村旅游建立在原有農業生產和資源條件的基礎上,不破壞原有生產形態,通過調整經營方式,而使其多功能化,開發難度小,見效快,風險較小。
二、鄉村旅游研究背景
隨著世界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常年生活在景象呆板、喧鬧擁擠、空氣污染的城市中,過著生活節奏快、競爭大力大的乏味生活。城市的居民離寧靜舒適的大自然越來越遠。長此以往,人們漸漸厭倦了壓抑的都市生活,從而產生了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強烈愿望。加上城鄉交通的改善,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旅游成為了城市居民放松身心的優質選擇。
(一)國際鄉村旅游研究背景
19 世紀中后期,西方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出現了最早的鄉村旅游活動。早期的鄉村旅游具有比較明顯的貴族化特點,普及性不強。20世紀60年代,西班牙開始發展現代意義上的鄉村旅游,隨后,美國、日本、波蘭等國先后推出鄉村旅游產品,鄉村旅游逐漸盛行開來。20世紀80年代后,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鄉村旅游已具有相當的規模,并且已走上規范發展的軌道,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和越來越大的發展潛力20世紀80年代,歐美發達國家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發展鄉村旅游的進程。據法國小旅店聯合會的統計,近7年來一直進行鄉村度假的旅游者占44%,主要采用這種度假方式的旅游者占72%,更有15%的旅游者一直到同一個鄉村度假。羅馬尼亞“農家樂”旅游過去10年來取得很大發展,目前鄉村旅游業收入已占到全國旅游業總收入的約 20 %。日本北海道一帶的鄉村通過開展“務農”式鄉村旅游,鄉村旅游成為日本最有影響力的國內旅游項目之一。
(二)國內鄉村旅游研究背景——以成都市龍泉驛區為例
國內真正意義上鄉村旅游的興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前后。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改革開放較早的深圳首先開辦了“荔枝節”,取得了較好的效益,于是各地紛紛效仿,開辦了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我國國家旅游局將1998年旅游活動主題確定為“華夏城鄉游”,更掀起了我國鄉村旅游的高潮。到目前為止,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取得了不少成就,已經成為我國旅游業中一種重要的旅游方式。對于成都市而言,其經濟飛速發展,成都人民身上的壓力越來越重,久而久之便對大自然產生了渴望,而地處成都東大門的龍泉驛區,距成都市區僅20千米,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水蜜桃之鄉”,也是“成都農家樂”發源地之一,憑借其最具代表性的觀光農業資源和客家文化資源,加之地鐵二號線的開通,成為了成都人民進行鄉村旅游的熱門選擇。
三、國內及龍泉驛區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一)我國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1. 整體規劃問題
目前,我國鄉村旅游大多采用農家樂的方式,而它的發展方向應從鄉村觀光向休閑度假轉變。此外,龍泉驛區鄉村旅游的整體品質有待提高,住宿、餐飲、服務等都有待提升,缺乏連鎖經營品牌,沒有形成產業化。
2.從業人員素質問題
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主要體現在:(1)經營粗放,對延伸產業鏈、延長游客在鄉村停留時間來增加收入的辦法不多。(2)疏于管理,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不高,服務技能欠缺。(3)鄉村旅游經營者對于誠信經營、文明服務認識不夠,形成輕管理、低質量、低收入的惡性循環。(4)經營者和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生活習慣,加上旅游配套設施不足,農村環境受到污染。
3.思想認識問題
近來來,政府統一打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活動精品,構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體系,提升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品牌影響力。但鄉村旅游開發和經營中仍然存在著各自為政的現象,資源與資金沒有形成有效合力。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規劃實施過程中未納入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有關扶持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未兼顧鄉村旅游發展。
(二)成都市龍泉驛區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1.人均花費偏低
導致低廉的人均每次花費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鄉村旅游消費結構太單一,除餐飲、品茗、棋牌活動之外,其他消費項目十分缺乏;二是缺乏有效管理鄉村旅游經營主體多是家庭農戶為主的個體戶,他們沿襲了我國傳統小農經濟的生產模式,并且無序競爭, 相互惡意殺價,最終導致鄉村旅游行業整體利潤下降甚至是保本經營。
2.產品結構單一
龍泉驛區旅游產品結構比較單一,休閑活動不外乎賞花摘果、生態園林觀光、鄉村民俗風情體驗,娛樂活動不外乎棋牌活動和KTV等。這些產品自龍泉驛區開始發展鄉村旅游到現在,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在成都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的今天,已不能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3.市場營銷渠道狹窄
龍泉驛區鄉村旅游的經營主體大多是以農戶為主體的個體經營者,具有市場意識淡薄、缺乏經營管理經驗、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掌握不足等特點,加上鄉村旅游旅游經營季節性強、規模小,導致大部分鄉村旅游經營戶還處于等客上門的階段。游客到鄉村旅游餐飲娛樂點消費主要靠口碑宣傳和一些經營戶散發的宣傳資料。
四、提高龍泉驛區鄉村旅游品質的對策
(一)加強政府政策的引導
政府政策對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針對龍泉驛區鄉村旅游發展的問題,政府應增加對桃花故里、石經村等農家樂的財政的投入,為其創造發展的條件。政府還應對其發展給予科學的指導,鼓勵個體商創建品牌,形成連鎖經營。
(二)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
雖然地鐵二號線在2014年10月開通,使從成都市區到龍泉驛區的交通更加便捷,但是龍泉驛區的城區到農家樂的交通并不夠便捷,道路崎嶇且環境差。因此,龍泉驛區應該完善交通環境衛生安全保障等基礎設施,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此外,景區內的休閑娛樂、購物餐飲等相關設施也要根據景區的類型進行合理配置,滿足游客在景區內的各種旅游消費需求。
(三)加大對外旅游宣傳力度,提高龍泉驛區知名度
根據中國香港旅游協會的資料顯示,每增加1美元的宣傳投入,就可增加旅游收入123美元許多國家在旅游業宣傳上不惜投入巨資,以求把市場做大。龍泉驛區也要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宣傳,比如可以借助網絡媒體,利用報刊畫冊進行宣傳 也可以采取在成都市各地開展旅游交易會和旅游節慶活動等促銷方式,不斷拓展市場,加強社會公眾對龍泉驛區鄉村旅游的了解和認同。
參考文獻:
[1]蒲姝.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2010(5):118~119.
[2]王瓊英,馮學鋼.鄉村旅游研究綜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1):115~116.
[3]陶長江,付開菊,王穎梅.鄉村旅游對農村家庭關系的影響研究[J].2014(10):203~204.
[4]楊祥祿.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發展[J]. 2015春:14~17.
[5]國家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2007年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2008.
[6]馬治鸞.成都市鄉村旅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2008(27):11897~11898.
[7]陳瑤,林莉.天府新區桃花故里景區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研究[J]. 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