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林奎
【關鍵詞】 生物教學;多媒體;輔助;定位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8—0065—01
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操作簡單、直觀形象、超大信息量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于生物教育教學活動中。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教師若能在“多媒體教學的指導思想”、“多媒體平臺呈現的教學內容”、“多媒體教學的形式選擇”三方面準確定位,必能挖掘和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內在價值,有效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一、指導思想定位——是“學習”而并非“欣賞”
多媒體輔助教學帶給學生的超大信息量是任何傳統教學手段都無法比擬的,它的動感畫面和音響效果往往會給人全新的視聽沖擊力,在此情形下,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會被最大限度地激發。但若對此不加規范,一堂多媒體教學往往會演變成一次熱熱鬧鬧的趣味欣賞活動。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之初就要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多媒體教學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輔助地位,明確運用該教學手段的終極目標不是單純欣賞,而是要更高效率地學習。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需要嚴謹地備課,學生需要認真地預習。教師選擇的課件、音視頻資源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設計,旨在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教學中,教師要有目標、按步驟、有節奏地駕馭課堂;要圍繞重難點內容及易被學生忽略的細節問題,適時發揮“穿針引線”的點撥作用;要及時進行小結和組織練習。
初次應用多媒體輔助手段開展生物教學的教師在這一方面往往存在一些錯誤認識。比如,“把輔助教學手段理解成獨立的教學模式”、“把備課等同于找到或制作出理想課件”、“把教學過程簡化為課件瀏覽”、“把學生表現出的熱情等同于教學活動的成功”等等。引領教師走出這些“誤區”,就是正確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
二、教學內容定位——力求突出“重點”,避免“百花齊放”
由于一節生物課所涉及的知識點一般會比較多,如果百花齊放既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難以保證課堂內有充分的時間攻克重、難點,也會因為過度興奮致使學生陷入思維疲勞。尤其針對生物新授課開展的多媒體教學,一定要瞄準“重、難點”,即那些抽象難懂、需要借助特定動畫演示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的知識原理,精心篩選教學內容,不要貪大求多,沖淡主題。比如,在必修Ⅰ第二章第二節“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教學活動中,包括“氨基酸”、“蛋白質的結構”、“蛋白質的功能”三項學習內容,其中“氨基酸”是重點,“蛋白質的結構”是難點,所選課件就應該對“氨基酸通式”、“脫水縮合”、“肽鍵形成過程及空間結構”等內容準確、形象地展示。至于“蛋白質的功能”則要力求簡明,甚至可以不做涉及,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的文字和圖片自行總結歸納即可。這種處理,既有助于重、難點突破,又可做到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的有效結合。
三、教學形式定位——繼承傳統與發展創新相結合
首先,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必須與傳統教學形式有機結合,這是由其“輔助”屬性決定的。簡而言之,在整個教學活動的鏈條上,它只是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學難點的一個環節。在實施這一環節時,師生問答、討論等傳統教學形式經常要穿插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學生規范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所以,那種把多媒體教學等同于 “放課件”、“看視頻”的做法是不對的。
其次,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也有它特定的表現形式。教學中必須充分重視并加以恰當運用。如,新授課教學可更多采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而復習課則可借助Flash、Authorware制作經典動畫,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章節重、難點知識。此外,對于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等學校暫未開設的實驗課教學,也可以利用光盤或視頻文件進行展示,彌補學生在這些方向的知識缺陷及能力不足。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