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關鍵詞】 留守兒童;學業成績;教育現
狀;原因分析;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8—0024—01
一、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和原因分析
1.留守兒童家庭親情的缺失。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中大部分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幾年都難以給孩子打一個電話、見一次面,以此維系親情很難溝通思想,傾聽煩惱,給孩子以足夠的關懷。
2.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偏低。在這些學生中,由于臨時監護人對他們的學習介入較少,使得他們的學習無人過問,有的對學習持消極、被動、厭惡情緒,缺乏學習熱情,形成了拒學心理,體現在學習習慣上就是經常拖拉作業,書寫馬虎,對學習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學。即使有的學生積極要求進步,學習有主動性,但由于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中不注意規范,不遵守基本的學習規律,導致學習上事倍功半。
3.心理健康和情感問題。大多數留守兒童與他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這些長輩平時對孩子物質給予的多,在精神上關注的少,平時對孩子在成長中的困惑解決不當或介入較少,關注不夠。由于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這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
4.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自理能力低下。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極差,在家里不聽監護人教導、頂撞祖輩、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二、提高留守兒童學業成績的策略
1.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學校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設立專門的圖書閱覽室、親情聊天室、音樂美術書法室、多功能活動大廳、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讀書活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親情聊天室架起學生和父母溝通的橋梁,方便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通過學習音樂、美術、書法,培養學生學習、生活情趣。
2.建立留守兒童學習檔案。通過“一人一卡”方式,記錄學生個人的相關信息。學生對每一時期的學習情況及取得的進步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在成長記錄表上標注評語。前期要對每位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在檔案中記錄下他們學習成績偏低的原因及薄弱學科,教師針對問題的原因,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對癥下藥,爭取好的效果。
3.成立留守兒童幫扶團隊。根據學習程度的不同,教師可將學生分成A、B兩組。制定明確的課程表,定地點、定時間、定教師、定學生。開展以小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幫助指導。此外,以學生幫助為輔,通過班級留守兒童與優秀學生結對子,開展“一幫一”活動。教師與留守兒童結隊,隨時關心幫助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教師的關愛,能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
4.成績匯報與分層評價。開展每月一次的留守兒童學習匯報會,由學生匯報一個月來的學習成績,將學習上的收獲、心得體會與其他同學分享。同時要求學生給父母寫信匯報學習成績。在匯報會上,教師要對有明顯進步的學生給予表揚;對沒有進步的學生,也要發現他們的優點,給予表揚和鼓勵。在考試中,采用幫扶對象與其他同學不同試題進行分層測試,試卷分為A、B組,對于所幫扶的學生試題要適當降低難度,但在班級學生成績評比時要與其他學生一樣對待,將他們融合到班集體當中。成績分析要在小組單獨評價,讓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留守兒童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樹立其在學習上的自尊和自信,待成績提高后可以參與其他學生的統一考試測評。
5.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學校制定了《留守兒童學習管理制度》《留守兒童學習獎勵辦法》《留守兒童學業成績評價辦法》《留守兒童學習幫扶制度》《留守兒童家校聯系制度》《留守兒童幫扶教師獎勵辦法》《留守兒童日常管理辦法》,將留守兒童的學業成績與教師的工作業績掛鉤。在這方面成績突出的教師同樣參與學校的評優樹模,以此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課題《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GS[2013]GHB0585)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