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時福

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是數學課堂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解決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弊病的根本對策。在數學課堂中,除了遵循固有的數學邏輯外,更重要的是,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讓數學知識親近學生,才是新課程數學課堂的本質,也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益的需要。
一、推行生活教育,讓學生親近生活與自然
數學是與大自然最為親密的學科。在生活中可以利用充足的資源,將數學知識寓于學生的生活體驗與享受中。把那些隱藏的數學知識進行深度挖掘與加工,是學生最本真和最自然的習得方式,也是他們最直接獲得幸福情感的一種心靈體驗方式。
(一)在玩中學數學
玩是學生的天性。學生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之下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能夠有效地達到課前預設的目標。面對“玩”,以何種策略來應對學生的這種個性呢?可以將學生帶到室外,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可以就將學生帶到花園或草場中,觀察到無計其數的軸對稱圖形。從而可以在更多具體形象的對稱型事物中了解和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及其變化(如圖)。
(二)在做中學數學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知識的內在抽象性,不能完全建構在理性的思考中,必須以形象的方式展示,讓他們能夠“觸摸”并切身感受到數學知識在身邊的存在。生活教育中也特別強調“教學做合一”,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手能力應受到老師的重視。讓學生在課堂中做數學,讓他們體會到做的樂趣,也應成為教師的課堂追求目標。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讓學生用小棒搭角,做有關角的游戲,看角的圖片,力求將生活帶入到課堂中,設置讓學生充滿興趣的情境,提高他們的心理享受。做數學,不應僅僅動動手,更應在動手的基礎上動腦,手腦并用,讓數學知識形象地進入學生的腦中。
二、營造生態課堂,讓學生貼近數學的本源
(一)讓知識如花開一般自然生成
教師重視學生的自然生成,并具有捕捉學生生成的教學智慧,才能真正實現生態課堂,讓學生的學力在課堂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舒展。數學課堂的自然生成,講求學生的自主探索、自我發現、自覺解決與自發推及,形成知識開發與應用的良性循環。課堂上,要大膽鼓勵學生的奇特想法,即使較為荒謬,也要去證偽或糾偏,讓學生能自己搭建起知識的基線與架構,這樣的課堂也會讓學生心情最為放松,思維最為活躍,接受程度也往往處于頂峰狀態。在“可能性”的教學中,學生往往會根據一次實驗而推出確定的結論,顯然有誤,但教師卻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自然生成的“錯誤”資源,讓學生自己證偽,用另一次實驗來打破思維的束縛和經驗的禁錮,繼續在自然的狀態之下去糾偏。
(二)讓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自主探索
課堂中讓學生自主探索,不僅是一種基本的教學方法,也是讓學生自我心靈得以放飛和舒展的基本手段,后者更能體現學生的學習幸福與價值。課堂上倡導讓學生自主發現、自我動手、自我矯正,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做一名有成就的探索者。數學知識的獲得是需要親歷所為的,而不是建立在空對空的理論建構中。任何數量關系或空間圖形的數學建模,都要讓學生自身去探索與體驗,才能理解知識背后所呈現的復雜性與不定性。教師的啟發引導,對學生的自主探索有著較深的影響,通過設置開放性的情境,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或操作,從而得到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法。學生在探索學習中,教師要更關注探索的過程,而對結果作淡化處理,無論對錯,學生的數學體驗往往是重于知識的簡單承襲。
三、實行簡約教學,像生活一樣簡潔明凈
摒棄數學知識的枯燥與繁冗,讓數學也簡約和簡潔起來,是數學課堂的幸福之一。簡約教學,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流程及師生互動方面都簡約起來,真正為學生減負,使學生輕裝上陣,建立起內在的幸福感。簡約與課堂的“瘦身”策略密切相關,高效利用課堂的四十五分鐘,將無效的教學內容“瘦身”出去,確保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高效率。
(一)追求簡約但不追求簡單化
簡約教學,與教學的簡單敷衍是有顯著區別的。在教學結構上的簡明清爽,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與主題,而不是在華麗紛繁的課堂之下卻讓學生一頭霧水。學生在簡約課堂里可以舒心地學習,可以獲得心靈的愉悅,而不必一味地充當老師主導下的課堂演示角色。
但在課堂中追求簡約的同時也應關注高效,不僅僅是將課堂流程和教學內容變得簡單化,而應力爭在學生愉悅獲得新知并可以理解的范疇內追求課堂簡約的最大化。
(二)追求模式但不追求程式化
構建一定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易于穩定地接受某種教學程序,也可以相應地減輕他們的課堂負擔,也是簡約課堂的呈現內容之一。學校應根據學生在各個年齡段的特點,編制低、中、高三個階段的課堂模式,如低年級段為游戲集中式,即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注入大量的游戲活動,游戲導入、游戲新授、游戲復習,讓學生在游戲或在感性的認識中獲取新知;中年級段為策略過渡式,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方式轉變的過程中,開始具備理性看待知識的雛形,尤其表現在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方面;高年級段可以大膽地注入抽象教學的元素,結合實際,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但在課堂實踐中也不能墨守成規的程式化,當作一成不變的教學流程,必須在自己的數學課堂中靈活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