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麗萍 楊 帆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和改革
解麗萍楊帆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本文分析了現在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習的現狀,提出了讓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要求教師要創設多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以增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會有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才會變“苦學”為“樂學”。大學英語是高等院校的一門必修課,現在的大學英語課堂缺乏趣味性,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如何增加大學英語課堂的趣味性成為高校英語教師經常討論的一個問題。
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趣味性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眾所周知,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許多學生不愿學英語,關鍵是他們對英語沒有興趣。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越高,學習效果也就就越好?
1.以教師為中心的“講座式”課堂教學。
現在我國大學英語主要教學形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座式教學。教師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執行教學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由于內容多,學時有限,有時幾乎近似于“填鴨式”,在這種情況下,大學英語課堂就不可避免地表現出: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的意識非常淡薄。經常是老師在前面講的津津有味,學生在底下卻心不在焉,不知所云。有很多同學甚至課外作業和預復習工作都不能完成。
2.學生課外接觸英語的機會少。
首先,英語被大部分學生看成一門課程,而沒有把它看作一種交際方式。根據第二語言學校理論,當學習者完全置身于語言環境之中才會出現最有效的語言學習。現在的大學生學習英語,通常發生于課堂或在家的自學,英語老師是本國人,他們是唯一與學生用英語交流的人,學生缺乏與外國人交流,真正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來看待。
其次,由于學校資金問題,沒有足夠的西文書籍、雜志、音像資料供學生借閱查看,如果學生自己不購買一些英語報刊的話,那他們每天面對的就只有一本大學英語教科書。?
基于以上原因,導致了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換言之,大學英語課堂對學生來說沒有吸引力,缺乏趣味性。?
1.采用分組交流討論式教學法,尊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性。
鑒于大班授課情況下,教師很難兼顧到班上的每一位學生,所以最好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鼓勵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式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調動班里每位學生語言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通過小組合作式學習,學生可以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促使自己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開展語言學習,歷練自己的語言交際與操作能力。此外,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要總偏重于與少數尖子生的對話交流,不要總是將參與課堂活動的話語權交給極少數的尖子生,從而滋生其他學生的惰性和自卑情緒。教學中發揮尖子生的榜樣力量固然重要,但也一定要盡量調動其他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生,引導他們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給予他們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從而達到平衡學生個體差異性的目的。
2.重視培養學習者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把自己看成是知識的化身,一味地向學生詮釋語言規則,而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通過語言實踐親身去接觸、運用與歸納語言規則。也就是說,教師一定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將課堂話語權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在課堂中最大限度地獲得語言操練的機會,才能在聽、說、讀、寫、譯五種語言技能方面得到鍛煉,從而迎合人才市場對畢業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需求。也唯有如此,我們的課堂才會從“應試型人才”的培養基地轉化為“國際型人才”的培養輸送基地,我們的課堂才算得上是生態的課堂。
3.注重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如果把學生比作種子,那么課堂就是學生賴以生存的土壤,因而精心營造一個可以使學生茁壯成長的課堂尤為重要。受傳統的中國文化“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影響,長久以來,教師一直被認為是課堂活動的絕對主宰者。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80后、90后學生正在對教師這種高高在上的權威力量發起質疑和挑戰,傳統的“師教生學”的理念,傳統的“黑板+粉筆+教材”的模式都已無法滿足學生的知識結構需求,甚至會使學生對語言學習產生厭倦的抵觸情緒。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盡可能地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合理地借助現代化的科技力量,如網絡資源、多媒體課件等,使其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輔相成。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改善學生對語言學習的厭倦情緒,消除學生聽課過程中產生的視覺和聽覺疲勞感,從情感上調動起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應努力營造一個充滿“愛”的課堂,應盡可能地放下身段,做學生的“愛人”,拉近自己與學生的距離。俗話說,愛是比任何教育資源更為強大的教育力量,只有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愛上教師,才能讓他們愛上教師的課堂,也才能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之中愛上教師的所學所知,而這也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我們應正視現實,認真分析現行教育教學中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觀念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樹立與時俱進的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創造最佳環境,尋求最佳辦法,以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大學英語教學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像語言習得一樣,大學英語教學是一個紛繁復雜且又漫長無期的過程,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而這些因素無一不對學習者的學習進程和學習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作為優秀的語言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要審時度勢,順應時代的需求,選擇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以期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培養出能與社會經濟生活需求相匹配的最佳英語人才。