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韻
摘 要:我國是一個大家庭,我國一共有五十六個民族,同時也代表著我國少數民族的數量眾多。在我國應用的主要語言為漢語,但是少數民族也有著屬于自己的文化,屬于自己的語言。語言是人們交流的最主要工具,我國少數民族的人民并不是一直生存在目前現有的生活環境中的,他們在人生的歷程中也會走出這個環境,進入到外界社會,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的漢語能力,就不能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也不能為自身尋求更多的發展機遇。所以,對我國的少數民族進行漢語教學是具有深遠意義的,但是我國的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實際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導致教學成效并不理想。本文就是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希望能夠對提升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效果有所幫助。
關鍵詞:提升;少數民族;漢語教學
0 引言
我國少數民族在進行漢語教學過程中都是以本民族的語言為基礎,將漢語教學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設置在少數民族的中小學課程中。漢語對少數民族的學生而言屬于另外一種語言,并非是自己的母語。在以往的少數民族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學都是以母語進行安排、設計的,并沒有將漢語作為第二種語言教學的特點體現出來。雖然,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教學成效并沒有得到實際的改善。我國教育領域逐漸加強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研究力度,并且從經驗逐漸轉變到實際中去,但是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仍然十分明顯。下面首先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中存在的明顯問題進行研究。
1 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現狀分析
1.1 漢語教學教材編寫不合理 教材是進行漢語教學的基礎,但是我國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教材的編寫并不符合教學的要求。教材中含有的教學內容枯燥無味,語言是用于溝通和交流的,我國各民族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所以,在對少數民族進行漢語教學時應當注重語言的實用性,要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的聽說能力,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充分的體現。所以,對于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應用教材的編寫一定要注重增加一些趣味性,并且將漢語的實用性展現出來,添加一些生活場景和一些貼近生活的對話,這些內容對于調動起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漢語應用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力。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應用教材存在的另一缺陷是不能滿足學校和學生的教學需求,應該開設的一些語言和能力課堂并沒有實際落實,或者是開設的并不健全。我國許多少數民族的學校開設了漢語教程和漢語聽和說這兩門課程。因為,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基礎非常薄弱,用漢語寫三百字的作文對于他們而言都是非常難的,而且語言描述混亂,錯字也是遍布于整篇文章,學生這樣的漢語基礎僅僅開設這兩門課程是遠遠不夠的。
1.2 師資力量薄弱 少數民族的教師大多都是來自于本民族,對于這些教師而言他們的母語也不是漢語而是自己民族的語言。他們對于自身母語掌握得十分熟練,這是一個優點,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民族語言與漢語進行有效的結合。然后,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實施雙語言教學模式,對于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更好的學習漢語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因為很多因素導致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教師的漢語能力和漢語水平都有待加強,對于漢族的民族文化沒有較深的理解,或是了解程度太過于狹隘,對于教師本身具有的漢語素質而言并不能擔任漢語教師這一職務,所以也就導致其教學效果并不理想[1]。
1.3 教學方法單一 少數民族的學校常常處于本民族的環境,在此期間他們與外界的交流很少,生活中應用的也是自己所在民族的語言,漢語對于他們來說是一門很難學習的外語課程。如果教師一直應用母語教學方法,死板的對學生進行漢語教學,不能良好的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那么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必定不會得到良好的鍛煉,漢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必定受到不良的影響。
1.4 對于漢語文化的導入不夠重視 語言不僅僅是一種溝通交流的工具,語言也是文化的載體。少數民族的學生對于本民族的文化有很深的了解,但是對于漢語文化的了解并不深,文化之間的差異可以說是漢語教學的關鍵,只有使得少數民族的學生對語言文化有充分的了解,那么學生才能更好的去掌握這門語言。以往在少數民族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注重語言知識的講述,只是重視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并不注重語言文化的傳授,使得其教學效果也受到不良的影響。
2 提升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效果的策略
2.1 課程設置優化 對少數民族的學生進行漢語教學,是為了幫助少數民族的人們可以更好地與外界交流,也是為了促進少數民族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以后學習專業知識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對于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教學對于理論、知識、能力三個方面都要開設相應的課程[2]。
2.2 教學方式優化 以往死板的教學方式根本不能滿足少數民族學生對教學課程的需求,教師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和改良。例如,小學教師在教學生進行識字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一些動物名稱的卡片,并且需要帶有漢語拼音,教師需要依次將每一個卡片上的內容大聲的喊出來,并且用民族語言對漢字代表的意思進行解釋,并且要同學跟隨老師一起讀加深記憶。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學生布置問題:同學們你們觀看這些卡片是否發現它們在字形上有什么區別嗎?然后,要同學觀察、思考、回答。老師需要尊重學生的答案并且給予正確的答案:同學們這些動物的名詞上都帶有一個蟲子,所以,帶有蟲字的漢字組合大都與動物有關。將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充分的調動起來,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2.3 提升教師的素質 提升教師的素質,使得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斷提升。我國某一少數民族學校將本校的漢語教師委派到外界進行學習,并且參加一些漢語教學經驗交流會,在吸取了大量的經驗后,利用先進的漢語教學理念對本校的漢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得該校的漢語教學成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這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所以我國的其他少數民族學校也可以對此進行學習,從而提升我國少數民族學校漢語教學的整體效果。
3 結語
我國各個民族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再也沒有了民族之間的界限。但是他們的交流還存在一定的障礙,所以不斷的提升我國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漢語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國教育領域對此問題還需要不斷的研究,尋找有效的方式不斷的增強效果。
參考文獻:
[1]木尼熱·阿不都沙拉木.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實錄探究[J].學園,2014(18).
[2]古麗蘇木阿依·阿不都瓦依提.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J].現代企業教育,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