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升
【關鍵詞】 新課程;課堂教學觀;以人為本;講授時間;發展過
程
【中圖分類號】 G423.0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8—0078—01
對學生來說,課堂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學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他當前和今后的發展;對教師來說,課堂是其職業生涯的最基本構成,教學水平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教師對這個職業的感受、專業水平的發展和事業的成功,課堂教學是師生的生命所在。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尤其是課堂教學,必須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課堂結構和富有可操作性的嶄新教學模式,來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在這個發展進程中,教師的思想境界和素質同步不斷提升和自我完善。從這個意義上說,課堂教學的意義就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過程,還是師生探索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交流過程。換句話說,課堂教學是師生不可重復的生命活動。
一、以人為本,樹立新型的課堂教學觀
1.當前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新課程實施中,隨著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一言堂”、“滿堂灌”現象少了,但是,有相當多的教師,潛意識里沒有學生的存在空間,仍把自己當作主體,把學生當作客體,即使承認學生是主體,卻不知道怎樣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表現在,教師只在方法的層面考慮問題,只能圍繞多提幾個問題、多讓學生發言、多組織幾次討論等方面組織教學活動,本質上是只追求形式,不講究實效。由此可見,在新課程實施的同時,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與之相適應,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緊迫的任務。
2.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新課程理念是以“生命”為邏輯起點,其核心是:教育直面生命。中學教育面對的是處于集中學習的青少年。這個時期,對于每個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寶貴的,但他們自己卻并不完全認識其價值。他們缺乏生活體驗,各方面都處于形成狀態。這個時期,又是學生充滿活力和潛力的時期,他們有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和可能。這一時期教育的影響力,超出現階段而擴展到學生的終身。因此,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關注,是教育不容忽視的價值取向。正因為如此,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于反思與創造,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重視課堂上師生的有效互動和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努力營造平等、和諧與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二、注重全方位互動,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1.控制教師講授時間。為了使教學時間的分配有重大的轉變,教師應該增加學生參與教學的時間,使之占一節課的三分之二甚至更高的比例。也許有人會質疑:教師不講,學生怎么能夠理解呢?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聽見就忘記了,我看見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這其中深刻的內涵,足以說明教學過程中,教師少講,學生多講、多做的重要性。在這種教學中,教師所花時間雖不多,但課堂教學效果會呈現質的變化,學生對知識有興趣了,思維活躍了,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新課程主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活動”是可以做到的。表面看,時間優化降低教學強度,但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正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學的綜合實力不僅未削弱,反而得到加強。
2.要關注教學活動中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要將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變成一個探索的過程,教師要重視這一過程的設計。通過設計觀察、操作、實驗、猜想、歸納、類比等活動,提供學生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使學生對這一過程有充分的體驗,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是學生和教師一起探求新知、歷練方法、共同發展和進步的過程。這個過程講究的是和諧,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內容、方法諸要素的和諧。其中,師生作為活生生的人,是構成課堂教學的最重要也是最活躍的因素,課堂的和諧,關鍵在于師生的和諧。實現這種和諧,就是師生間的適應。新課改課堂教學,教師要主動適應學生。首先,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即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習慣選擇教的方法,樹立教是為學服務的意識,并轉化為自覺的行動。其次,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智力特長靈活整合課程資源,以適應不同特長、不同智力水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提高農村中學教師新課程實施能力的有效途徑與方法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GS[2014]GHB1318)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